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現狀
恩格斯故居坐落在德國著名工業中心魯爾區烏珀塔爾市巴門恩格斯大街。恩格斯故居是一座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四層樓房,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門口的銅牌上寫著:恩格斯故居——1775年建。
恩格斯一家共有5所住宅。最古老的房子因1842年修建鐵路而被拆除。第二所房子在如今這所房子的庭院中只剩下牆壁殘餘。目前的恩格斯故居是第三所房子。1970年,為了紀念恩格斯誕辰150周年,烏珀塔爾市政府將此修建為博物館。在這所房子的旁邊是一座更大、更體面的房子。此外,就是恩格斯出生時的房子。
恩格斯故居周邊貼著排列整齊的灰黑色石片,窗戶是奶油色的,顯得不大。木製的大門開在半樓上,樓外有石台階與其相連。樓前是一個大花園,花紅草綠,古木參天。從正前方看去,整個小樓掩映在綠樹叢中,雅致而溫馨。這是恩格斯父親的祖宅,也是少年恩格斯主要生活的地方。
現故居一直得到市政府的保護和維修,並對外開放,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已將它列為中國小生的歷史教育基地。故居所在的大街也改名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大街”。在故居的東側還有一座紀念碑,紀念碑是當地居民1970為紀念恩格斯誕生150周年而建的,碑上刻著:這裡是我們城市的偉大兒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誕生之所,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之一。
恩格斯故居吸引了眾多世界各地的遊客。其中,不乏許多中國代表團和中國的留學生。
布局
由於家境殷實,恩格斯家族建有5所住房,現今的恩格斯故居是他少年時期的住所,而他於1820年11月28日出生的房屋已在二戰中毀於戰火。恩格斯誕辰150周年時,市政府決定將這橦小樓改建為博物館。
故居一層是門廳。二層是展廳,分9個部分:出生和家庭;不萊梅生活;柏林服兵役;曼徹斯特進修;布魯塞爾—巴黎—倫敦;1848—1849年德國革命;在曼徹斯特;國際運動;馬克思與恩格斯。
一排玻璃展櫃裡陳列著恩格斯的重要文獻和一些珍貴資料,其中還有中文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恩格斯畫傳》等書籍。另一間大房間是恩格斯家的客廳,在當年已算裝修得十分考究,家具和擺設也保留了原貌,桌上擺放著由前東德國務委員會主席昂納克贈送的一尊恩格斯青銅全身塑像。
烏珀塔爾
烏珀塔爾(Wuppertal)是德國貝爾吉施地區(BergischesLand)最大的城市,也是該地區的經濟、教育、工業和文化中心。另外,它還是一座乘坐懸浮電車的城市-這也是烏珀塔爾的官方宣傳口號。烏珀塔爾在德文中意為烏珀河谷,整座城市沿河谷而建,長達20公里,現有人口38萬。故居坐落的大街早已被命名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大街”,馬路對面便是該市最著名的單軌懸掛列車“阿德勒大橋”站。
恩格斯與烏珀塔爾
在恩格斯故居旁邊還聳立著一座座廠房,據說是恩格斯父輩的紡織廠,現在它們已成為德國高科技紡織業基地。恩格斯的父親是一個大紡織工廠主,在歐洲各地都有工廠和貿易公司。紡織工人的苦難恩格斯看在眼裡,並設法幫助很多窮人。中學畢業的前一年,父親希望他繼承家業,就讓他中斷了學業,學習經商。就在那時,恩格斯開始熱衷於撰寫政治性時評,並與當時任科隆《萊茵報》編輯的馬克思有了書信聯繫。
1841年,恩格斯從不萊梅回到了烏珀塔爾,仍在父親開設的紡紗廠工作,但寫作時評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1842年,他開始為在科隆出版的《萊茵報》撰寫政論性文章,當時馬克思正好應聘擔任該報的編輯。從那時起,兩位偉人就有了書信聯繫。1844年,恩格斯與馬克思在巴黎市中心的一家古老咖啡館會面,從此開始了兩人長達近四十年的友誼。
烏珀塔爾市著名的兒子
在烏珀塔爾老百姓間,至今仍流傳著許多恩格斯助人為樂的事跡,並把他稱為“烏珀塔爾市著名的兒子”。他的故居還被政府列為德國中國小生的教育基地。故居旁的大街也改名為恩格斯大街。遊逛在烏珀塔爾的大街小巷,有關恩格斯的書籍、紀念品等更是隨處可見。由於“恩格斯思想”的潛移默化,小城還出現了像德國前總統約翰內斯勞等“社會主義者”。
中國造雕像
2014年1月8日德國《世界報》報導,2014年4月初,德國魯爾區烏珀塔爾的恩格斯故居將豎起一座嶄新的恩格斯雕像。這座雕像是中國贈送的一份“禮物”。這座雕像由青銅鑄造,高約4米,重量超過860公斤,還有一個40厘米高的底座。雕像由北京的藝術設計家創作。
烏珀塔爾市每年吸引3萬中國人來參觀,大多數人直奔恩格斯故居。市政府希望,新的雕像能吸引更多的中國人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