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與境界

心靈與境界

《心靈與境界》收錄了張岱年先生公開發表的一些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哲學的論文與講話稿,主要從中國傳統文化入手,在中西文化的對比研究中,闡述了中國文化及中國哲學的思想基礎、基本精神、思維方式、發展歷程,辨析了文化的體用問題、物質利益和道德思想等問題,並提出若干關於文化與哲學史的新見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並指出了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的現代化之路,那就是兼取中西文化之長走“綜合創新”之路。

編輯推薦

《心靈與境界》編輯推薦:人不知其生之意義而仍生存,人知求之,求之而不必得,即得之而此所得與彼所得不相同,由不同而相互辯爭。人生即不知其意義而求知其意義之生,故人之自覺亦非完全的自覺。然人求生之意義,亦即求自覺。
哲學家因愛智,故決不以有知自炫,而常以無知自警。哲學家不必是世界上知識最豐富之人,而是深切地追求真知之人。哲學家常自疑其知,虛懷而不自滿,總不以所得為必是。凡自命為智者,多為詭辯師。
哲學所考察者,含括考察之自身在內。考察宇宙,是宇宙中之一物在宇宙中考察宇宙,而此種考察又為宇宙內之一事。考察人生,是人在人生中考察人生,而此考察亦是人生中之一事。考察知識,是知者以知考察知,而此考察亦是一種知識。對於哲學之考察即在哲學中;關於哲學之理論是哲學之一部。哲學不惟是自覺的知識,哲學本身即是一種自覺。於哲學,得人之自覺,得知識之自覺。

本書目錄

代序記張岱年先生
第一章文化通詮
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3
中西文化之會通/8
中國思想源流/12
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18
中國傳統文化的分析/25
如何正確認識傳統文化/34
傳統文化的反思/37
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偏傾與活力/43
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49
文化體系及其改造/50
關於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61
傳統文化的精華/66
孔子與中國文化/69
孔學平議/78
老子學說的宗旨/80
儒道之間/81
《周易》與傳統文化/83
《管子》的法教統一觀/86
第二章哲學旨圭
中國古典哲學的幾個特點/93
略論中國哲學範疇的演變(節選)/108
中國哲學基本問題辨析/111
試論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117
論中國傳統哲學的繼承與改造(節選)/125
中國哲學發展的道路與前景/128
論現在中國所需要的哲學/136
中國古典哲學的價值觀/141
中國哲學關於人與自然的學說/155
孔子哲學解析/162
老子哲學辨微(節選)/175
論老子在哲學史上的地位(節選)/184
《易傳》的生生學說/187
談中國哲學史研究的發展趨勢/190
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93
哲學的前途/196
第三章道德箴言
人與世界——宇宙觀與人生觀(節選)/203
生命與道德/220
道德之“變”與“常”/224
生活理想之四原則/227
人倫與獨立人格/235
生命與人格/242
“人的價值”與“自我價值”/244
禮義與人心/245
中國古代的人學思想/246
中國知識分子與人文精神/255
馮友蘭先生二三事/260
回憶張申府/262
憶熊十力先生/264
金岳霖先生/266
懷念湯用彤先生/269
悼念梁漱溟先生/271
第四章國學辨微
談國學/275
如何研究國學/276
從“孟”、“莊”看學派論爭/278
學派的消長/279
三事與諸子/280
述與作/282
修辭立其誠/283
“以理殺人”與“以理抗勢”/285
子貢貨殖與既富且仁/287
疑古與信古/288
辨程門立雪/290
論諸子的相反相成/291
莊惠濠梁之辯/295
說覺悟/297
談士節/299
評“三不足”/301
漫談正名/302
哲苑絮語/304
讀與思/307
愛智/309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310
飲食之道/311
……

文摘

中西文化之會通
在上古時代,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是各自獨立發展的。約在15世紀,中國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傳入西方,英國哲學家培根(156l-1626)論述“印刷、火藥和磁石”的作用說:“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見培根所著《新工具》,轉引自《世界名人論中國文化》)這說明了中國的技術發明傳到歐洲之後起了促進西方近代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16世紀後期,即明代萬曆年間,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1552一16lO)到中國傳教,在宣傳耶教的同時也介紹了西方古代的天文學、數學等科學知識,更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情況和中國儒家思想,這可以說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開始。中國學者如徐光啟等接受了西方的自然科學,稍後的方以智也受到西學的影響。直到清初康熙年問,西方的天文數學仍受到重視。算學家王錫闡、梅文鼎都兼通中西數學。但是西方當時的最新科學如哥白尼、伽利略的學說,並未傳入中國。
中國儒家學說傳入西方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受到一些哲學家和啟蒙思想家的歡迎。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1646-1716)、沃爾夫(1679_-1754),法國經濟學家魁奈(1694一1774)、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1694-1778)都讚揚中國的哲學與文化。(參看《世界名人論中國文化》)中國儒家以及宋明理學的理性主義思想和無神論傾向,對於歐洲近代反對宗教迷信的思潮有一定的啟迪作用。這也是歷史事實。
到清代雍正年間,中西文化交流因故中斷了。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以武力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後,資本主義列強對於中國進行了兇猛的侵略,中華民族遭遇到空前的民族危機,愛國志士都在設法救亡抗敵,先進思想家向西方尋求救國之道。康有為、梁啓超提倡變法維新,孫中山、章太炎鼓吹革命,都是受了西方的影響。嚴復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學說,引起了巨大反響。一部《天演論》風靡一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為進步人士的共識。
20年代,陳獨秀、李大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再一次掀起了介紹西方文化思想的高潮。西方的各派哲學思想和社會政治學說都介紹到中國來了。新文化運動高舉科學與民主兩大旗幟,大力宣揚自然科學的重要價值。自然科學家亦逐漸學會了西方近代科學方法,使自然科學在中國逐漸發展起來,彌補了中國缺乏近代實驗科學的偏失。在哲學方面,從30年代至40年代,也出現了一些融會中西而自成一家之言的哲學家,如熊十力、馮友蘭、
……

作者簡介

張岱年(1909-2004),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1933年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後任教於清華大學、私立中國大學。在當代中國能當得起“國學大師”稱謂的人寥寥無幾,而張岱年先生就屬於這寥寥無幾的人之一。他一生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格言,淡泊明志,辛勤耕耘在學術的殿堂。他為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哲學的傳承與發揚,為哲學辯證唯物論的中國化、為中國未來的文化、哲學的發展,奔走呼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著《中國哲學大綱》是第一部系統的中國哲學範疇史,著作還有《中國唯物主義思想簡史》、《中國哲學史史料學》、《中國哲學方法論發凡》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