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羅伯特·懷斯執導電影]

音樂之聲[羅伯特·懷斯執導電影]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多福·普盧默、理察·海頓主演,於1965年上映。改編自瑪利亞·馮·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於百老匯上演。電影講述了1938年,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併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影片上映後當年票房達到1.59億美元,一舉榮獲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十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寫下了好萊塢影壇歷史性的一頁。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羅伯特·懷斯《音樂之聲》劇照
音樂之聲22歲的瑪麗亞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裡的志願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裡惹麻煩。修女院裡的女院長(MotherAbbess)覺得她這樣的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家庭教師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本段插曲:TheSoundofMusic(瑪麗亞)、Maria(修女們))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CaptainGeorgVonTrapp)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很快,瑪麗亞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師離開的原因,原來是孩子們得不到父親的關愛,總是用捉弄教師來吸引父親的注意。(本段插曲:IHaveConfidence(瑪麗亞))
上校要求瑪麗亞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瑪麗亞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簾給每個孩子縫製了休閒的服裝,帶領他們到花園水池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禁和憂鬱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了。(本段插曲:SixteenGoingonSeventeen(麗莎和羅夫)、MyFavouriteThings(瑪麗亞)、Do-Re-Mi(瑪麗亞和孩子們))
不久上校回家了,還帶回了孩子們喜歡的麥克叔叔(UncleMax)和孩子們不甚喜歡的上校的女朋友埃爾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ElsaSchraeder)。上校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因為瑪麗亞把從他妻子去世之後家裡就不再有的音樂又帶了回來。瑪麗亞還和孩子們一起準備了一場木偶戲即孤獨的牧羊人,上校為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了。(本段插曲:TheSoundofMusicReprise(孩子們、TheLonelyGoatherd(瑪麗亞和孩子們)、Edelweiss(上校和麗莎))
幾天之後,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孩子們在舞會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又譯:蘭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
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意一目了然。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內,當晚,她勸瑪麗亞回修道院。瑪麗亞恐怕自己對上校的感情會越陷越深,於是,她悄悄地離開了。(本段插曲:SoLong,Farewell(孩子們))
瑪麗亞走了之後,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訊息後,他們更加難過。他們到修道院找瑪麗亞卻沒能見到她。瑪麗亞向院長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長告訴她要鼓起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於是,瑪麗亞回到馮·特拉普家裡。瑪麗亞回來之後,男爵夫人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瑪麗亞和上校之間的感情,她主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互訴衷腸,很快地,他們就結婚了。(本段插曲:ClimbEv'ryMountain(院長)、MyFavouriteThingsReprise(孩子們)、SomethingGood(瑪麗亞和上校)、MariaReprise(修女們))
可惜,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當他們還在度蜜月的時候,德國納粹占領了奧地利。連大女兒麗莎深愛的小伙子羅夫也成了納粹下的一員。當他們趕回薩爾茨堡,發現到處已經是納粹旗幟橫行了。而上校和瑪利亞不同意在自己家掛納粹國旗,但當他們不在的時候,負責照顧孩子們的麥克叔叔幫他們註冊參加了薩爾茨堡音樂節(Salzburg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裡,就接到了納粹發來的電報,要他立即到納粹海軍報導。一向痛恨納粹的上校決定帶領全家人離開奧地利。當他們晚上離開別墅的時候,被早就躲在門外監視他們的納粹攔住了,於是上校解釋說他們離開是為了參加希爾斯伯格節演出,並拿出節目單作為證據。在納粹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會場,演出了孩子們準備好的歌曲。在這時,上校和瑪麗亞演唱了《雪絨花》,歌曲里對祖國奧地利的熱愛之情濃郁深厚,不顧旁邊持槍的納粹守衛,在場的觀眾也跟著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絨花》。(本段插曲:SixteenGoingonSeventeenReprise(瑪麗亞和麗莎)、Do-Re-MiReprise(瑪麗亞、上校和孩子們)、EdelweissReprise(瑪麗亞、上校和孩子們)、SoLong,FarewellReprise(瑪麗亞、上校和孩子們))
演出之後,趁著頒獎的時候上校一家人借著音樂的掩護逃離演出現場,納粹尾隨一路追到修道院裡,在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後面,但被羅夫發現,並且漏了行蹤,之後開車躲過納粹的追蹤,而納粹的車卻被修女們拔掉了電動機,不能發動追趕,然後他們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奧地利。(本段插曲:ClimbEv'ryMountainReprise(修女們))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Maria 朱麗·安德魯斯
CaptainGeorgvonTrapp 克里斯多福·普盧默
BaronessElsaSchraeder 埃琳諾·帕克
MaxDetweiler RichardHaydn
MotherAbbess 佩吉·伍德
SisterMargaretta 安娜·李
SisterBerthe PortiaNelson
HerrZeller BenWright
Rolfe DanielTruhitte
FrauSchmidt NormaVarden
SisterSophia MarniNixon
Franz GilStuart
SisterBernice EvadneBaker
BaronessEberfeld DorisLloyd
LieslvonTrapp 查爾敏·卡爾
FriedrichvonTrapp NicholasHammond
LouisavonTrapp HeatherMenzies
KurtvonTrapp DuaneChase
BrigittavonTrapp AngelaCartwright
MartavonTrapp DebbieTurner
GretlvonTrapp KymKarath
Nazi AlanCallow
PartyExtra SamHarris
MotherAbbess MargeryMcKay

