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岩蕨

心岩蕨

中文學名是心岩蕨,是植物界的一種蕨類植物。高度一般是7-25CM。

基本信息

植株形態

植株高14-22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斜升,先端及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約4毫米,先端漸尖,棕色,膜質,邊緣有睫毛。

葉子形態

葉多數簇生;柄長(2)4-8厘米,粗約1毫米,淺栗色或棕禾稈色,有光澤,頂端有傾斜或水平的關節(關節有時不甚明顯),基部以上疏被節狀長毛及線形小鱗片,後變光滑;葉片披針形,長8-15厘米,中部寬2-3厘米,鈍頭或漸尖頭,下部略變狹,二回羽裂;羽片11-16對,近對生或互生,斜展,頂部的多少與葉軸合生,下部2-3對縮小,基部一對往往長僅5毫米左右,中部羽片較大,長8-20毫米,基部寬4-10毫米,各對相距6-10毫米,橢圓形或長三角狀披針形,鈍頭,基部圓截形,上側呈耳形並多少覆蓋葉軸,邊緣深波狀羽裂達1/2;裂片3-4對,彼此密接,橢圓形,長2-4毫米,圓頭,全緣。葉脈隱約可見,在裂片為簡單的羽狀,小脈斜向上,先端有棒狀水囊,不達葉邊。葉草質,乾後草綠色或棕色,兩面均疏被灰色或灰棕色的膝曲長節狀毛及棕色的線形小鱗片,偶有近無毛;葉軸禾稈色或略帶栗色,疏被膝曲的長節狀毛及小鱗片,上面有縱溝。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圓形,位於分叉小脈的頂部,每裂片有1-4枚,靠近葉邊;囊群蓋碟形,邊緣具睫毛。

產地分布

黑龍江(帶嶺、奇克特、集賢)、吉林(鏡泊湖)、遼寧(鳳城、大連灣、千山、高麗門)、內蒙古(額爾古納旗、昭烏達盟)、北京(百花山)、河北(北戴河、霧靈山、六里坪山、圍場、淶源)及山西(離山、五台)。也分布於日本(本州、北海道)、朝鮮、俄羅斯(薩哈林、四伯利業)及蒙古。

模式標本產地:河北。

生長習性

生林下岩隙間,海拔550-3000米。

物種鑑別

六十年代初獲得了本種的模式標本,對澄清本種鑑定中的混亂情況很有幫助。現藏的模式標本僅為一幼株的標本,但相當完整,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羽片下面沿羽軸的鱗片很稀疏。本種成長植株的形態變異較大,形體大小、分裂度、毛被及鱗片的疏密度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變化,鑑定時須小心觀察。其他方面如羽片形狀通常為橢圓形或長三角狀披針形,偶為長卵形,羽片基部通常為圓截形,也偶有近心臟形、截形或圓楔形,形狀雖稍有差異,但基部兩側必定對稱,羽片兩面均有疏毛。又如關節位於葉柄頂端,但有時似覺位於中部或中部以上,其實這是基部一對縮小的羽片不時有脫落的情況,以致造成這種錯覺。

植物之岩蕨科

岩蕨科,根狀莖短,沿石縫橫走,頂端密生鱗片,鱗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心形,銳尖頭,邊緣疏生齒凸,膜質,褐色,全部由透明細胞組成。生於林下岩石縫。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北溫帶其它國家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