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刑法被害人信條學研究

德國刑法被害人信條學研究

一、被害人信條學研究的重要性 一、被害人學的定義 一、被害人信條學命名的由來

基本信息

作者:申柳華(作者), 陳興良(叢書主編)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1日)
叢書名: 北大刑法博士文叢16
平裝:49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565306389
條形碼:9787565306389
商品尺寸: 20.8 x 14.4 x 3.4 cm
商品重量: 581 g

內容簡介

《德國刑法被害人信條學研究》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被害人學作為犯罪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其研究成果被套用於刑事法各個領域並對刑事法學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中對刑法學產生的深刻影響主要表現在:促進了刑法信條學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初步成型了一門新的刑法信條學子學科——被害人信條學。關於被害人信條學的討論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德國刑法學界,至70年代末到80年代,該討論幾近白熱化,被害人信條學的理論被提出來——被害人的刑事需保護性和值得刑事保護性成為討論的中心。被害人信條學的產生給刑法學帶來的深刻影響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犯罪觀和刑法觀的變革;促進犯罪學理論研究成果與被害人的刑法規範學套用的聯結;實現刑法總則和分則之間的聯結;有效預防和控制刑法的肥大症;自由法治國家刑法的必然要求;刑法知識論的豐富。至於我國關於被害人信條學的研究可以稱得上是完全空白的,目前還沒有專門圍繞這一命題的學術論文,所以進行系統的研究是必要及必需的。
《德國刑法被害人信條學研究》基於筆者在德國三年半的學習研究成果寫成,主要圍繞被害人信條學的定義、產生和發展,被害人信條學的定位、套用範圍、被害人信條學的功能等被害人信條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展開,並對圍繞這些理論產生的廣泛爭議,進行了批評和反批評的理性思考。

目錄

導論
一、被害人信條學研究的重要性
二、我國被害人信條學研究的現狀
三、本書的基本研究架構
四、本書的創新之處
五、本書相關的重要概念
第一章 從被害人學到被害人信條學
第一節 被害人定義
一、被害人的詞源
二、被害人定義的聚訟
三、本書語境中的被害人
第二節 犯罪被害入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被害人學產生以前的被害入學說研究
二、犯罪被害人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被害人學研究領域
一、被害人學的定義
二、被害人學的研究對象
第四節 德國被害人信條學的產生和發展
一、被害人信條學觀點的提出
二、被害人信條學的蓬勃發展期
三、被害人信條學發展的成熟期
第二章 被害人信條學概述
第一節 被害人信條學的定義
一、被害人信條學命名的由來
二、被害人信條學的定義——阿梅隆、許內曼、京特勒、R哈賽默的觀點
第二節 被害人信條學的定位
第三節 被害人信條學的運用範圍
一、總則抑或分則之爭
二、分則具體犯罪類型的運用
第四節 被害人信條學與相關刑法科學的界限
一、被害人信條學與被害入學的關係
二、被害人信條學與刑法信條學的關係
三、被害人信條學與刑事政策的關係
第五節 被害人信條學的功能
一、橋樑功能
二、保護功能
三、限制功能
四、刑法知識論的豐富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輔助性原則——被害人信條學的憲法上位原則
第一節 輔助性原則——被害人信條學的源頭
一、輔助性原則的歷史來源
二、現代意義的輔助性原則的含義
第二節 刑法輔助性原則
一、早期的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決
……
第四章 最後手段原則
第五章 被害人的保護可能性和需保護性
第六章 被害人自我復責原則
第七章 被害人信條學的思辯
第八章 被害人信條學的具體檢驗領域
第九章 在中國語境中對被害人信條學研究的思考
結束語
外文譯名對照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