恩格斯傳

恩格斯傳

恩格斯傳,作者,陳林,由人民日報出版社於2010年01月出版。

基本信息

1.圖書信息

恩格斯傳

內容簡介

《恩格斯傳》內容簡介:當那表情嚴肅的三男一女出現以前,今天的海灘和昨天沒有兩樣。可他們出現了,在初露的晨曦中顯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諧,也那么凝重。他們的到來,把伊斯特本這個以前並不怎么出名的海濱小鎮,變成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閃光的凝結。

革命的浪潮同樣震撼著武珀河谷。正如漢契克博士所說,武珀河谷離“浪蕩”的巴黎實在太近了。舊秩序被撕裂蛻變的喘息聲和新生命脫穎而出的陣痛,它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2.圖書信息

恩格斯傳

內容簡介

《恩格斯傳(精)》用大量篇幅,闡明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創建中的偉大貢獻。理論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作者在介紹恩格斯的重要論著時,緊密結合當時的革命形勢,說明寫作的歷史背景、基本內容和革命意義。對於人們比較熟悉的著作,如《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自然辯證法》、《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作者著重進行理論概括,突出重點,使其脈絡清晰,易於掌握;對於一些鮮為人知的著作,如恩格斯青年時代批判謝林的著作——《謝林論黑格爾》、《謝林和啟示》、《謝林——基督哲學家》,則用較多的篇幅,作較詳細的介紹。有些著作,如百科全書式的《反杜林論》,作者以一章的篇幅,分問題、分層次地論述;有些著作,如在《新萊茵報》發表的論文、普法戰爭時期的論文,以及大量的書信,則往往以問題為中心,加以歸納提煉。總之,作者在介紹恩格斯思想發展時,既著重系統、全面,又注意重點突出;既按照思想過程,闡明理論發展,又不拘泥於時間順序,適當集中問題,使敘述更加清晰精練。

作者簡介

蕭灼基,男,漢族,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經濟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副主席,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特邀顧問、中國市場經濟研究學會理事、北京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常務理事、《經濟界》雜誌社理事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外交協會理事、中國名人協會副主席、中國基本建設最佳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理事、中國國有資產學會理事,《經濟學家》雜誌副主編,兼任中山大學、國防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10多所大學的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中國改革》、《管理世界》等數十家報刊的學術委員或顧問,北京市、武漢市、成都市、吉林省、雲南省等政府顧問,還擔任香港《南華早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多家報刊的特約撰稿人和專欄作家等。

1933年12月生於廣東省汕頭市,1953年9月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因品學兼優於三年級就被推薦讀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宋濤教授。1959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大學經濟系任助教,1979年6月晉升為講師,1980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1985年9月晉升為教授。1986年7月被評為博士生導師。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津貼。

編輯推薦

《恩格斯傳(精)》較深刻地探討了恩格斯理論思想的發展,較詳盡地分析了恩格斯一系列重要著作的寫作背景、基本內容、主要觀點和重大意義。《恩格斯傳(精)》對恩格斯的理論觀點的概括和論述比較完整準確,用具體的事例闡述了恩格斯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斷進取、永不停息的精神。《恩格斯傳(精)》既是作者多年辛勤勞動的結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研究成就。蕭灼基同志的《恩格斯傳》,是解放以來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恩格斯學術傳記。恩格斯既是偉大的革命家,也是卓越的思想家。

目錄

第一章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一)人民和資產階級運動的新紀元已經來到

(二)煙霧瀰漫的新興工業城鎮

(三)虔誠和專制的工廠主家庭

(四)力求擴大科學知識的強烈願望

(五)不萊梅商行好學不倦的練習生

(六)初露鋒芒的奧斯渥特

(七)同烏培河谷的信仰決裂

(八)大膽非議現存制度

(九)普魯士王國炮手和柏林大學旁聽生

(十)批判基督的哲學家謝林

(十一)黑格爾哲學和博士俱樂部

第二章共產主義戰士的成長

(一)一個在勢力和財富上無與匹敵的帝國

(二)走進英國生活的深處

(三)鑽研英國歷史和民族特性的成果

(四)批判經濟學範疇的天才大綱

(五)血氣方剛的特利爾之子

(六)第一部共同的著作:《神聖家族》

(七)向人們宣傳新的學說

(八)對資產階級的控訴書:《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九)清算從前的哲學信仰

(十)批判以各色各樣先知為代表的真正社會主義

(十一)制定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

(十二)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十三)創建共產主義者同盟

(十四)《共產主義原理》和《共產黨宣言》

第三章革命民主派的靈魂

(一)民主派的時代來到了

(二)從布魯塞爾到巴黎

(三)回到革命高潮中的德國

(四)像榴彈一樣打擊敵人的論文

(五)“我們準備為德國而戰”