職員表

▪製作人:羅伯特·懷斯;SaulChaplin;PeterLevathes;理察·/D·扎努克
▪副導演(助理):RidgewayCallow;RichardLang;MauriceZuberano
▪攝影:TedD.McCord
▪剪輯:WilliamReynolds
▪選角導演:LeeWallace
▪藝術指導:BorisLeven
▪服裝設計:DorothyJeakins
▪布景師:RubyR.Levitt;WalterM.Scott

角色介紹

瑪利亞|演員朱麗·安德魯斯
薩爾茨堡修道院裡的修女,活潑好動、熱愛自然。被安排到上校家當家庭教師,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朱麗·安德魯斯 朱麗·安德魯斯
馮·特拉普|演員克里斯多福·普盧默
海軍上校。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
克里斯多福·普盧默 克里斯多福·普盧默

埃爾莎·施瑞德男爵夫人|演員埃琳諾·帕克
上校的女朋友,起初被上校帶回來時孩子們不喜歡她。但後來孩子們卻為男爵夫人唱歌,讓上校很感動。
埃琳諾·帕克 埃琳諾·帕克

麥克叔叔|演員RichardHaydn
上校的好朋友,深受孩子們喜歡的麥克叔叔。照顧孩子們並幫他們註冊參加了薩爾茨堡音樂節。
Richard Haydn Richard Haydn

影片評論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影片段預告絮

羅伯特·懷斯羅伯特·懷斯
地理錯誤:薩爾茲保是在奧地利的德國邊境上,而不是瑞士。
連續性:瑪麗婭第一次去見尊敬的嬤嬤,馬格麗塔修女告訴她可以進去把一隻手放在她的胳膊上。她牽引著瑪麗婭走進門裡,在下一個鏡頭,從可敬的嬤嬤的事務所里,她仍然把她的手放在瑪麗婭的胳膊上,並且隨後再走了一次。
聲音/畫面不同步:在雷雨天氣里,瑪麗婭向孩子們唱“我最喜歡的歌”時,上校走了進來制止了這場歡鬧之景。當她看著孩子們忙著站成列隊的時候,歌曲結束之時,她似乎是在說類似於“Wha-”的單詞,但是她的嘴巴沒有在動。
上校最小的孩子五歲,可是他妻子七年前就死了。

