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豐鄉

恆豐鄉

恆豐鄉位於珙縣南部山區,東鄰珙泉鎮,北接巡場鎮,西靠高縣趲灘鄉,南與孝兒鎮接壤。幅員面積45.76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62個社。總人口11927人,其中苗族75人,非農業人口184人。耕地總面積9726畝。森林面積4.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3%。海拔高度400—1000米,地勢呈北高南低。

基本信息

人文歷史

恆豐鄉因境內有豐家壩而得名。民國24年從孝兒鄉析置恆豐聯保。民國36年與寶山鄉合併稱恆寶鄉。1958年10月,成立恆豐公社。1962年12月,楊義片區析出成立楊義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恆豐鄉。1992年撤區並鄉建恆豐鄉。

農村經濟

(圖)恆豐鄉領導開會恆豐鄉領導開會
恆豐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等為主,蠶桑、蔬菜、畜牧、林業、勞務輸出為鄉內支柱產業。2005年,糧食總產量5693.34噸,產繭2500擔,蔬菜生產總量4100噸,出欄生豬9646頭,出欄家禽5.56萬隻,藤梨總產量153噸。具有恆豐特色的大頭菜、遲青菜、春不老蘿蔔、紅辣椒、各種爪類蔬菜等深受市民的青睞。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3700萬元,農業總產值3469萬元,畜牧生產總值13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43元。

發展情況

1、工業經濟:

(圖)恆豐鄉建設恆豐鄉建設

恆豐鄉的工業經濟以石灰石、頁岩礦產資源加工企業為主,主要企業有:恆豐預製件廠、豐田石粉加工廠、永恆磚廠等。2004年—200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分別為3849萬元、3923萬元。
2、公益事業:

恆豐鄉有完小2所,村小6所,教師103人,國中學生557人,國小學生1565人。有鄉初級衛生院1所,醫生10人,其中助理醫師以上的7人,村級衛生室10個,其中甲級衛生室5個,乙級衛生室5個,村級衛生防疫人員22人。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已開通,水電設施齊備。

所獲榮譽

恆豐鄉先後榮獲縣級文明單位和縣級衛生單位等榮譽

特色產品

被稱為“南方人參”的神奇植物絞股藍,在珙縣恆豐鄉已初步投入市場,開始成為產業經濟,全鄉現有野生絞股藍500餘畝,年產40餘噸,因而富有“絞股藍之鄉”之美譽。絞股藍,又名七葉膽、五爪龍、甘茶蔓、七葉參、小苦藥、公羅鍋底、遍地生根等。千百年來默默無聞的“藏在深山人未識”,任其自生自滅,只是山裡的老百姓把它采來當飼料餵豬。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恆豐鄉把絞股藍作為綠色產業來抓,現已經開發出絞股藍健身茶。絞股藍,在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稱它為“福音草”、“健美女神”、“保健衛士”、“長壽草”、“百病剋星”、“防癌新秀”等。據藥理試驗與臨床套用表明:絞股藍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護肝、提高蛋白質合成速率,抗疲勞、抗緊張、抗缺氧、抗寒、增食慾、減肥、增加應急狀下血漿ACTH含量,具有明顯的抗衰老、抗潰瘍、抗癌作用,並有抑制癌細胞增殖和膽結石形成的功效。因此,藥用價值極高。

敬老院

(圖)恆豐鄉恆豐鄉

珙縣恆豐鄉黨委、政府和縣級聯繫鄉部門單位為敬老院隆重地舉行了入住儀式,熱忱歡迎全鄉11個村的60位農村五保老人搬進新家,溫暖過冬,共度幸福晚年。

珙縣集中財力投入110萬元資金,於2008年7月中旬在恆豐鄉動工修建省一級規模敬老院工程一所,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能集中容納60名老人居住和生活。工程建設中黨委、政府積極支持、協調各項工作,並安排專人對工程建設進行全程監管,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工程採用最新防震設計,加粗、加密鋼材結構,加重水泥標號,層層樓坪現澆,並附建有大型多功能用沼氣池和綠化花園等設備、設施。該鄉採購完備了60位五保老人的所有居住、生活和娛樂活動用品。專門配備了2名敬老院管理和服務人員。

豐田水庫

(圖)恆豐鄉恆豐鄉

豐田水庫修建於1958年,容水量為50萬立方米,灌溉渠堰長33公里,灌溉農田6700畝。受益面為上洛、中洛、下洛、瓦廠、石龍、龍窩、張家、德信等8個行政村、33個生產社、8000餘農村民眾。

機構設定

恆豐鄉黨委政府下設黨政辦、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與計畫生育辦公室、財政所。直屬事業單位有:農業服務中心、宣傳文化服務中心、人事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計畫生育服務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