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韜略篇
慧之忍
勢之忍
苛察之忍
屠殺之忍
苟祿之忍
勇退之忍
事君之忍
同寅之忍
將帥之忍
宰相之忍
嗜好(愛)篇
色之忍
氣之忍
酒之忍
聲之忍
食之忍
好之忍
惡之忍
好學之忍
淫之忍
侈之忍
境遇篇
寵之忍
辱之忍
安之忍
危之忍
疾之忍
變之忍
勞之忍
苦之忍
挫折之忍
不遇之忍
行為篇
言之忍
爭之忍
儉之忍
失之忍
取之忍
與之忍
乞之忍
求之忍
躁進之忍
特立之忍
情感篇
樂之忍
喜之忍
怒之忍
急之忍
快之忍
懼之忍
躁之忍
驕之忍
勇之忍
滿之忍
不平之忍
不滿之忍
惡行篇
侮之忍
謗之忍
譽之忍
諂之忍
笑之忍
妒之忍
忽之忍
忤之忍
仇之忍
貪之忍
欺之忍
虐之忍
矜之忍
聽讒之忍
禮義篇
忠之忍
孝之忍
仁之忍
義之忍
禮之忍
智之忍
信之忍
直之忍
背義之忍
小節之忍
關係篇
父子之忍
兄弟之忍
夫婦之忍
賓主之忍
交友之忍
事師之忍
利害之忍
頑囂之忍
禍福之忍
職業篇
為士之忍
為農之忍
為工之忍
為商之忍
世情篇
貧之忍
富之忍
賤之忍
貴之忍
死之忍
生之忍
無益之忍
才技之忍
隨時之忍
年少之忍
修煉篇(完)
概述
《忍經》是中國最系統的忍學教科書,是一部寓意深刻,濟世勸好,和睦相處,得頤天年的勸世書。匹夫見辱,拔劍而起以忍去過《晉語》相忍為黨小不忍則亂大謀忍過事堪喜--杜牧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忍辱負重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佛亂其所為。《題烏江廟詩》杜牧勝負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佛說:六度可行忍為第一能忍是福忍無可忍還得忍一忍萬事成堅持原則是非多〓碰著硬茬麻煩多〓忍氣吞聲好處多能忍恥者安,能忍辱者存,與其說勝利者是戰而勝的,不如說勝利者忍到了最後。風風雨雨幾十年,許多戰友倒下了,周恩來獨得善終,最重要的是他的一個信念:相忍為黨。毛澤東一有事就叼著煙陷入沉思,其實是在"忍";蔣介石一有事就大罵"娘希匹","忍"的功夫差了點。所謂厚黑,核心是"忍",厚而無形,黑而無色,其實也是忍的最高境界。漢族是最能忍的民族,也就是我們都承認的最厚黑的民族,所以無論是什麼外族入侵,最終都給漢族人同化了。
內容簡介
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吳亮匯集歷代名人有關“忍”的言論和歷史上隱忍謙讓、忠厚寬恕的人物、事例彙編而成《忍經》一書,總計156條。而四年後,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一個名叫許名奎的人與吳亮不謀而合,著成了《勸忍百箴》四卷,總計100條,成為忍學集大成者。其內容包括忠孝仁義、喜怒好惡、名譽權勢等多個方面。
本書將《忍經》與《勸忍百箴》二者合一,在吳亮和許名奎原著的基礎上加入了詳盡的譯文,並在《忍經》的譯文後加入了有針對性的事理點評、在《勸忍百箴》後加入了經典的古代事例,輯成一部展現古代聖賢處世哲學的智慧錦囊,幫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養。
逐句翻譯
<原文>
《易:損卦》云:“君子以懲忿窒欲。“
<譯文>
《易經;損卦》說:“君子自己抑制憤怒,控制情慾。“
<原文>
《書》周公戒周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又曰:“寬綽其心。“
<譯文>
《尚書》載周公告誡周成王說:“小人怨恨你,罵你,則自己應當加強修養,不要計較他們。“又說:“不只是不敢發怒。“又說:“是放寬自己的心胸。“
<原文>
成王告君陳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譯文>
周成王告誡君陳說:“必須有忍性,事情才能成功;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
