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簡介
快舟一號衛星,是由哈工大和位於湖北孝感市的中國三江航天集團(原為負責電子技術的中國航天九院)聯合研製的一顆小型應急衛星,用戶單位是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
衛星研發
2010年5月,哈爾濱工業大學與航天科工集團共建“快速回響飛行器”等5個產業技術聯合實驗室。
2011年2月,哈工大在黑龍江省科技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中,第一次提到“十一五”期間承擔完成了“快舟”等一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
2012年11月,哈工大學校長王樹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應急空間飛行器:該系列衛星的第一顆,總經費7.9億元,2011年到2012年飛行演示,用於國家應急減災等方面,與美國‘百星計畫’同步,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外媒報導
“中國秘密發射新快速回響火箭”,2013年9月25日,在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快舟一號”衛星順利升空不到兩小時,這一標題就出現在美國航天網站“NASASpaceFlight”首頁的頭條位置上。
“NASASpaceFlight”網站稱,因為沒有公開的照片和圖像,除了研發者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外,外界對“快舟”運載火箭知之甚少。“快舟”火箭發射的“快舟一號”衛星則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該報導稱,這顆新衛星很可能是中國“太空快速回響作戰”系統的一部分,此前有訊息披露,中國正在建設這一系統。文章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宣布這一訊息正值第64屆國際宇航大會在北京召開,“超過3000名與會者希望藉此一窺中國的太空野心”。
延伸閱讀
“太空快速回響作戰”系統是美國軍方首先提出的一項計畫,主要用於軍事應急。比如當發生區域戰爭時,在很短時間內能夠快速裝配出一顆衛星,同時配套的快速運載火箭能夠應急地將其發射升空。這種衛星成本低,研製周期短,壽命也不要求很長。美國《新聞周刊》曾描述這種衛星說,這是只有洗碗機那么大的衛星,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由建造好的零件組裝起來,具有“與筆記本類似的即插即用技術”。
除了組裝和發射速度快,與21世紀存在的大型衛星相比,這種衛星更能滿足戰術需求。在戰場上,連排一級都可以直接使用,甚至有可能出現單兵手持相關終端設備直接使用的場景。而2013年左右的大型衛星都由軍隊高層使用,用於滿足戰略需求。當前只有美國掌握這一技術,且已經趨向成熟——試驗型衛星發射完成,已經擁有業務型衛星。英國和法國研製的小衛星項目也有類似意圖。
世界影響
“快舟一號”升空不到兩小時,美國航天網站NASA Spaceflight便在首頁頭條位置,以“中國秘密發射新快速回響火箭”為題報導此事。報導稱,“快舟”其實就是中國的太空快速回響作戰系統。這次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搶在美國之前,成為首個完整發射衛星-火箭一體化快速應急空間飛行器試驗的國家。
套用動態
應急救災
“快舟一號”衛星主要用於各類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用戶單位是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
。
搜馬航班
記者2014年3月2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部獲悉,作為“快舟一號”衛星的主套用單位,該部所屬國家遙感中心3月8日得知馬航MH370航班客機失去聯繫的訊息後,對馬航失聯客機疑似海域組織開展了多次“快舟一號”衛星成像工作,並將所獲取的數據及相關信息,及時提供給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資源衛星套用中心、國家衛星海洋套用中心等開展馬航失聯客機搜尋救援的遙感監測單位。
據了解,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2014年3月20日及時安排“快舟一號”衛星應急成像規劃,於2014年3月22日成功獲取南印度洋疑似失事海域的影像產品27景,經初步判讀,未發現可疑殘骸。
截至3月21日,為搜尋馬航失聯客機,“快舟一號”衛星已獲取疑似目標區域99景數據,數據量54.21GB,成像復蓋面積約11.5萬平方公里。
2013年9月25日,主要用於各類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的“快舟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快舟”小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時間
台北時間2013年9月25日12時3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小型運載火箭,成功將“快舟一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使命結束
2015年9月11日,“快舟一號”試驗衛星由於燃料耗盡,已於近日墜入南極洲上空大氣層,完成其使命。
專家看法
但是有軍事專家對此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其認為很有可能在軍事上面的用途會比民用要更為廣泛,而且與美國軍方所研製的TacSat1-3號衛星極其的相似,或將與之構成抗衡之勢。
關於美國的太空快速回響作戰系統其實早在2002年就已經開始了相關的研究,並且於2003年美國國防部轉型辦公室正式提出了“戰術衛星”的相關概念,意圖構建低成本而且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空間平台來負責在戰場當中的快速偵查,並且在2013年年初有很多媒體已經開始披露相關的作戰系統,但是並未得到證實。
軍事專家指出,在現代化戰爭當中,衛星的軍用成分對於軍隊實力的提升具備很大的作用。但是衛星自身具備了一定的脆弱性,同時缺乏相對應的反應能力,所以不能普遍的提供。從而衍生出來了關於“太空快速回響作戰”的戰術思維,以準確、快速和經濟為前提將載荷送到太空當中,對作戰人員的所需提供實時的幫助以及戰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