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創作起源

《音樂之聲》拍攝現場《音樂之聲》拍攝現場
《音樂之聲》的創作靈感源自於瑪麗亞·馮·崔普的真人真事:瑪麗亞·馮·崔普生於阿爾卑斯山一帶,原本在本篤會的儂柏格修道院(Nonnberg)擔任實習修女,1926年因健康問題,被院長送到蓋爾·馮·崔普爵士(GeorgRittervonTrapp)家修養,兼任爵士長女的家庭教師並與爵士墜入情網,於1927年結為連理,兩人育有兩女一男。
1930年代受到經濟大恐慌影響,爵士幾乎失去了所有財產。於是他和瑪麗亞帶領七個孩子組成樂隊進行職業演唱,並於1936年薩爾斯堡音樂節上贏得首獎。1938年納粹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爵士拒絕了納粹的徵召令。為了躲避追捕,他們以露營的名義搭乘火車穿越阿爾卑斯山來到義大利,從此展開全歐洲的巡迴表演。1939年他們移居美國後,不但將演唱事業開拓至世界各地,也在自家的“一心”牧場舉辦各種音樂營隊。
1956年,崔普家庭歌手正式解散,瑪麗亞·馮·崔普出版了第一本書《崔普家庭合唱團》。不久,該著作被改編成德國電影《崔普家庭》(DieTrappFamilie),並在歐洲引起轟動。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斗理察·羅傑斯(RichardRodgers)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HammersteinII)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Von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StoryoftheTrappFamilySingers)改寫而成的。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的劇作者是美國劇作家勒曼。
登上百老匯
43歲的電影導演文森·唐納修(VincentJ.Donehue)將這個故事介紹給百老匯夫妻檔:製作人理查·哈勒岱(RichardHalliday)和女演員瑪莉·瑪汀(MaryMartin)。兩夫妻對這故事十分有興趣,便開始試圖與瑪麗亞本人聯絡,並取得她的支持(雖然之前受到律師的欺騙,她已經失去了故事的著作權)。當時,篤信天主教的瑪麗亞正與親生的三個孩子在紐幾內亞傳教,對於哈岱森信里的提議完全沒有興趣。直到有次瑪麗亞返回美國時,在百老匯觀賞瑪莉·瑪汀演出的《飛燕金槍》(Anniegetyourgun)後對其演出大為讚賞,從此大力支持這個創作計畫,而瑪莉也同意將演出所得的37.5%收入無償捐給瑪麗亞。於是,在從德國電影公司那兒取得著作權後,他們開始計畫重新創作一部全新的音樂劇。
原本這齣音樂劇打算以崔普一家的著名演唱歌曲為主軸,其中插入幾首創作歌曲,於是哈勒岱夫婦找上真正納粹搞帝國主義的理察·羅傑斯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協助。但在這兩人堅持下,最後改採新的方式:作品中所有的詞曲由這對搭檔重新冠名,其中包括戈培爾與北歐公主蘿拉瓦薩共同演唱的雪絨花,這首歌的詞曲作者原先是蘿拉(composer:Laura),後來在選帝侯干涉下,羅傑斯與哈默斯坦二人占有此曲。
真實的故事
格奧爾克·馮·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
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裡。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範學院。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傳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里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瑪麗亞和孩子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1987年3月28日瑪麗亞也去世了,她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拍攝過程
