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變異

性別變異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由於環境中化學物的污染,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中的雄性性器官和生育能力都受到影響,導致雄性變得越來越“陰柔”。

(圖)污染嚴重的孟加拉國污染嚴重的孟加拉國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由於環境中化學物的污染,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中的雄性性器官和生育能力都受到影響,導致雄性變得越來越“陰柔”。科學家稱,這一研究為人類敲響了警鐘。這一研究結果綜合了世界各國250多個科學研究的結果。9日,負責該研究的慈善機構CHEMTrust將發布迄今為止這一研究領域最為詳盡的研究報告。

報告內容

報告指出,許多常見的化學物都足以影響雄性動物的生殖能力。科學家稱,這對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影響難以估量。

(圖)因污染導致的變異因污染導致的變異

10萬種化學物質充斥環境

根據一項研究,近年來,人類和野生動物所暴露的環境中的新化學品種類超過10萬種。歐盟也承認,其中99%的化學物品沒有經過充分監管。許多化學物品被科學家視為“內分泌干擾物”,因為它們干擾動物體內的激素值。這其中就包括鄰苯二甲酸鹽(被廣泛用於食品包裝、化妝品、兒童玩具中)、在家具和電子產品上使用的阻燃劑、雖然被禁用但是仍被廣泛使用於食品和環境中的多氯聯苯(PCB)以及多種殺蟲劑。

研究報告指出,脊椎動物(包括有骨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在內)每個主要物種中的雄性都受到環境中的化學物的影響。

報告指出:“無數脊椎動物物種的雄性雌性化已經成為廣泛的現象。在進化過程中,所有脊椎動物都獲得了相似的性激素受體。因此,在一個物種中的發現可以延伸到其他脊椎動物物種包括人類中去。”

危機

生物進化過程被催快

(圖)變異動物變異動物

科學家警告稱,整個野生動植物群體都處於危險中,因為它們的基因庫在整體萎縮,令其更加難以抵禦疾病和全球變暖帶來的生存威脅。美國國家環境健康學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皮特·邁耶斯說:“我們將10萬種化學物品扔進一個原本平衡的荷爾蒙系統中,所以現在看到這些嚴峻的後果並不奇怪。它會導致世界歷史上最快速的進化歷程。”

動物性別大變異

研究發現,由於魚類是在水中生活,所以最易受到污染物的影響,因為污染物不僅通過它們攝取的食物還通過魚以及皮膚進入它們的身體。科學家最早是在魚中發現性別變異現象的。

科學家在英國低地地區河流中一半雄性魚的睪丸里發現了魚卵。在英國一些地區,所有的雄蟑螂都經過性別變異過程變成了雌蟑螂。日本以及非洲貝寧灣地區的淡水魚中的很多種類都出現了雌化現象,北海地中海、日本大阪灣、美國西部海岸的鹹水魚也不例外。

2009年初,佛羅里達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佛州40%的甘蔗蟾蜍變成了雌雄同體,另有20%的甘蔗雄性蟾蜍出現了輕微的雌化特徵。而加拿大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在加拿大北部生活的雄性豹紋蛙也出現了雌化現象。研究者認為,這跟農田中噴灑的殺蟲劑不無關係。英國加的夫大學的科學家還發現,公八哥在食用了受到雌性荷爾蒙污染的蟲子後,其大腦慢慢發生微妙的變化,導致它們的嗓音越來越像母八哥。

科學家發現,阿拉斯加地區2/3的黑尾鹿睪丸未降到陰囊中,鹿角也發生變形,而在美國蒙大拿州,2/3的白尾鹿也出現了生殖器異常。在南非,由於食用了受到高度化學物污染的食品,大羚羊的睪丸遭到了破壞,而在一個受到污染的自然保護區,雄性黑線姬鼠根本無法產生精子。

在世界其他地方,甚至出現了雌雄同體的北極熊,也就說,北極熊同時擁有陰莖和陰道。而美國佛州的雄性黑豹已經無法產生正常的精子。此外,睪丸變小的水獺,陰莖變短的貂也都被發現。

人類性別

人類性別比悄然大逆轉

佛羅里達大學教授盧·吉列警告稱,這一報告對人類“亮出了紅牌”,敲響了警鐘。他說:“如果我們在野生動植物中發現了問題,那么我們有理由擔心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人類的男性身上。”其實,環境污染對人類生育能力和男女性別比例的影響已經顯現。不久前,美國有研究顯示,那些在懷孕期間接觸化學品的女性,生下的男嬰兒陰莖較小,而且生殖器有雌化傾向。

荷蘭一所大學的研究發現,暴露在受PCB污染的環境中的孕婦所生育的男孩長大後喜歡玩女孩們玩的洋娃娃和過家家的用品,而不是傳統上男孩喜歡玩的玩具。

加拿大俄羅斯義大利受到嚴重化學污染的地區的女性,生育女孩的幾率是生育男孩的兩倍。有科學家認為,這或許可以解釋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男女性別比例所發生的神秘變化。通常男女新生兒的比例是106∶100,但是這一比例如今在下降。據統計,僅在美國和日本兩國,就有25萬女嬰“本該”是男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