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庫寧

1926年來到美國,認識了一些參加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家。 在許多人看來,德·庫寧的藝術似乎完整地體現了抽象表現主義某些方面的特徵。 ”他的藝術闡釋了他的觀念,為他奠定了抽象表現主義大師的地位。

作者介紹

心靈即興創作下的藝術語言
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德·庫寧
■葉 玉
近來,在收藏界,德·庫寧的這個名字出現的頻率非常高。為何他的作品如此受歡迎,價格飆升又是如此之快呢?因為他是舉世公認的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作為抽象表現主義的傑出代表,德·庫寧、羅特科(Mark Rothko)、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其畫作已經漸漸地從市場走向博物館,使得他們留存於市場的一小部分作品立刻身價倍增。諸如娛樂界大亨大衛·格芬曾以2.835億美元的高價售出了他們3人的3幅作品。收藏界的新貴們喜歡德·庫寧的作品,“德·庫寧是這個市場的新羅斯科,但和羅斯科不同,德·庫寧還有很多作品在市場上流通。”2006年,德·庫寧的12件作品以1.05億元的高價列入全球20家最重要藝術大師作品拍賣行列。
在二戰中,西方藝術的中心就已經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紐約。移民藝術家與美國本土傳統結合後導致了新的觀念和風格的誕生。抽象成為風格的主要載體,抽象表現主義以紐約為中心,向戰後世界漫布開來。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反對傳統的藝術觀念和繪畫技術,他們期望擴展藝術創作的進程。抽象表現主義者把自己看作是探尋通向未來道路的領袖。這些紐約藝術家把他們的藝術看作是一種鬥爭的武器,以尋求在一個日益變得瘋狂的世界保持人性。畫家馬克思韋爾寫到:“抽象藝術的出現是一個信號,表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的感覺存在。”
德·庫寧是荷裔美籍抽象表現主義的靈魂人物之一,在他創作生涯中,人體成為其繪畫創作的主體,加以風景及書寫的符號來發展他的抽象世界。他將歐洲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的風格融於自己大而有力的繪畫行為之中,把激進藝術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即使是極端的繪畫作品也具有藝術美感,試圖喚醒人們心中一種與所有生命事物的內在關聯感。
德·庫寧生於荷蘭的鹿特丹,曾就學於鹿特丹美術學院。1926年來到美國,認識了一些參加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家。他與戈爾基是好友,兩人曾合用一個畫室,在藝術上深受其影響。他對抽象藝術的探索始於上世紀40年代以前,其最早成熟的抽象繪畫是1940年代末的“黑白畫作系列”。其後日益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畫家。在許多人看來,德·庫寧的藝術似乎完整地體現了抽象表現主義某些方面的特徵。觀其畫作,1950年代著名的女人系列,從最初恣意的線條、強烈的色彩到後來優雅寧靜的情調,持續到1970年代以後。1970年代中期以後他又以寬大畫刀創作了一系列巨大的抽象風景畫。1980年代,他又改變了風格,如用絲般柔滑的色帶彎曲纏繞來裝飾構圖,以廣泛的題材和多變的風格構置了一系列畫面結構。
其創作高潮出現於1950年代。1940年以前,他是人物肖像畫家,1950年代開始出於對人物的懷舊情懷,他以各種手法探索婦女系列,從恐怖題材到簡單的漫畫,到柔情的色慾。女人系列的代表作包括《女人與腳踏車》、《瑪麗蓮·夢露》、《兩個女人》等,他採用的是紐約行動繪畫的技術,造就抽象的作品和塊體化婦女活力充沛的形象。這些婦女形象是德·庫寧個人風格的標誌。
德·庫寧在談到這批作品時曾這樣說,“現在我看著它們,它們顯得喧囂而兇惡。我想這與偶像、神諭的想像,首先是與這些東西的熱鬧場面有關。”人像是以強烈激情刻畫出來的,筆觸縱橫交錯,色彩肆意揮灑,沒有明晰的界限和秩序,是德·庫寧的“心靈即興創作”。他說:“秩序對我而言,是被支配,是一種限制。限制是必須被排除的,必須被克服的。”他的藝術闡釋了他的觀念,為他奠定了抽象表現主義大師的地位。表現女性的面目不是以柔美可人示人,而以猙獰怪誕來表現,但又不完全抹煞具體無形的形象,這一點又與其他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不同。他曾說:“即使是抽象的形狀也必須有類似的形體。”
而《無題》則是他1980年代的作品,此時仿佛色彩隱身,筆觸靈動,色彩交錯成了自由流動的線條,昭示著德·庫寧對自然和生命的永不滿足,促使德·庫寧發掘新的形式詮釋生命。正如他所說的,“繪畫在今日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一種生活的風格,這是它的形式依據。”
作為一代藝術大師,德·庫寧以多樣的藝術語言色彩,素描、雕塑等形式留給我們觀者心靈與心靈的溝通與感悟,藝術總在經歷巨大的變化,但是正如德·庫寧所言,藝術是一種“理解生活”的工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