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能滿足微生物營養和某些環境條件,使迅速生長增殖,表現其生理作用或產生某種代謝產物的操作技術。培養微生物因種類和目的不同,採用的培養基成分、性狀和培養條件亦異。
培養基
人工配合各種營養物質供微生物生長的基質。培養基還可滿足微生物對部分環境條件,如pH值、氧化還原勢等的要求。根據營養成分的來源,有用純化學物質配合的,成分穩定的合成培養基有用動、植物體的組織或它們的煮汁、體液、土壤浸液等成分不明確,但能提供特殊營養的天然培養基;有以天然物質為主,配以適量的化學物質,營養豐富的綜合培養基。在微生物的分類鑑定工作以及生理代謝和遺傳研究中,為便於分析其營養特性,採用成分穩定的合成培養基為培養某些寄生性微生物或在原來生活環境中方能獲得的特殊有機營養而滿足其生長要求,採用某些天然培養基為迅速獲得生物量或為產生某種代謝產物,則選用營養較全面和豐富的綜合培養基。
接種與移植
移植系指從一培養物(原種培養)移種於新培養基上,目的為得到繼代培養接種系指挑取被檢材料移植於培養基或活體而言,通常均混稱之為接種,泛指在無菌條件下,用接種環、接種針、移液管或滴管等接種工具,把微生物轉移到培養基或其他基質上,這是微生物學重要基本操作。根據實驗目的不同,接種方式有劃線、穿刺和點接等。接種時通常都應在無菌室或超淨工作檯上進行,應嚴格注意無菌操作。
通常將保藏的某菌種移植在斜面或液體培養基中擴大後,用以接種新的培養基,使獲得大量生長,發生某種生理作用或產生某種代謝產物。細菌和酵母菌用對數生長期的細胞作母種接種在新的培養基中,可縮短滯留適應期,提早以對數生長速度增殖。接種量九在培養基中達到一定生長量所需的時間短。真菌和放線菌通常都以孢子期作原種保藏用孢子接種使發育成菌絲體後,用菌絲體接種新的培養基。
由於各類微生物的生活習性不同,也因培養目的不一,常選用不同的培養方法。
表面培養
好氣性和兼嫌氣性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平皿表面生長形成菌瀛或在斜面上形成菌苔,以及在液體培養基表面形成菌膜或菌環等形態結構,觀察它們的生長習性和比較它們的生長速度和生長量。在分離和純化這些微生物種時,常用系列稀釋的菌液接種瓊脂培養基,傾注平皿後,在培養基表面發育分散的菌落中,挑取單菌落進行分離和純化,也可計數平皿表面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計算原菌液中的活菌數,在保藏菌種時,則常在瓊脂培養基的斜面上接種,經培養,使長出豐滿的菌苔後,保藏。
液體振盪培養
好氣性或兼嫌氣性微生物在淺層液體培養基中,通過機械振瀛增加培養液的通氣量,使能獲得足夠的氧和均勻地接受營養物質而迅速生長繁殖,可作擴大菌種、增加生長量的需要,也用於代謝生理的研究,分析和,提取代謝產物。
液體深層培養
以獲得大量發酵產物為目的的發酵罐大容量液體培養,對嫌氣性細菌如丁醇丙酮梭菌,保持發酵罐中深層培養液的缺氧條件,調節培養液的合適pH值和溫度,使丁醇丙酮梭菌在嫌氣環境中能迅速生長,發酵澱粉和糖類產生丁酸和丙酮。對好氣性和兼嫌氣性微生物,則開動發酵罐的通氣和攪拌裝置,將壓縮在儲氣罐內經過濾除菌後的空氣通入發酵罐內,以控制空氣流量,調節罐內培養液中的供氧量。一方面保持微生物生長發育所需的適量氧氣;另一方面也利用壓縮空氣的流入而使培養液翻攪,上下混和,均勻分布營養物質促使迅速生長,增加生物量,產生多量代謝產物,是發酵工業生產的基本培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