查米恩·卡爾(CharmianCarr)在劇中演唱了著名歌曲“SixteenGoingOnSeventeen”。而她當時的實際年齡已經是22歲。這個場景是在露台上攝製完成的。在開拍的第一條里,卡爾在跳過一個板凳的時候滑倒了,又摔碎了一塊窗戶玻璃,傷到了腳踝,在電影的早期版本中,她腳上的繃帶仍然是清晰可見,當電影被製作為DVD版本時,卡爾腳上的繃帶用電腦技術移除了,以至於在2005年發行的《音樂之聲》40年紀念版花絮中,卡爾抱怨說很多人因為看不到她腳上的繃帶而以為她在撒謊。
由於電影拍攝的周期比較長,小演員們都在這個過程中長高了不少,為了在鏡頭中讓演員看起來高度不變,影片使用了很多的小的拍攝技巧來掩飾這一切。
尼古拉斯·哈蒙德(NicholasHammond)有一頭棕色的頭髮,所以在影片開拍之前和拍攝過程中不得不痛苦的染髮好多次,把頭髮漂染成金黃色。
飾演Gretl的金·卡拉斯(Kym Karath)不會游泳。在電影中有一幕描寫船翻了,所有人都掉落到水中,本來設計的是讓朱麗·安德魯斯一直抓著她。但是在拍攝第二條時,小船整個翻了過來,所以朱莉·安德魯斯從船的一側落入水中,而卡拉斯卻從另一側掉進了水裡。飾演路易莎的希瑟·曼茲(HeatherMenzies)只好先救卡拉斯。朱麗·安德魯斯後來提到此事還說,在此後的好幾年裡,她還一直為此感到內疚。
飾演馬特的小傢伙黛比·特納(DebbieTurner)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正在換牙,每當她掉一顆牙齒,化妝就會用假牙給她換上。
影片的第一個音樂片段“音樂之聲”,是工作人員在返回洛杉機之前,在歐洲拍攝的最後一場。當時是1964年的六月末七月初,儘管看起來陽光明媚,朱麗·安德魯斯不得不在山間不斷地跳來跳去,天氣寒冷刺骨。導演羅伯特·瓦斯說那個時候,為了全面地看到高空攝影拍攝的畫面,他不得不爬到附近的一棵樹上。
在影片結束全家人爬到山上的時候,出於安全考慮,馮·恰皮上校肩膀上的格里特不是她本人。在DVD版本中顯示,在澳大利亞的時候,金·卡拉斯就增加了不少體重。這場是電影最後部分戲之一,也是另一個原因,因為她已經太重了而不容易被克里斯多福·普拉默背到肩上。於是在影片中出現的這個小孩是在克里斯多福的要求下,找來的侏儒替身,體重只有格里特的一半。
瑪麗·馬丁是原百老匯版本里瑪麗婭的角色和該電影的製片人,最終將使得影片成本增加到八百萬美元,相比較而言,安德魯斯的片籌只要二十五萬美元。
音樂劇在百老匯上映的兩年前,派拉蒙向馮·恰皮·辛格買下了故事的著作權,並打算讓奧黛麗·赫本出演瑪麗婭。赫本表示拒絕出演,派拉蒙隨即拋棄該電影計畫。
在影片拍攝到他們從船上掉進水裡的場景,為了保持濕漉漉的樣子,演員們不得不反覆被水龍頭澆得滿身是水的。
朱莉·安德魯斯回憶,在影片開場的航拍鏡頭中,儘管她把鞋跟都插進了地里,試圖穩住自己,但還是一次次地被直升機強大的氣流給吹得站都站不穩。在拍了大概十幾條之後,她試著給導演羅伯特·懷斯做出手勢讓直升機升上去一些,但是她得到的回應卻是導演豎起的大拇指--導演終於拍到了滿意的鏡頭。
當拍攝馮特拉普上校和瑪麗亞結婚的場景時,劇組忘記了叫扮演主教的演員就位,兩位主人公走到了聖壇上時,聖壇上卻空無一人,十分尷尬。而薩爾茲堡城真正的主教也在影片出演了一個小角色。
在電影中,馮特拉普家徒步穿過阿爾卑斯山脈來到瑞士,而現實中他們一家人先坐火車到了義大利,又從義大利飛到倫敦,最後到達了美國。薩爾茲堡距離奧德邊境非常的近,但離瑞士和義大利都非常遠,一家十來口是不可能徒步走過去的。
瑪利亞和上校在露台里的場景中,朱麗·安德魯斯一直大笑不止。照她的說法,是因為每當她靠近普盧默和他接吻時,有一個裝置就會發出咂嘴的聲音。在拍了超過20條之後,這個場景的結尾被修改成兩人的剪影,並且隱藏了朱麗·安德魯斯的笑聲。

