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德國亞琛陸軍技術學校及陸軍技術專科學校負責對維修部隊和各級指揮機關的維修人員、陸軍軍械勤務部門的指揮人員進行培訓和深造。學校為副師級。其前身是1956年4月在宗特霍芬成立的"野戰軍械勤務部隊學校"。1960年它改名"(陸軍)技術部隊學校",並把第3教研組併入(陸軍)軍需部隊學校。1963年又更名為"第3技術部隊學校"。1964年底至1965年初,其校址從宗特霍芬遷到亞琛。1966年又改名為"第1技術部隊學校"。1972年10月1日,新建立的"陸軍技術專科學校"的教學工作歸該校領導;同時,把"亞琛第2陸軍士官學校"併入該校,作為該校的"第2教研組"。1973年1月1日,埃施魏勒陸軍飛彈學校的"第2教研組"併入該校,作為該校的"第5教研組"。1973年6月1日,該校改名為"第1技術部隊學校及陸軍技術專科學校",80年代中期以後,正式改名為"陸軍技術學校及陸軍技術專科學校"。
該校是陸軍技術和軍械勤務人員的訓練中心。其主要任務是:對維修部隊的各級指揮機關的維修人員、以及陸軍軍械勤務部門的指揮人員進行培訓和深造;參與並主管有關維修部隊使用原則的制定工作,參與並主管有關陸軍技術裝備(包括部隊試驗)的組織工作和研究工作;編撰有關採購與使用階段中的軍械方面的勤務條令和保養規劃;編寫和提供訓練資料。
師資力量
該校目前共有師資力量929人,其中軍職教員571人,文職教員358人。同時在校學員為2047人,每年的培訓能力約為7400人。開設有199個訓練課目。學校開辦有專業訓練班、專業進修班、軍事業務訓練班、特種科目訓練班、陸軍電子技術維修人員訓練班等各種不同類型的訓練班。該校招收的學員主要是陸軍維修部隊的指揮人員和維修人員,此外也招收空軍和海軍的學員,還有其他北約成員國軍隊的學員。另外,每年約有1160名新兵在該校進行基礎訓練。
組織機構
該校組織機構主要有:校領導機構,專業勤務部,5個教研組,陸軍技術專科學校,1個維修訓練連。專業勤務部負責編寫勤務條令和指揮、使用、訓練細則;參與制定後勤和指揮條令;研究軍械保養方面的新的組織措施、維修方法和管理工作程式。第1教研組,培訓維修部隊的候補指揮人員;負責對維修部隊的軍官和預備役軍官、以及軍械勤務指揮人員的培訓和深造。第2教研組,負責士官基礎訓練中的軍事課目訓練,為他們充當維修部隊和維修勤務部門的初級指揮人員作好準備。結業後,他們分別到第3、4、5教研組學習有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第3教研組,對各種學員(軍官、士官和兵)傳授各種輪式和履帶式車輛的技術維修知識和技能。第4教研組,負責教授各種武器、精密機械、光學、紅外和彈藥等的技術知識和維修技能。第5教研組,培訓飛彈武器系統、雷達制導武器系統、雷達系統、空中偵察系統、電子指揮與火控系統、電子檢驗系統和武器系統中的電子設備等方面的維修人員。陸軍技術專科學校,負責各種技師和技術員訓練中的專業訓練。該校開設的主要訓練班有兩種。第1種是技術員訓練班,學制兩年,招生對象是中學畢業後經過職業訓練、並有兩年以上實踐的候補軍官。學員可根據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對他們預定的使用計畫,選學下列專業:車輛學,爆破與保險技術,精密機械或武器技術。第2種是技師訓練班,學制9~10個月,招生對象是長期服役的士官和職業軍官。他們可選學下列專業:車輛學、電機學、測量與調節技術,工業技師或金屬學。該校編制相當於教研組。其校長為文職人員。維修訓練班,協助教研組和軍事教官完成訓練任務,重點是協助完成對指揮人員的訓練任務;協助專業勤務部進行技術檢驗和部隊試驗;在聯邦國防軍和北約夥伴的演習中,參加重要的爆破物處理訓練;無訓練任務時,執行野外維修與軍械保養勤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