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平衡點

《心理平衡點》,是何誠斌編著,中國長安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深入生活,收集了大量發生在我們身邊而又容易被人忽視的案例,輕鬆地解說,合理地疏導,教更多人學會把握學理平衡點。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心理平衡點 心理平衡點
人類的一切矛盾衝突,精神痛苦,身體疾患,都是由於失去某種平衡關係的結果;工作和生活上的所有成功,包括事業的進步,人緣的和諧,家庭的幸福、友誼的長久、身心的健康都是善於保持心理平衡的人贏得的!
人生處處有平衡,找準平衡,創造成功。把握平衡的“金鑰匙”,獲得成功的最大值。找準人生的平衡點,掌握成功的主動權。最好的生活是淡泊,最好的快樂是平衡。智慧的平衡,理性的成功。找準人生的平衡,安撫躁動的心靈。
“人類一思索,上帝不發笑”,但是,如果人類不思索,上帝會不會哭泣呢?所以我理解上帝的笑是善意的,於是大膽研究和思索人類的心理問題,便有了《情愛潛規則》、《一眼看透人心》、《辦公室幾何》、《處世交友恰到好處》,以及這部《心理平衡點》等作品的問世。人類不僅要靠四肢生活,更要靠大腦生活。上帝會笑人的麻木更甚於笑人的思索。

編輯推薦

因心理問題導致事業失敗、人際緊張、精神失常的人越來越多,而通過合理的心理應對維持心理平衡是贏得最佳生存狀態的有效措施。作者深入生活,收集了大量發生在我們身邊而又容易被人忽視的案例,輕鬆地解說,合理地疏導,教更多人學會把握學理平衡點。
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魯可
有沒有一日暴富的神話?或許會有的,但早上是富豪晚上變乞丐的事也常發生在我們身邊。對於股市投資的人,除了要修煉一副火眼金睛,善於發現的抓住機會外,還得修煉自己的心靈,如果不把握好心理平衡點,你的自信可能帶來災難,你的一次失誤會阻礙一生的發展。
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裁汪建中
“恐懼惟一在自身,戰勝自我應本人;倘若自己勝算,百般努力無長進。”謹將此言通過何誠斌先生的《心理平衡點》獻給天下心理平衡與沒有失衡的人們。
解放軍總醫院外科臨床部副師職協理員姚忠烈
我喜歡這本書的結構與語言形式,“心理的平衡”——你、我、他,誰都可能是這個角色,難以迴避;“回歸的站台”——無論是自我放飛還是迷失,作者以誠摯的祈求的雙眼,盼望著每個人精神回歸家園,沒有教條的言語,而是以心理學、行為學、勵志學知識作為站台的一片涼蔭;“心靈綠處方”——不如說是心靈綠豆湯,喝過之後,心靜下來了。謝謝老何。
青年詩人、作家《調適心靈的密碼》著者玄父
作者簡介
“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但是,如果人類不思索,上帝會不會哭泣呢?所以我理解上帝的笑是善意的,於是大膽研究和思索人類的心理問題。便有了《情愛潛規則》(中國社會出版社),《一眼看透人心》(台海出版社)、《辦公室幾何》(當代世界出版社),《處世交友恰到好處》(“金牌做人”系列,當代世界出版社),以及這部《心理平衡點》等作品的問世。人類不僅要靠四肢生活,更要靠大腦生活。上帝笑人的麻木更甚於笑人的思索。

目錄

第一章:在情感與理智之間找平衡點
1“我富有”
——不可用物質來交換感情
2“他不理我”
——如何消除疑心病的折磨
3“你討厭”
——愛人怎么變得不可愛了
4“他不夠浪漫”
——如何讓心與心一起共鳴
5“你愛我嗎”
——注定戀愛難成的幾類人
6“我有理”
——如何避免爭吵升級
7“他是壞男人”
——如何改變男人的刻板心理
8“她平淡乏味”
——冷漠妻子可能發生婚變
第二章:在完美與不足之間找平衡點
9“我能行”
——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值定得太高
10“我不行”
——不可小看了自己
11“我要幸福”
——好日子離自己到底有多遠
12“我了不起”
——眼裡不能只有自己
13“我自卑”
——學會欣賞和肯定自己
14“我執著”
——順其自然,讓生活簡單一點
15“我要得到”
——不能強迫自己去競爭
16“我不滿意”
——完美是一種精神鴉片
17“我比他強”
——要自信而不能盲目自信
18“我很迷茫”
——如何消除憂鬱的困擾
第三章:在信任與理解之間找平衡點
第四章:在堅守與放棄之間找平衡點
第五章:在面對與迴避之間找平衡點
第六章:在宣洩與控制之間找平衡點
第七章:在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找平衡點
第八章:在物質與精神之間找平衡點
第九章:在寬容別人與求得別人原諒之間找平衡點
第十章:在工作與休閒之間找平衡點