<原文>
《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譯文>
《左傳;宣公十五年》載:“諺語說:“所謂高下,應當放在心中,河流和沼澤容納著污泥,叢山和草叢中藏著禍患,美玉隱匿著瑕疵,君王忍受一些恥辱,這是自然規律。“
<原文>
《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為國也。“
<譯文>《左傳;昭公元年》:“魯國以相互忍讓來治理國家。“
<原文>《哀公二十七年》:“知伯入南里門,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為子爾?“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
<譯文>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載:“知伯進了南里門,叫趙孟也進來。趙孟對他說:“君王在這裡。“知伯說:“你沒有勇敢的精神,怎么能被人尊敬呢?“趙孟回答說:我憑著忍性。你的恥笑對我趙孟有什麼危害呢?“
<原文>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譯文>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國君王袒露著肩膀牽著羊來迎接楚國的軍隊。楚莊王說:“鄭國的君王能夠忍受別人的侮辱,也一定能對鄭國的老百姓講信用。“
<原文>
《左傳》:“一慚不忍,而終身慚乎?“
<譯文>
《左傳》:“不願忍受一次羞辱,而使自己慚愧一輩子嗎?“
<原文>
<譯文>
《論語》:“孔子說:“小的事情不忍讓,就會破壞了大的計畫。“
<原文>
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
<譯文>
孔子又說:“一時的氣憤,忘記了自己以及自己的親人的安全,這不是糊塗嗎?“
<原文>
又曰:“君子無所爭。“
<譯文>
孔子又說:“君子處事謹慎不與人相爭。“
<原文>
曾子犯而不校。
<譯文>
《論語》載曾子說:“即使被人欺侮,也不計較。 “
<原文>
戒子路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
<譯文>
孔子告誡子路說:“牙齒剛硬就容易折 斷,舌頭柔軟才能完好保存。柔一定能勝過剛,弱小最終能戰勝強大。好鬥一定會受到傷害,好勇一定會導致滅亡。百行的根本是忍讓為先。“
<原文>
《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譯文>
孔子告誡子路說:“牙齒剛硬就容易折斷,舌頭柔軟才能完好保存。柔一定能勝過剛,弱小最終能戰勝強大。好鬥一定會受到傷害,好勇一定會導致滅亡。百行的根本是忍讓為先。“
<原文>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譯文>
《老子》說;、知道是雄性,可以用雌性的來對付;知道是白色的,可以用黑色對付它。“
<原文>
又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辨若訥。“
<譯文>
《老子》又曰:“最直的東西,看起來卻像是彎的;最聰明的人,看起來卻很笨拙,最善於辯論的人看起來好像很木訥。“
<原文>
又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譯文>
《老子》又曰:“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樣,能有利於萬物而不爭鬥。“
<原文>
又曰:“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譯文>
《老子》又說:“符合自然規律的事物,雖然不與別物相爭,卻能取勝;雖然不說話,卻善於應答。“
<原文>