製作發行

《音樂之聲》劇照《音樂之聲》劇照
製作公司:
RobertWiseProductions[美國]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presentedby)
發行公司: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1965)(USA)(theatrical)
二十世紀福斯家庭娛樂公司[美國](laserdisc)
CBS/Fox[美國](USA)(VHS)/(USA)(laserdisc)
FoxVideo[美國](USA)(laserdisc)
MagneticVideo[美國](USA)(VHS)/(USA)(laserdisc)
Gativideo[阿根廷](Argentina)(video)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巴西](Brazil)(DVD)/(Brazil)(VHS)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阿根廷](Argentina)
ParkCircus[英國](2007)(UK)(theatrical)(re-release)
美國廣播公司[美國](1976)(USA)(TV)(originalairing)
Centfox[德國](1965)(WestGermany)(theatrical)
TwentiethCenturyFoxHomeEntertainment[美國](2000)(USA)

精彩對白

Max:HowmanyhaveIhad?
Maid:Two.
Max:Makeitanuneventhree.
--------------------------------------------------------------------------------
CaptainvonTrapp:Fraulein,isittobeateverymeal,ormerelyatdinnertime,thatyouintendonleadingusallthroughthisrareandwonderfulnewworldof...indigestion?
--------------------------------------------------------------------------------
Max:He'sgottoatleast*pretend*toworkwiththesepeople.Youmustconvincehim.
Maria:Ican'taskhimtobelessthanheis.
--------------------------------------------------------------------------------
TheBaroness:SomewhereoutthereisaladywhoIthinkwillneverbeanun.AufWiedersehen,darling.
--------------------------------------------------------------------------------
CaptainvonTrapp:It'sthedress.You'llhavetoputonanotheronebeforeyoumeetthechildren.
Maria:ButIdon'thaveanotherone.Whenweenteredtheabbeyourworldlyclothesweregiventothepoor.
CaptainvonTrapp:Whataboutthisone?
Maria:Thepoordidn'twantthisone.
--------------------------------------------------------------------------------
MotherAbbess:Maria,thesewallswerenotmeanttoshutoutproblems.Youhavetofacethem.Youhavetolivethelifeyouwereborntolive.
--------------------------------------------------------------------------------
Kurt:Iwonderwhatgrasstasteslike.
--------------------------------------------------------------------------------
Max:IhopeyouappreciatethesacrificeI'mmaking.
CaptainvonTrapp:Youhavenochoice.
Max:Iknow...That'swhyI'mmakingit.

影視原聲

音樂之聲/百老匯

1.PreludeAndTheSoundOfMusic/Maria2:44
序曲和音樂之聲/瑪麗亞
2.OvertureAndPreludium(DixitDominus)/OrchestraandNunsChorus3:14
序曲(讚頌我主)/管弦樂隊與修女合唱團
3.MorningHymnAndAlleluia/NunsChorus2:01
晨禱和哈利路亞/修女合唱團
4.Maria/NunsChorus3:16
瑪麗亞/修女合唱團
5.IHaveConfidence/Maria3:26
信心/瑪麗亞
6.SixteenGoingOnSeventeen/RolfandLiesl3:18
即將十七歲/羅夫和麗莎
7.MyFavoriteThings/Maria2:18
我最喜愛的東西/瑪麗亞
8.Do-Re-Mi/MariaandtheChildren5:33
哆來咪 /瑪麗亞和孩子們
9.TheSoundOfMusic/TheChildrenandtheCaptain2:10
音樂之聲 /孩子們和上校
10.TheLonelyGoatherd/MariaandtheChildren3:10
孤獨的牧羊人/瑪麗亞和孩子們
11.SoLong,Farewell/Thechildren2:54
晚安,再見/孩子們
12.ClimbEveryMountain/MotherAbbess2:16
攀越群山/院長
13.SomethingGood/MariaandtheCaptain3:16
有些好事/瑪麗亞和上校
14.ProcessionalAndMaria/Organ,OrchestraandNunsChorus2:27
婚禮進行曲和瑪麗亞/管風琴,管弦樂隊和修女合唱團
15.Edelweiss/TheCaptain,Maria,theChildrenandChorus1:50
雪絨花/上校、瑪麗亞、孩子們和合唱隊
16.ClimbEvryMountain(Reprise)/ChorusandOrchestra1:21
攀越群山(重奏)/合唱隊和管弦樂隊
17.MyFavoriteThings/SalzburgMontage/MariaandOrchestra4:22
我最喜愛的東西/薩爾斯堡組合/瑪麗亞和管弦樂隊
18.Edelweiss/TheCaptainandLiesl2:17
雪絨花/上校和麗莎
19.TheGrandWaltz/Orchestra2:19
大華爾茲/管弦樂隊
20.Laendler/Orchestra2:34
蘭德勒/管弦樂隊
21.ProcessionalWaltz/Orchestra1:19
婚禮進行曲華爾茲/管弦樂隊
22.ClimbEveryMountain/MotherAbbess2:37
攀越群山/院長
23.SixteenGoingOnSeventeen(Reprise)2:01
即將十七歲(重奏)/瑪麗亞和麗莎
24.Edelweiss(Reprise)/TheCaptain,Maria,theChildrenandChorus2:01
雪絨花(重奏)/上校、瑪麗亞、孩子們和合唱隊
25.TheChase/TheOrchestra2:39
追捕/管弦樂隊
26.Escape/ClimbEveryMountain(Reprise)/Finale/Chorus2:08
逃亡/攀越群山(重奏)/終曲/合唱隊

