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紅旗大橋

恩施紅旗大橋,恩施紅旗大橋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市市區北側清江上游紅廟下官田,東接恩施經濟開發區,西接旗峰壩村旗峰大道。工程自2008年11月26日破土動工,預計2010年年底完工。

基本信息

簡介

施紅旗大橋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市市區北側清江上游紅廟下官田,東接恩施經濟開發區,西接旗峰壩村旗峰大道。工程自2008年11月26日破土動工,預計2010年年底完工。

橋樑結構

紅旗大橋總長340.6m,東岸紅廟側接線約123.7m,西岸旗峰壩側接線444.193m。橋樑按照城市A級道路標準設,橋面寬26米,雙向4車道。
主橋結構體系為雙索麵自錨式混凝土懸索橋,主跨為152m,邊跨為65m 25m,主梁為五跨連續箱梁,主纜中心距17.7m,吊索沿順橋向間距6m。
主梁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採用線形流暢的魚腹式箱型截面,單箱三室,主跨截面頂面寬26.0m,截面頂、底板厚度均採用25cm,腹板厚40cm。每隔6m對應吊索處設定一道30cm厚的橫隔梁,在1、4號墩支點處設定一道有200cm厚的橫樑,橋塔處設定有一道160cm厚的橫樑。主梁在主纜索股錨固點設定有實心錨固體。主梁除在墩台處設有豎向支承支座外,在橋塔處下橫樑也設定有豎向支承支座。
索塔和基礎採用分離式承台鑽孔灌注樁基礎,每個塔柱下設4根樁,樁徑均為2.4m,樁長35m。承台平面尺寸10.2m×10.2m、厚3.0m,承台頂設1.0m高塔座。索塔採用凱旋門型橋塔,塔柱採用矩形實心截面,截面尺寸3.4m(順橋向)×2.5m(橫橋向)。索塔設上、下兩道橫樑,上、下橫樑截面均採用矩形空心截面,下橫樑高2.9m,上橫樑下緣採用拱型,下橫樑採用預應力結構,每個橫樑設定17根15.2-19的預應力鋼絞線。
主纜採用預製平行鋼絲索股(PPWS)。主纜直徑324mm,每根主纜由37股平行鋼絲編制而成,每根索股由91絲φ5的平行鋼絲組成。索股錨頭採用套筒式熱鑄錨,在錨杯內澆鑄由98%鋅和2%銅組成的合金。主纜經散索套後,呈輻射形散開,分別錨固在主梁錨塊上。
索鞍採用鑄焊組合式、可滑動;散索構造採用散索套,散索套下端帶耳板,耳板上留栓孔,在混凝土加勁樑上預埋散索套耳板座。
吊索及索夾上端採用銷接式,每根吊桿索體為91φ7鍍鋅高強鋼絲,下端採用帶連線拉桿的冷鑄錨,吊桿通過下端的連線拉桿張拉到位後,採用錨螺母錨固。索夾採用上、下對合型,兩半索夾用螺桿相連夾緊。

建設進程

2005年5月,恩施市紅旗大橋及其接線工程於完成項目可研並下達計畫批覆。
2005年底,申報國家開發銀行貸款立項建設。
2007年8月,州規劃委員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紅旗大橋凱旋門吊橋橋型方案。
2010年5月,紅旗大橋錨道掛索完成。

建橋意義

紅旗大橋及接線工程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恩施市城市總體規劃;有助於合理開發並有效利用土地等資源;有助於貫通城市環線拉動城市骨架向北延伸。 大橋建成後,將為拓寬城市骨架,加快開發區建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