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許多父母頭痛的問題,要矯正此毛病,可從孩子的健康情況、個性及家庭環境入手。
研究顯示,孩子分心的程度與年齡成反比:兩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七分鐘;四歲為十二分鐘,五歲為十四分鐘。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孩子不專心,通常表現為兩種情況:其一是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於白日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後者其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將注意放錯。只要家長用心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會有驚人的表現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體不適,警力或知覺發展不良,天生好動,以及神經系統或大腦微功能發生問題時,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些情況都必須由醫生檢查和治療。
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過分依賴、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這些情況大多數是教育方式和成長的環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決生理上的問題外,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埋怨孩子不專心的同時,亦要反省自己有無不對之處。
例如,孩子玩遊戲時全身投入,正是在培養聚精會神的習慣,此時家長切不可任意打擾、干涉和打斷。平時家長可以將遊戲時間與日常生活配合恰當,並指定一個固定的玩遊戲的角落,將環境安排得有條不紊,以減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長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興趣或超過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們借著不斷變換活動來逃避大人的責備。此外,家中的氣氛亦必須穩定,避免經常搬家及家中太多的人出入。亦切忌同時買太多的玩具及圖書給孩子;使他們左顧右盼,不知所措,而無從培養仔細、有耐心、反覆和專注一件物件的習慣。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一但發現孩子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讚。
對於年齡小的幼兒,可從說一則故事開始,不斷地增加數量來加以訓練。至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則鼓勵他們做有興趣和可勝任的工作,並且做完一件以後再開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時間逐漸增加。除了要他們自已提醒自已不分心以外,家長亦要表現和善的態度。只要採取這些方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即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