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恐蜥名字恐怖,但個頭卻不大,身長約50厘米,和澳大利亞藍舌蜥蜴差不多大。恐蜥有一口彎曲鋒利的長牙,
![恐蜥](/img/a/74b/nBnauM3X4IzMwgDN0kDN3YTOyITM1UzM3AzMwADMwAzMxAzL5Q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這口牙齒對於蜥蜴來說可是非常罕見,因為蜥蜴都是雜食動物,很少需要肉食動物般的利齒。
現狀及習性
恐蜥第一次進入人類視野是在1876年,法國人布蘭薩同樣是在新喀里多尼亞島發現這一物種。恐蜥是島上存在過的第三大的爬行類動物,僅次於鱷魚和史前巨蜥。恐蜥同樣晝伏夜出,以較大的脊椎動物為食,如其它蜥蜴,幼鳥和鳥蛋。
恐怖蜥蜴
“恐龍”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1842年,在英國自然歷史博館工作的比較解剖學和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創建了“恐龍”這一名稱,意思是“恐怖的蜥蜴”。他主要是想概括當時已被發現的一些個體較大、像蜥蜴那樣的古代爬行動物。應該說,歐文這一舉動為後來研究恐龍打開了一條通道。由於我國一向有“龍”的傳說,“龍”又泛指蛇、蜥蜴等爬行動物,所以在翻譯時把歐文創建的拉丁文dinosauria譯成“恐龍”。實際上,這裡的“龍”泛指遠古的爬行動物,與神話傳說中的“龍”毫無關係。客觀地說,由於當時發現的恐龍不多,歐文心目中的恐龍與我們今天認識的恐龍還有一段距離。在歐文看來,恐龍是既像蜥蜴和蟾蜍,又像哺乳動物的碩大無比的野獸。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在那時最完整的恐龍骨架就是禽龍,而且曼特爾的復原像又有些錯誤。
1854年,在歐文的指導下,擅長動物畫的畫家和雕塑家霍金斯復原幾種恐龍的塑像,他們在倫敦的帕克斯頓水晶宮以及後來的海德公園展出了禽龍、巨齒龍和林龍的復原像,它們看起來很像犀牛。同時展出的,還有空中飛翔的翼龍以及海中的魚龍和蛇頸龍。這些前所未有的陳列品,把人們帶到了遠古時代,令人耳目一新,一下子轟動了歐洲。1852年除夕,歐文和霍金斯在一條復原的禽龍身體內舉行了新年宴會。有21位貴賓參加了這次盛會,歐文坐在首席,巴克蘭、居維葉、曼特爾等都出席了這次宴會。大家頻頻舉杯,開懷暢飲到深夜,齊聲高歌霍金斯復原遠古生命和豐功偉績。後來,這次聚會成了科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在恐龍的發現史上,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過去曾經認為,巴克蘭是第一位給恐龍命名的人,但是其實早在1676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羅伯特•波爾蒂就曾命名過恐龍的化石。波爾蒂在他所著的《牛津郡的自然歷史》一書中就描述了一件化石,並畫了一張很好的素描圖。他指出這是一根大腿骨的遠端,它不是牛、馬和象的腿骨,而應屬於男人或女人的。1763年,有一位名叫布魯克斯的人觀察波爾蒂的素描圖,按照林奈的雙名法給它定了一個學名叫“巨人陰囊”。他認為,這是一個巨人的生殖器。這當然是錯誤的,但按照國際動物命名法規,布魯克斯的命名方式是合法的。然而按照同一個法規,一個50年未被提及使用的名稱應看作廢名,所以這個名稱也就無效了。後來人們才知道,那塊大腿骨是巨齒龍的。
對於恐龍的發現和認識,可以說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1820年以前,人們誰都沒有想到過,在漫長的生命進化史上,曾經有一大類叫“恐龍”的動物,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8億年之久。
時至今天,當我們追述恐龍發現史時,仍然會大書特書曼特爾、巴克蘭以及歐文的名字,他們是恐龍研究的先驅者。直到現在,在曼特爾故居的門上,人們還懷著尊敬的心情寫著:是他們發現了禽龍。
可以說,正是他們,一起為人類打開了一扇通往神奇恐龍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