荀子曰:“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譯文>
荀子說:“傷害別人的言語,比用矛戟刺人人體還要厲害。“
<原文>
<譯文>
藺相如說:“兩隻老虎爭鬥,肯定不能都保存性命。“
<原文>
晉王*嘗云:“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譯文>
晉代的王*曾經說過:“別人有不好的地方,一定從人情上原諒他。“
<原文>
又曰:“非意相干,可以理譴,終身無喜悒之色。“
<譯文>
王*又說:“不要意氣用事,要以理服人。一生不要喜怒形之於色。“
細過掩匿
<原文>曹參為國相,舍後園近吏舍。日夜飲呼,吏患之,引參遊園,幸國招召,按之。乃反,獨帳坐飲,亦歌呼相應。見人細過,則掩匿蓋覆。
<譯文>
曹參擔任宰相時,他家後園與小官住的宿舍很近。這些小官吏日夜喝酒呼喊,當官的擔心曹參惱怒,就引著曹參去後園遊覽,召見了那些小官,說說以後就放走了他們。曹參回來後,獨自坐在帳中,也一邊飲酒一邊唱歌、呼喊,與小官們的呼聲相應。曹參遇到別人有小的過錯,就為其掩飾。
醉飽之過 不過吐嘔
<原文>
丙吉為相,馭史頻罪,西曹曹罪之。吉曰:“以醉飽之過斥人,欲令安歸乎?不過吐嘔丞相車茵,西曹第忍之。“
<譯文>
丙吉擔任宰相時,他的車夫屢屢醉酒,西曹要處罰,丙吉卻說:“就因為喝醉了酒而斥責別人,叫人怎么呆得下去呢?喝醉了酒,也不過就是嘔吐物弄髒了丞相車子裡的墊毯而已,西曹就忍住不要責怪他了。“
圯上取履
<原文>
張良亡匿,嘗從容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墜其履圯上。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強忍,下取履,因跪進。父以足受之,曰:“孺子可教矣。“
<譯文>
張良因犯法逃亡,曾從容不迫地在邳下遊覽。橋上有一位老人,穿著粗布衣服。走到張良面前,故意將鞋扔到橋下去。看著張良說:“小伙子,下去把鞋撿起來:“張良感到驚諤,強忍著怒氣,走到橋下,把鞋撿上來,跪著送到老人跟前。老頭把腳伸出來穿上鞋,說:“你可以教育成才呀!“
出胯下
<原文>
韓信好帶長劍,市中有一少年辱之,曰:“君帶長劍,能殺人乎?若能殺人,可殺我也;若不能殺人,從我胯下過。“韓信遂屈身,從胯下過。漢高祖任為大將軍,信召市中少年,語之曰:“汝昔年欺我,今日可欺我乎?“少年乞命,信免其罪,與其一校官也。
<譯文>
韓信喜歡身佩長劍,在集市上,一位少年侮辱韓信。說:“你身佩長劍,但你敢殺人嗎?如果你能殺人,可以把我殺了;如果你不能殺我,那么,就請你從我的兩腿之間鑽過去。“韓信於是彎著身體,從那位少年的兩腿之間鑽過。後來,漢高祖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將曾經侮辱過自己的那個少年召到跟前,對他說:“你過去曾經欺負我,現在還可以欺負我嗎?“那位少年求韓信饒命,韓信赦免了他的罪過,給他封了一個小官。
尿寒灰
<原文>
韓安國為梁內史,坐法在獄中,被獄吏田甲辱之。安國曰:“寒灰亦有燃否?“田甲曰:“寒灰倘燃,我即尿其上。“於後,安國得釋放,任梁州*史,田甲驚走。安國曰:“若走,九族誅之;若不走,赦其罪。“田甲遂見安國,安國曰:“寒灰今日燃,汝何不尿其上?“田甲惶懼,安國赦其罪,又與田甲亭尉之官。
<譯文>
韓安國擔任梁國內史時,因犯法被關到監獄中。獄中小吏田甲侮辱他。韓安國問田甲:“冷卻的灰可重新燃燒起來嗎?“田甲說:“如果冷灰可以重燃,我就用小便澆熄。“後來,韓安國釋放出獄,被任命為梁州刺史。田甲嚇得逃跑了。韓安國說:“田甲如果逃走,就把他的家族都殺了;如果不走,可以原諒他的罪過。“田甲於是來見韓安國。韓安國問田甲:“冷灰今天重燃,你何不用尿澆熄呢?“田甲十分害怕,韓安國卻原諒他的罪過,並授予他一個亭尉官職。
誣金
<原文>
直不疑為朗同舍,有告歸者,誤持同舍朗金去,金主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舍,償之。後告歸者至,而歸亡金,郎大慚。以此稱為長者。
