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本書從歷史/政治闡釋學的角度,對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作家作品和理論論證進行再解讀,並與西方(主要是北美)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成果展開對話。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對這些文本中歷史和社會矛盾的不同呈現方式,以及其中體現出來的歷史/政治無意識仔細剖析,由此對歷史與文學的互動、文學性與現代性的辯證闡發新見。基於這一研究,本書力圖對中國“怎樣現代,如何文學”這一議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作者簡介
王曉平,男,1975年生,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項目,德克薩斯大學亞洲研究系,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二十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化。曾任澳門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廈門大學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代理)主任;現任華僑大學特聘教授、學科帶頭人,廈門大學兼職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入選者。在《文學評論》 《文藝研究》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文學研究》《現代中文學刊》《漢語言文學研究》《文藝理論研究》,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Telos, Postmodern Culture, Asi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 Harvard Asia Quarterly, Stanford Journal of East Asia Affair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Critiqu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ought, Frontier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等中英文刊物發表關於中國文學和文化以及當代中國電影的中英文論文八十餘篇,其中在國際英文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書摘
第一輯 “新女性”,歧路彷徨
第一講 “新女性”還是“舊淑女”?身份焦慮與文化虛無感
——張愛玲研究
第一節 如此蒼涼,如此彷徨
第二節 身份焦慮與“幽默”的諷刺
第二講 “新女性”的雙重陷阱:“賢妻良母”還是“自由新女性”?
——梅娘研究
第一節 “新女性”欲望的潰敗與絕望
第二節 “新青年”的蛻變與“新文化”的無效
第三節 從“新女性之夢”到關懷底層民眾
第二輯 “新新女性”,命運多舛
第三講 “新女性”之死:徘徊在人文主義與人道主義之間
——蕭紅研究
第一節 從“左翼文學”出發:人道主義精神的天然萌芽
第二節 “抗戰文學”的濫觴:民族主義與性別話語的齟齬
第三節 “諷刺文學”的嘗試:不成熟的《馬伯樂》
第四節 “詩化小說”:《小城三月》與《呼蘭河傳》中的“文化反思”
第五節 “新女性之死”:徘徊在人道主義與人文主義之間
第四講 從“新女性”的困惑到“新新女性”的決斷:“現代性”與“新女性”的跋涉之路———丁玲研究
第一節 “新女性啟蒙話語”,還是市民階級身份難產的症候?
第二節 “革命加戀愛小說”:市民階級還是無產階級文藝?
第三節 如何成為一個有覺悟的文化工作者?
第四節 如何創造“革命新文化”?
第五節 革命現實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第三輯 “新青年”:浪漫派?現代派?先鋒派?
第五講 現代派?先鋒派?“新文人小說”的自由主義觀念史
——無名氏研究
第一節 通俗悲喜劇:解構“中產階級羅曼史”
第二節 《無名書》:“哲學小說”還是“文人小說”?
第六講 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現代志怪傳奇”中的虛幻
世界主義———徐 研究
第一節 虛幻的世界主義與流產的浪漫史
第二節 “普遍人性”的不可能性
第三節 政治焦慮中的“普世主義”文化幻想
第四輯 “新新青年”:“新左翼”?新農民?
第七講 “新新青年”的彷徨:個人主義的無效與“反成長小說”
的形成———路翎研究
第一節 《飢餓的郭素娥》:人民“原始強力”與偽主體性問題
第二節 《財主的兒女們》:“主體性”的喪失、尋求與失敗
第八講 “新農民”的階級意識困境:“問題小說”中的“農民故事”
——趙樹理研究
第一節 從批判現實主義到革命現實主義
第二節 社會變遷與新政權
第三節 女性和作為一個階級整體的“解放”
第四節 “趙樹理方向”的另類現代性?
第五輯 誰之主體性?何種文化政治?
第九講 “市民階級”的主體性?“主觀戰鬥精神論”的文化政治
——胡風研究
第一節 處於危機中的“現實主義”寫作
第二節 文學的典型性與歷史要求
第三節 理論的歷史性
第四節 為了建立市民階級主體性
第十講 “無產階級的主體性”:生成與難產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研究
第一節 階級意識與主體身份
第二節 新的集體生活形式與新型美學胚胎
第三節 “革命新文化”與“新主體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