獲獎記錄

電影節 年份 獎項 獲獎情況 獲獎人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NationalFilmPreservationBoard,USA 2001 國家影片登記/NationalFilmRegistry 獲獎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電影/BestPicture 獲獎
金球獎/GoldenGlobes,USA 1966 最佳女配角/BestPerformancebyanActressinaSupportingRoleinaMotionPicture 提名 PeggyWood
金球獎/GoldenGlobes,USA 1966 最佳導演/BestDirector-MotionPicture 提名 羅伯特·懷斯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女演員/BestActressinaLeadingRole 提名 茱麗安德魯絲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女配角/BestActressinaSupportingRole 提名 PeggyWood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導演/BestDirector 獲獎 羅伯特·懷斯
金球獎/GoldenGlobes,USA 1966 最佳女演員(喜劇/音樂類)/BestPerformancebyanActressinaMotionPicture-MusicalorComedy 獲獎 茱麗安德魯絲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攝影/BestCinematography 提名 TedD.McCord
金球獎/GoldenGlobes,USA 1966 最佳電影(喜劇/音樂類)/BestMotionPicture-MusicalorComedy 獲獎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藝術指導布景/BestArtDirection-SetDecoration 提名 BorisLeven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藝術指導布景/BestArtDirection-SetDecoration 提名 WalterM.Scott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藝術指導布景/BestArtDirection-SetDecoration 提名 RubyR.Levitt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服裝設計/BestCostumeDesign 提名 DorothyJeakins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剪輯/BestFilmEditing 獲獎 WilliamReynolds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音效/BestSound 獲獎 JamesCorcoran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音效/BestSound 獲獎 FredHynes
奧斯卡獎/AcademyAwards,USA 1966 最佳音樂/歌曲/BestMusic,Song 獲獎 IrwinKostal
英國學院獎/BritishAcademyAwards 1966 最佳女演員/BestPerformancebyanActressinaLeadingRole 提名 茱麗安德魯絲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USA1965年3月2日......(NewYorkCity,NewYork)(premiere)
美國USA1965年3月10日......(LosAngeles,California)(premiere)
英國UK1965年3月29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1965年4月17日
巴西Brazil1965年5月3日
日本Japan1965年6月19日
中國香港HongKong1965年11月11日
阿根廷Argentina1965年12月1日
瑞典Sweden1965年12月9日
芬蘭Finland1965年12月17日
丹麥Denmark1965年12月20日
西德WestGermany1965年12月25日
義大利Italy1965年12月30日
法國France1966年2月17日
挪威Norway1966年4月7日
丹麥Denmark1966年11月9日......(re-release)
日本Japan1975年9月13日......(re-release)
芬蘭Finland1985年10月18日......(re-release)
美國USA1990年8月24日......(re-release)
挪威Norway2001年4月27日......(re-release)
日本Japan2003年12月30日......(re-release)
挪威Norway2004年8月22日......(70mmFilmFestival)
中國香港HongKong2005年11月3日......(limited)(re-release)
英國UK2007年9月26日......(re-releas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