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方誌研究

內容介紹

《徽州方誌研究》內容簡介:徽州之有志,始於南朝梁新安太守蕭幾所撰的《新安山水記》。自唐宋以降,徽州人文鵲起,學者輩出,號稱“自井邑田野以至遠山深谷,莫不有學、有師、有書史之藏”(趙訪《商山書院學田記》),被視為“東南鄒魯”、“文獻之邦”。而在徽州文獻中,方誌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千餘年來,徽州成為我國歷史上修志發達地區之一。徽州方誌既有地區性、綜合性、資料性等方誌共性,也有連續性、理論化等個性特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徽州歷史文化為研究對象的“徽學”興起,學者開始注重對徽州傳統方誌的利用與研究,但雖有嘗試,而無深入。迄今為止,尚無一部系統、深入研究徽州方誌的作品問世。這既與徽州方誌的應有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不相稱,亦成為學界期待填補的徽學研究之空白領域。

作者介紹

劉道勝,1972年生,安徽懷寧人,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後,現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省徽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徽學的教學和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第二批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第43批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法務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項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包括《明清徽州宗族文書研究》(獨著)、《(寄園寄所寄)點校》(合著)、《李自成小傳》(獨著)、《中外文明史》(合著)、《以德治國:歷代先賢啟示錄》(合著)等著述7種,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作品目錄

序引言 上編徽州方誌述論一、徽州方誌的編纂源流(一)從地記到圖經(二)宋元徽州方誌的修纂(三)明代徽州府縣誌的編修(四)清代徽州府縣誌的纂修熱潮(五)明清徽州專志的編撰概況(六)民國時期徽州方誌的編纂二、徽州方誌的編纂特點(一)發凡起例,富有創意(二)私撰成風,種類繁多(三)取材廣博,考證精洽三、徽州方誌的編纂理論(一)關於方誌的起源(二)關於方誌的編纂要求(三)關於方誌的功能四、徽州方誌的資料價值(一)物產資料(二)手工業及科技史資料(三)風土風俗資料(四)文獻資料(五)人物及宗法資料(六)經濟及人口資料(七)兵革資料五、盛世修志:正統化的學術活動六、因時續修:地方性知識的積累 下編徽州方誌考錄一、徽州佚志輯錄二、徽州府縣鄉鎮志提要(今存)三、徽州專志著錄(不論存佚)四、各種方誌叢書收錄徽州方誌一覽五、弘治《徽州府志》卷十一《詞翰一》藝文目錄一覽參考文獻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