附錄

前言
生活與工作壓力過大,不知道如何緩解、釋放,以至導致精神崩潰,這是現代社會並不少見的現象。有的人為了尋求所謂的成功,急功近利,不惜代價。人們不禁會問,如果用生命為代價,或者以犧牲愛情、友情乃至親情作為交換條件,這樣換來的金錢、地位以及榮譽又有什麼意義?這樣的成功又有什麼價值?我們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行為常常背離生命與精神的真義;我們最難找的就是心理上的平衡點,以致迷失了自我。多少人感嘆活得累,活得不容易,一身疾病,一生苦悶,遺憾多於自豪;有的人甚至只剩下空空的軀殼而靈魂無法安置,或者金滿箱、銀滿箱而內心十分的孤獨和空虛;有的人自輕自賤,羨慕別人活得開心……這一切..
書摘
不可用物質來交換感情
心理的失衡
一個堅持先幹事業然後戀愛成家的男人,以為只要自己掙夠了錢,就不會找不到如意的老婆,他的目標是積蓄達到100萬元,再去找女人結婚。熬到了35歲,他離那個距離很近了,他以為自己有資格談戀愛了,可是現實生活卻不像他想像的那樣,一個他看中的女人,並不願意嫁給他。他卻以為自己的財富還不夠多,否則不會不能打動她。他接著追求另一個女人,還是沒有成功,因為對方看重的並不是金錢。他很痛苦,於是登了個徵婚啟事:有車、有房、存款多少云云。果然應者如雲,可是他卻一下子心冷了,不敢接受衝著錢而來的應徵女郎。
回歸的站台
男人通過積累財富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並從中獲得“戶主感”與成就感,這兩種感覺成為男人的動力,拚命工作,並在潛意識中把財富交換為愛情。這一點有歷史的淵源。在商品經濟的初期,大量聚集物質成為男人樂此不疲的遊戲,認為有錢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賴,贏得女人的愛。
有人進行對比:女人在衡量男人是否愛她的時候,往往這樣揣測:他給了我多少感情?而男人在詢問自己是否愛一個女人的時候,會這樣計算:我給了她多少物質?
男人的角色意識決定了他們常常通過分配物質來分配感情。打個簡單的比喻:一個男人的薪水是1000元,拿到手的時候,如果他把700元交給老婆,把200元交給父母,100元留給自己,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得出這個男人的感情分配情況,依次是70%、20%、10%。或許你覺得這樣的比喻有點可笑,但仔細想想,天下的男人大抵如此。70%那份是責任和義務,20%是良心和道德,而剩餘的10%,則是對自己的辛勞的一份安慰了。
這本身就是一個失衡的分配,價值的傾斜,功利色彩濃郁,所以很多有錢的男人,娶回美女後,心理又會不平衡,認為自己這么有錢,可以進行再分配,於是又拿物質與感情交換,“養小蜜”、“包二奶”便成了他們的選擇。物質儘管會決定愛情的走向,但不會決定愛情的最終結果。沒有物質的愛情很純粹。有物質做基礎的愛情。當然更好,只是不要把物質替代愛情。更不要拿物質交換愛情。因為既然是交換,就可能經常變換對象,你的生活就會極不穩定,刺激的背後是道德的背叛。一些男人太看重物質在愛情中的作用,受男權意識(做家主)的影響,以致現在晚婚的人越來越多——積累財富;婚外戀的人越來越多——物質過剩,以金錢交換感情,戀愛(性夥伴)對象不斷調換,而真正的愛情卻一次沒有。
只要兩個人有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