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演變
漢字特點
注意,忍的特點是心口上有一把鋒利的刀刃。不能把心裡想的說出來做出來,叫忍。
《高級漢語詞典》
<動>
忍與受的對象不同
忍的對象:晚輩/弱者
受的對象:長輩/強者.
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形聲。從心,從刃,刃亦聲。合起來的意思是在心上有一把鋒利的刀刃。本義:為了不讓心受傷而乖乖的一動不動。)
同本義 [endure; tolerate]
忍,能也。——《說文》
忍,耐也。——《廣雅》
是可忍也。——《論語·八脩》。皇疏:“忍,猶容耐也。”
強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莊子·讓王》
吾子忍之。——《左傳·成公二年》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忍所私以行大義。——《呂氏春秋·去私》
(袁可立)伯子司農樞千里症狀意也,何忍辭!——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故遂忍悲為汝言之。——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忍事(以忍耐態度面對各種事情);忍容(容忍);忍順(忍耐順受;忍耐順從);忍從(忍受順從);忍羞(忍受羞辱);忍氣(忍受別人的欺侮);忍垢(忍受污垢);忍醜(忍受恥辱);忍恥(忍受恥辱);忍痛(忍受痛苦)
抑制; 克制 [refrain; hold back; repress]
志忍私,然後能公。——《荀子·儒效》
又如:忍性(克制性情);忍口(抑制食慾);忍情(抑制感情);忍志(猶屈意);忍惡(忍住脾氣);忍淚(忍住眼淚,不使流出來); 忍笑(忍住不笑)
願意; 捨得 [be willing to ]
不忍為之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袁氏(袁可立)世德其忍諼乎!——明 陳繼儒《袁伯應詩集序》
又如:忍屑(願意關心)
通“認”。認識,識別 [recognize;identify]
夫國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管子·大匡》
姓
詞性變化
五十一種
<形>
堅韌 [firm and tenacious]
殘忍;忍心;狠心 [cruel]
維其忍之。——《詩·小雅·小弁》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嘆曰“上太忍!”令扶還本宮調理——《甲申傳信錄》
又如:忍苛(殘忍苛刻);忍人(殘忍的人);忍忮(刻毒忌恨);忍毒(殘忍狠毒);忍虐(殘忍暴虐);忍悖(殘忍狂悖);忍害(殺害);忍酷(殘忍暴虐);忍鷙(殘忍兇狠);忍暴(殘忍暴虐)
<連>
怎;豈 [how]
乾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常用詞組
忍恥
[endure humiliation] 忍受住恥辱。
忍恥破敵陣。
忍得住
[refrain] 表示抑制或阻止一個傾向或一個衝動,尤其是短暫的或一時的傾向或衝動。
忍垢偷生
[allow oneself to be insulted to remain alive] 忍受恥辱,苟且活命。
妾恨不即死,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垢偷生。——《三國演義》
亦作“忍辱偷生”
忍飢挨餓
[starving] 忍受飢餓。形容極其貧困,苦苦度日。
忍俊
[have a smile on one's face] 含笑
忍俊不禁
[cannot help laughing]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忍不住要笑出聲。
仔細看時,原來青布幔里有人,山僧忍俊不禁。——宋·悟明《法演禪師》
忍耐
[endure]∶把感情按住不讓表現,經受 [困苦或艱難]
忍耐到底
[bear with]∶寬容或克制。
對那老是惹人厭煩的人(或事)再忍耐一會兒吧。
忍耐力
[tolerance] 忍受疼痛和苦難的能力。
他對病魔有極大的忍耐力。
忍氣吞聲
[submit to humiliation] 忍氣:受了氣而強自忍受。吞聲:有話不敢說出來。形容受了氣只能勉強忍著,不敢發作
為家私少長無短,我則得忍氣吞聲。——《元曲選·鴛鴦被》
忍讓
[be forbearing and conciliatory] 忍耐,讓步
對敵人的忍讓是有限度的。
忍辱負重
[endure humiliation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 important mission] 忍受羞辱,以負重任。
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三國志·陸遜傳》
忍辱求全
[endure humiliation for the sake of preserving unity]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個大局。
忍受
[bear;endure;stand] 勉強承受
忍受疾病的痛苦
忍痛
[very reluctantly] 忍受生理或心理的痛苦。
忍痛不言
忍無可忍
[last straw] 到了不能忍耐的地步。
那句話已使人忍無可忍了。
忍心
[endure]∶抑制心情,硬著心腸
不忍心看到
[patient]∶耐心
忍心三兩日,莫作破齋人
《國際標準漢字大字典》
忍 rěn ㄖㄣˇ
耐,把感情按住不讓表現:~耐。~痛。~受。容~。~俊不禁(忍不住笑)。
狠心,殘酷:~心。殘~。
鄭碼:YDSW,U:5FCD,GBK:C8CC
筆畫數:7,部首:心,筆順編號:534454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忍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3
《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人上聲。《說文》能也。《徐曰》能音耐。從心刃。《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
又《廣韻》強也,有所含忍。《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為國。
又安於不仁曰忍。《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又忍忍,猶不忍也。《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而振切,音仞。堅柔也,本作肕。亦作忍。《周禮·地官·山虞注》柔忍,通作刃。《詩·小雅·荏染柔木注》柔刃之木荏苒然。《釋文》忍音刃。《禮·月令·納材葦注》此時柔刃,與韌靭忍同。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忍
能也。從心刃聲。而軫切
說文解字注
(忍) 能也。能者、熊屬。能獸堅中。故賢者偁能。而彊壯偁能傑。凡敢於行曰能。今俗所謂能榦也。敢於止亦曰能。今俗所謂能耐也。能耐本一字。俗殊其音。忍之義亦兼行止。敢於殺人謂之忍。俗所謂忍害也。敢於不殺人亦謂之忍。俗所謂忍耐也。其為能一也。仁義本無二事。先王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中皆必兼斯二者。從心。刃聲。而軫切。十三部。
書法
忍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