<譯文>
直不疑住集體宿舍,有一個回家的人,誤將同舍郎的金子拿走了。同舍郎懷疑直不疑偷走他的金子,直不疑表示認錯,買了金子,還給了他。等到回家的人回來後,將同舍郎丟失的金子如數歸還,同舍郎很慚愧。因此大家都稱直不疑是忠厚的人。
誣褲
<原文>
陳重同舍郎有告歸寧者,誤持鄰舍郎褲去。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說,市褲以還。
<譯文>
陳重同宿舍有人回家去,誤拿了鄰宿舍人的一條褲子。主人懷疑是陳重所拿,陳重也不申辨,買了一條褲子還他。
<原文>
劉寬仁恕,雖倉卒末嘗疾言劇色。夫人慾試之,趁朝裝畢,使婢捧肉羹翻污朝衣。寬神色不變,徐問婢曰:“羹爛汝手耶?“
<譯文>
劉寬仁慈寬厚,即使倉促之中也不曾疾言厲色。他的妻子想試試他,趁他剛穿好上朝服裝的時候,妻子派婢子送來一碗肉湯,故意潑灑在劉寬的身上。劉寬神色不改,慢慢地問婢子說:“湯燙壞了你的手嗎?“
認馬
<原文>
卓茂,性寬仁恭,愛鄉里故舊,雖行與茂不同,而皆愛慕欣欣焉。嘗出,有人認其馬。茂心知其謬,嘿解與之。他日,馬主別得亡者,乃送馬,謝之。茂性不好爭如此。
<譯文>
卓茂,性情寬厚,仁義待人,與鄉里故舊友愛,即使行業不同,也友好融洽。卓茂曾經出門,有人說卓茂騎的馬是他的。卓茂明知這個人弄錯了,但還是把馬給了他。過幾天,馬的主人找到了他丟失的馬,於是將馬還給卓茂,並表示道歉。卓茂就是如此不與人爭。
雞肋不足以當尊拳
<原文>
劉伶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曰:“雞肋不足以當尊拳。“其人笑而止。
<譯文>
劉伶曾經喝醉酒,與一俗人發生衝突。那人挽起衣袖,握拳衝過來。劉俗說:“我這像雞肋一樣的身子抵擋不住老兄的拳頭。“那人大笑而收起拳頭。
唾面自乾
<原文>
婁師德深沉有度量,其弟除代州刺史,將行,師德曰:“吾輔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嫉也,將何求以自免?“弟長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師德愀然曰:“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不拭自乾,當笑而受之。“
<譯文>
婁師德性格穩重,很有度量。他的弟弟任代州刺史,即將上任,婁師德對他說:“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寵幸太多了。這正是別人所妒嫉的,你打算怎樣避免這些妒嫉呢?“婁師德的弟弟跪在地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朝我的臉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決不讓你擔憂。“婁師德面色嚴峻地說:“這正是我所擔憂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將唾沫擦去,正違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願,只會加重他對你的憤怒。應該不擦去唾沫,讓它自己乾,這樣笑著接受它。“
五世同居
<原文>
張全翁言,潞州有一農夫,五世同居。太宗討并州,過其舍,召其長,訊之曰:“若何道而至此?“對曰:“臣無他,唯能忍爾。“太宗以為然。
<譯文>
張全翁說,潞州有一個農民,他家中五世同堂。唐太宗討伐并州時,路過這家,召見他家長輩,問道:“你有什麼辦法使五代人和睦地住在一起呢?“長輩回答說:“我沒有其他辦法,只是能互相忍讓。“太宗認為很對。
九世同居
<原文>
張公藝九世同居,唐高宗臨幸其家。問本末,書“忍“字以對。天子流涕,遂賜縑帛。
<譯文>
張公藝一家九世同堂,唐高宗親自光臨他家。問他何以能九世同堂,他寫了一個大大的“忍“字回答唐高宗。高宗感動得流下眼淚,於是賞給了他家綢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