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門[吉林德勝門]

康熙十二年(1673年)副都統珊監修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江的城池)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城南臨松花江,東西北三面築有城牆和城門。 吉林城初建之時,分內城和外城;內城為松木牆,高八尺,周長二里有餘,設有三個城門;外城是土牆,周長七里有餘,設有五個城門。以此八大城門所圄之地即為吉林老城的初形。 “東萊門”,即小東門,在今吉林大橋附近; “朝陽門”,即大東門,在今河南街與南京街之交匯處。 “巴爾虎門”(後稱巴虎門),在今昆明街與光華路交匯處; “北極門”,在今北大街與桃源路交匯處,北極街附近; “致和門”,在今致和街與桃源路交匯處,致和門立交橋為原址。 “迎恩門”,即西門(後改稱臨江門),在今西安路臨江門附近; “福綏門”(俗稱水門洞子),在今順城街與福綏街交匯處。 “德勝門”,在今越山路與德勝路交匯處。 以上各門,除“福綏門”、“致和門”外均為鐘鼓樓式建築。

簡介

德勝門 德勝門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和三十七年(1698年)秋,康熙帝曾兩次親巡吉林城,興水師,設船廠,造戰船以抗擊沙俄侵略邊疆。因天朝出師以仁義為甲冑,禮儀為乾櫓,以德服人,遂開城門德勝門,取意為“以德取勝”、“道德服人”。自以後凡遇到戰事自德勝門出兵,由安定門班師,分別取“旗開得勝”和“太平安定”之意。

滿洲國時期吉林市淪為殖民地,因公共運輸事業發展,偽政府組織吉林省立第四國高等省立市立學校師生義務拆除舊城牆,隨後吉林老城各城門後也逐一被拆除。

公元2010年夏,隨同吉林城市文化事業發展,為恢復歷史遺蹟與人文旅遊景觀,德勝門城樓在舊址(現德勝門人民廣場)復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