(六)流亡法國和瑞士

(七)在反動派的法庭上

(八)高舉紅色旗幟光榮退卻

(九)參加維護帝國憲法運動

第四章當反革命高奏凱歌的時候

(一)在異鄉勉強生活下去

(二)《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

(三)德國維護帝國憲法運動的回顧和總結

(四)研究德國農民戰爭的啟示

(五)把分散的革命力量重新組織起來

(六)同維利希、沙佩爾集團鬥爭

(七)聲援科倫共產黨人

第五章不讓該死的生意占去一切時問

(一)“埃及幽囚”的生活

(二)對軍事藝術發生濃厚興趣

(三)研究重大歷史事件的傑作:《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

(四)反對流亡中的大人物

(五)政治上和學術上的朋友

(六)關注歐美各國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七)嚴密監視拉薩爾的活動

第六章共同從事一個合夥的事業

(一)偉大友誼的榜樣

(二)深入探討經濟學問題

(三)向無產階級推薦一部出類拔萃的科學著作

(四)為《資本論》日夜操心

(五)打破“沉默的陰謀

第七章捍衛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家

(一)第一國際最早的會員

(二)清除拉薩爾的遺臭

(三)從埃及的幽禁中逃出來

(四)無產階級對待普法戰爭的態度

(五)同巴黎公社革命者共命運

(六)積極參加總委員會的工作

(七)歐美無產階級對巴枯寧主義的審判

(八)繼續清算無政府主義

第八章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

(一)工人階級需要理論武裝

(二)工人階級對待住宅問題的態度

(三)評《哥達綱領》

(四)收拾無聊的杜林

(五)所謂“最後的、終極的真理”是什麼貨色?

(六)反駁杜林對《資本論》的攻擊

(七)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八)當人們第一次成為自然界自覺和真正的主人的時候

第九章以應有的方式使摩爾永世長存

(一)令人悲痛的事情終於發生

(二)校訂《資本論》第一卷新版

(三)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第二卷

(四)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第三卷

(五)關於《資本論》第四卷的安排

(六)重印歷史檔案和早期著作

(七)揭穿洛貝爾圖斯的謊言

(八)粉碎布倫坦諾的誹謗

(九)駁斥洛里亞的攻擊

第十章國際工人運動有求必應的顧問

(一)指導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活動

(二)幫助創建法國工人黨

(三)歡呼真正開端的英國工人運動

(四)寄希望於俄國革命

(五)工人運動最優秀的人物都充分信任他

(六)對新大陸社會主義者的忠告

(七)為建立一個正式的真正的國際而努力

第十一章理論研究的新成果

(一)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來一個徹底的“脫毛”

(二)一部論述自然科學辯證思想的偉大著作

(三)完成馬克思未完成的工作

(四)簡要而系統地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係

(五)論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

(六)唯物主義方法是研究歷史的指南

第十二章充滿青春活力的晚年

(一)同時代一起前進

(二)與同志和朋友們歡聚一堂

(三)最好的獎賞

(四)決不允許把黨引入迷途

(五)無產階級政黨怎樣對待農民?

(六)迫在眉睫的戰爭威脅和無產階級的對策

(七)儘可能把工作做得多些好些

(八)一盞明亮的智慧之燈熄滅了

附錄

1《恩格斯傳》簡介

2第一部我國學者撰寫的恩格斯傳記——讀蕭灼基同志的《恩格斯傳》

3恩格斯生平事業研究的一個可喜成果——蕭灼基的《恩格斯傳》讀後

參考文獻

後記

……

文摘

第一章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一)人民和資產階級運動的

新紀元已經來到

國際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之一、馬克思的親密戰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於1820年11月28日誕生在德國普魯士邦萊茵省巴門市。

當時的歐洲,資本主義正在迅速發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戰勝了封建貴族的英、法資產階級,用金錢的特權代替了以往一切個人特權和世襲特權,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統治,掃清了發展經濟的障礙。從此,資產階級不再進步、不再革命。原來被反對封建制度的共同要求掩蓋著的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漸成為整個社會賴以鏇轉的軸心。19世紀30-40年代發生的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紡織工人起義,表明無產階級已經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同英、法比較,德國既缺少發達的工業,又缺少以發達的工業為前提的資產階級統治,社會經濟狀況十分落後。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後,國家繼續陷於四分五裂。36個大小不同的邦國各有自己的海關、稅制和貨幣,未能形成發展資本主義所需要的統一的國內市場;把持各邦政治統治權的封建貴族實行反動的專制統治,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施加種種的限制和束縛;遠離當時世界貿易要道大西洋的不利地理位置;16世紀以來不斷捲入戰爭所造成的損失和破壞等等,是造成德國社會經濟落後的重要原因。那時,德國農村中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占統治地位,農奴沒有得到真正解放;城市中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手工業,仍然盛行著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行會制度;剛剛出現的新式工業由於缺乏原料、市場和勞動力,未能長足進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