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效應

屢次去做令自己害怕的事情,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恐懼感已經消失了。

恐懼定義

恐懼是人類及生物的一種心理活動狀態,是情緒的一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恐懼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其本質表現是生物體生理組織劇烈收縮,組織密度急劇增大,能量急劇釋放,因受到威脅而產生並伴隨著逃避願望的情緒反應。

例子

楊某時一位25歲的男青年,夜間無論何時都不敢走進室內的衛生間。白天他無所謂,但一到晚上就控制不住地感到恐懼,他自己也承認毫無道理,後來甚至發展到不敢關燈睡眠,即使跟別人同住一室也要開燈的程度。一關燈,他就嚇得哇哇大叫。一次,父親強迫他去衛生間,他竟暈倒在客廳里。經過詢問,大家才知道秘密所在。

原來在幼年時,一次他在鄉下奶奶鄰家聽小朋友講了一個有關鬼怪的故事,描寫一位巨人,專吃10歲以下孩子的心,喝他們的血,挖他們的眼。聽完故事後他恐懼不安地蹣跚回家。當時天色已晚,只有些許星光。雖然離家很近,但要路過一條荒僻的胡同。他內心正驚恐著,突然發現一個巨人向他走來。他頓時兩腿發軟,暈倒在地。實際上,他所遇見的是一個普通農民,由城內歸來,背著的籮筐在黑暗中顯得特別巨大,加上這位農民喝了幾杯酒,步履踉蹌,看起來更像一個張牙舞爪的巨人。他的暈倒並未驚動這位農民,他在地上昏睡了足足半個小時,才被家人發覺抱回家。但從此他對黑暗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導致以後在夜晚不敢進黑暗的衛生間,不敢關燈睡覺。

開燈睡眠是指在夜晚睡覺時必須開燈,且在睡眠狀態下也不能熄燈,造成對燈光的依賴。開燈睡眠是一種不良嗜好,其實質是對黑暗的恐懼。這種對黑暗的恐懼大半是從幼年時期開始的。因為在此期間,兒童們最愛聽有關鬼、神的故事。而這類故事的背景、內容及人物的出現,又常常是在晚間或平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中,以顯示生動性和神秘性。久而久之,他們便將對妖魔鬼怪的恐懼與黑暗連在一起,形成了對燈光的依賴,導致不敢關燈睡覺。這是開燈睡眠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就是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或在黑夜做了一個噩夢,這些恐懼的經歷未能及時排遣,也可能造成對黑暗的恐懼。

克服恐懼

恐懼症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那么怎樣才能擺脫恐懼呢?

首先,面對令自己恐懼的事情,應該增強自己的意志鍛鍊,即保持鎮靜並面對現實。具體說,就是儘量訓練自己在面對引起恐懼的事物時,保持鎮靜,先不要自己恐嚇自己。

其次,了解自己遇到某些情境會產生恐懼的毛病,這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能接受現實,並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對待現實,恐懼心理往往會得以消除。

再次,應該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面對恐懼的事物能加以科學分析,或是把自己的恐懼心理說出來與好友坦白地討論。這樣你會很快發現,原來自己的提心弔膽是如此多餘,所恐懼的東西是“杯弓蛇影”,不足為懼,困境也就迎刃而解。可見,明白所懼事物的真相非常重要。

恐懼的產生、發展和消退是完全遵循客觀規律的,絕不可能被平白無故地一下子抹殺掉。事實證明,心理作用經常起到對其煽風點火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要只憑一廂情願,盲目急躁地硬行控制,我們的錯誤心理和舉動,客觀上起到了使恐懼心理繼續增強的暗示作用。

順其自然,帶著這種恐懼感去實踐,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要總想著令你恐懼的情景,你就會逐漸脫離恐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