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紀錄片《徽商》,以多元的歷史文化視角,第一次真實而全面地再現了徽商的輝煌歷史及其所承載的深厚的徽州 文化,展示了徽商由興至衰的歷史過程,分析了其背後的自然、政治、歷史、文化等深層原因,並通過徽商這一濃縮的商幫群體活動為明清時期的徽州及江南城鎮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動的商業文化圖像。
多元文化視角的在《徽商》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其素材來源可信科證,卻又不拘一格。全片既融合了紀錄片的影像衝擊力和寬容的文化態度,又保留了專題片雍容華貴的敘述風格和影像美感,在敘事方式上也張馳有度,注重故事的情節化與細節的描繪。是一部品位、特色俱佳的紀錄片。
分集劇情
第1集 儒商獨特的的亦賈亦儒的文化自覺,使徽商從眾多的山幫集團中脫穎而出。徽州的“商”與“儒”,生髮於貧瘠的山地環境與程朱理學。而徽商對於文化的推崇與尊敬,重視文化教育,又賦予了自身代代相繼的強大生命力。
第2集 徽駱駝勤勞的徽商四海為家,足跡遍布神州。徽商多數以小本生意起家,堅守誠信為本的商業道德。鹽業、茶葉、木材、典當業是徽商主營的四大行業。突破明代禁海政策,徽商一定意義上還扮演了明代海外貿易先行者的角色。明嘉靖年間,徽州商人已經開始了海上運輸貿易,遠達日本、東南亞以及非洲、歐洲。
第3集 紅頂商人徽商稱雄商界數百年,原因之一便是深諳政治勢力對於商業經營的重大影響,依附官府且善於運用政治勢力為其商業活動謀利。大鹽商江春與紅頂商人胡雪岩都是將這一手段運用到極致的代表。然而徽商在依附官府的同時,又堅守誠信的經商理念,形成其獨特的商業文化。
第4集 無徽不成鎮南京、蘇州、揚州等在明清時期的繁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徽商在當地的活躍。徽商憑藉其靈活的經營手段與獨特的商業理念,對於江南諸多城鎮的商業、文化消費起了莫大的作用。尤其是徽商對於文化的推崇,又將江南的園林、學術、書畫、曲藝等文化藝術創造推向了一個高峰。
第5集 四水歸堂“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新安理學的文化紐帶將商業與宗族整合在一起,使得徽商商業利潤的一大流向,就是在家鄉修建牌坊、祠堂、民居。徽商將商業利潤大量投向土地與房產,營造故土家園的行為,為徽州創造了大量精美的建築,興盛了徽州的宗族文化,卻也消耗了徽商的大量商業資本。
第6集 日暮鄉關隨著清代政府對鹽業的課稅加重以及隨後的鹽法改革,以鹽商為代表的徽商群體逐漸衰落。太平天國運動,又使徽商貿易的區域陷入戰亂。清末厘金制的實施,更進一步壓垮了徽州茶商。近代機器工業興起,與上海作為商業中心帶來的劇變,導致了徽商最後的衰落。徽商最終還是沒能完成向產業資本的轉型!
第7集 無夢到徽州徽州以獨特的理學文化與宗族觀念孕育了徽商,後者又以自己巨大的商業財富回報徽州,滋養出了燦爛的徽州文化。以兩淮鹽商為代表的徽商還對乾嘉學術、刻書版畫、科技教育、新安醫學、建築書畫以及戲曲的眾多創新與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職員表
出品人:王中亞
總策劃:高峰、聶造、楊曉民
總撰稿:楊曉民
總導演:壹周
執行導演:周亞菲
策劃:石一龍
剪輯:楊雪
製片人:程濤
總監製:聶造
本片相關
徽商,中國明清時期最傑出的商幫,其崛起始於南宋,明清兩代在鹽業開創了獨執牛耳的局面,並在茶業、木業、典當業等貿易方面也取得不凡業績。雄厚的商業資本和龐大的從賈人數,使徽商當時縱橫於全國各地;誠信為本的商業道德與崇文重理的文化態度,更使其對當時中國商業以外的文化創造、藝術革新、社會風俗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