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DW),德國著名廣播電台,是德國的國際廣播電台、電視台以及網際網路站,創建於1953年5月3日。她執行法律規定的任務,向海外多方面地、綜合性地傳播德國形象。

基本信息

簡介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主要國際廣播電台,世界上規模較大的國際廣播電台之一。主要使用短波廣播。1953年 3月建立,5月3日正式廣播。總部設在科隆。宗旨是向外國聽眾全面介紹聯邦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其對重要國際問題的立場。1987年使用34種語言,每天對世界各地廣播累計84小時,包括24小時連續廣播的德語節目。國內有發射台2座,國外有轉播台6座(馬爾他、葡萄牙盧安達斯里蘭卡安提瓜蒙塞拉特 )。總發射功率9450千瓦,包括500千瓦短波發射機8部。

德國之聲(DW)是德國的國際廣播電台、電視台以及網際網路站,創建於1953年5月3日。她執行法律規定的任務,向海外多方面地、綜合性地傳播德國形象。德國以及他人對世界大事觀察與評論的獨特視角也是她新聞工作的重要內容。德國之聲尤其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論壇,它的宗旨是促進民族間的理解和交流。最後,促進德語的發展也是德國之聲的使命之一。

歷史

德國之聲網站德國之聲網站

早在1924年就出現了“德國之聲有限公司”,這是一個德國所有地區的廣播聯合機構,座落在柏林。但是這和1953成立的“德國之聲”毫無干係。德國之聲於1953年5月3日首次以短波播出德語節目。當年的德國聯邦總統特奧多爾·豪斯向“在全世界的同胞們”問好。幾周之後,也就是1953年6月11日,德廣聯的成員簽署契約成立共同的德國之聲短波節目。這個節目首先由當年的北德廣播公司負責,之後又由座落在科隆的西德廣播公司接管。該公司的台長對德國之聲的節目負責。一年之後,德國之聲啟動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節目。

1960年通過立法“德國之聲”正式成為獨立的廣播電台。1962年起,德國之聲陸續擴充其他語言豐富廣播節目。1990年,隨著兩德統一,原民主德國的柏林國際廣播電台終止對外廣播。該電台的一些工作人員和其播出頻率和播出設備被德國之聲收編。

兩年之後,也就是1992年4月1日,德國之聲在柏林以德語和英語播出DWTV電視節目。該電視節目通過衛星播出,在以後的幾年內不斷擴充。此間德國之聲也播出西班牙語的電視節目。

1994年,德國之聲以[1]的網址推出網站,這在德國所有公法性的媒體中開了首例。

2003年德國之聲從科隆遷址到波恩。據2002年德國之聲年度報告中報導,此次搬遷的費用為1500萬歐元。

2009年3月,德國之聲電視台DW-TV對亞洲播音分為DW-TVAsia(德語為DW-TVAsien)和DW-TVAsia+兩個頻道。DW-TVAsia主要以德語播音,每天播出16個小時的德語節目和8個小時的英語節目;DW-TVAsia+則主要以英語播音,每天播出18個小時的英語節目和6個小時的德語節目。

電台信息

基本數據:DW-RADIO包括30個語種,其中德語和英語全天24小時播出;DW-TV包括德語、英語、西語以及其他語種製作的節目之窗;GERMAN-TV是DW、ARD以及ZDF聯合推出的電視台,面向北美;DW-WORLD是多語種、多媒體網站。

記者隊伍:1500名記者及職工,他們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

客群對象:首先是信息的傳播者以及決策者,第二是生活在海外的以德語為母語的人和學習德語的外國人,最後是生活在國外的德國人。

反饋:DW每年收到的聽眾讀者來信遠遠超過50萬人次。

傳輸渠道:衛星技術和網際網路可以將德國之聲的新聞傳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分散在各地的夥伴電台也部分轉播DW的節目。目前,廣播節目大部分通過短波傳送,數位技術開始逐漸發揮影響。在某些地區和某些大城市,中波和調頻也成為傳輸DW廣播節目的手段。

職業培訓:DW-AKADEMIE即DW學院,來這裡培訓和進修的廣播電視專業人才遍及世界各地,DW尤其注重對東歐和開發中國家新聞工作者的培訓。此外,DW還開辦特殊訓練班,專門培訓德國企業派往國外的高級管理人才。

法律地位:公法性媒體機構,財政支出來源於稅款。DW2005年的財政款項為2.61億歐

聯邦德國唯一對外廣播電視台—“德國之聲”今夏啟動該台歷史上涉及面最廣的改革,減少廣播語種是其中將是第一階段的重要內容。據德國之聲周三(5月18日)在其波恩總部通報,從7月1日起,將終止印地、保加利亞、希臘、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波蘭以及羅馬尼亞等語種的短波廣播,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和塞爾維亞等語種的短波廣播時間縮短。德國聯邦議院上個月批准了德國之聲2010至2013年的任務改革計畫。改革的目標是,將德國之聲建成多媒體平台,並集中於核心任務和核心地區。薩哈拉非洲、中東、伊朗、北非、中國、南亞、阿富汗、俄羅斯以及拉丁美洲被確定為核心地區。德國文化委員會擔心,這一改革計畫過於偏重德國外交政策利益。德國之聲經費來源是國家稅收,目前,年預算是2.73億歐元。德國之聲目前有工作人員共約3000人,其中長期雇員和自由雇員各為一半。隨著改革計畫實施,將有數百名雇員被解聘。

德國之聲在星期三(5月18日)發布的新聞稿中說,從2011年11月1日開始,德國之聲的中文廣播將從每天120分鐘縮短到60分鐘。 與此同時,德國之聲將停止德語、俄語、波斯語和印尼語的短波廣播,而英語短波也將僅限於對非洲廣播。雖然中文廣播從每天120分鐘減少到60分鐘,製作節目的工作並沒有減少,因為過去的120分鐘廣播節目中有60分鐘的即時節目,60分鐘的重播節目,減少的是重播節目。這次改革計畫的實施不涉及中文部裁員問題,因為計畫不包括削減中文部經費的內容。 德國之聲的聲明強調說,他們將加強這些語言的網際網路和手機服務,也將在可能的情況下加強同轉播合作夥伴之間的合作。德國之聲表示,對全世界的許多地區來說,為了更好的為目標服務對象提供服務,必須進一步發展網際網路和手機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