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論與現實

從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論與現實

《從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論與現實》是2011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1日)

外文書名: From Demand for Public Goods to Equilibrium of Public Goods:Theoretical and

叢書名: 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齊魯文庫

平裝: 20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4111569

條形碼: 9787514111569

尺寸: 22.4 x 15.4 x 1.6 cm

重量: 295 g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期,公共品概念的興起推動了公共經濟問題的研究。幾十年來,公共品供給數量、供給模式、供給決策等供給角度的研究突飛猛進,但對於公共品需求的研究卻只是散見於對公共品供求均衡、公共品需求表達機制等方面的研究中。儘管公共品的非排他性、非競爭性使得公共品研究無法像私人品一樣,基於嚴格的市場機制假設求解均衡,但公共品需求應該如私人品一樣,是供給的重要決定因素。

近年來,公共品需求被廣泛關注,尤其是城鄉公共品均等化的呼聲對農村公共品供給完善提出了挑戰。一直較為落後的中國農村地區,為公共品需求研究提供了全面的信息,這成為閔琪編著的《從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論與現實》的重要研究範圍之一。樊麗明等(2008)基於3省245個農戶的調查表明,在調查所涉及到的農村基礎設施、農村衛生醫療服務、農村科技服務及農村金融服務等多項農村公共品中,農民當前最急需的公共品是衛生醫療、農田基礎設施。農民的公共品需求有如下特點:硬品優先於軟品;物質需求優先於精神需求;現實優於長遠;切身利益重於巨觀環境。合意的公共品供給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糧食直補政策和義務教育,農民對公共品供給最不滿意的是農村社會養老、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和農村金融。農民對公共品供給的滿意度主要取決於公共品的規模、質量、價格和農戶的人口社會學背景。最後,樊麗明等對農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矩陣進行了分析,並建議根據公共品供需銜接狀況、農民對公共品供給的滿意程度,實行不同的公共品供給策略。可見,只有充分考慮需求的供給才是有效的供給。如不考慮需求狀況(包括需求的規模和需求結構),則供給只是單方的主觀意願;缺少了需方的呼應與認可,即使供給數量再多、質量再好也難以形成供需之間的有效均衡,往往會造成供給的效率低下與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了解現實生活中居民對公共品的需求,對。解決公共品供給問題有著重要意義。但與私人產品不同,公共品無法通過市場價格來反映居民的需求信息,從而不僅對供給決策造成困難,而且也難以對供給者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究其原因是多層面的:

首先,居民具有隱藏自身真實需求的傾向。在信息非對稱條件下,基於公共品特性,作為“經濟人”的居民會誇大或低水平顯示,甚至是隱瞞自身需求的動機。其次,處於不同時空下的居民對公共品的需求偏好具有差異性與動態性,如何把握其對公共品的異質化、動態化需求也是一個難題。最後,在目前的公共品供給體制下,居民缺乏能夠表達自身需求的機制或渠道。作為公共品主要供給者的基層政府,雖然在了解居民對公共品的需求偏好上具有優勢,但作為“經濟人”的基層政府追求的是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雙重目標,受此驅使,他們有可能更偏好於供給那些能夠滿足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公共品。

由此可見,公共品需求研究是基於現實難題而進行的理論梳理與探索。相關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將直接影響到能否對公共品需求有著真實、準確的了解。本書在總結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尋公共品需求基本規律,論證公共品需求的客觀存在性,發現公共品需求特點,尋找影響公共品需求的因素;在此基礎上,分析滿足公共品需求的具體路徑,認為順暢的公共品需求表達、需求識別、供給決策及供給執行,是科學的公共品需求管理的內涵;只有遵循公共品需求規律、有效地進行公共品需求管理,才能達到有效供給公共品的最終目標,實現公共品供需均衡。因此,本研究圍繞公共品需求展開,最終解決以需求為導向的公共品供給問題。

《從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論與現實》採用規範分析、歷史分析、實證分析和調查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構建從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依此思路,本書共分7章。

第1章為引言,主要介紹研究的背景,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相關概念界定及研究假設,主要的創新點與不足。第2章為文獻綜述,梳理了公共品需求影響因素、公共品需求表達、公共品供需均衡以及需求導向的公共品供給制度等相關研究。第3~4章是本書的理論基礎。第3章是公共品需求一般經濟規律分析,分析了公共品需求的層次性以及影響公共品需求的因素,進而構建了公共品需求函式。第4章是公共品需求的滿足機理分析,構建了從公共品需求表達、公共品需求識別、公共品供給決策到公共品供給執行的公共品需求滿足路徑,目標在於實現公共品供需均衡。第5~6章是基於中國現實公共品需求的實證分析。第5章,中國公共品現實需求分析,驗證了收入水平、稅收負擔對公共品需求的正向影響,人口因素、財政幻覺和技術進步對公共品需求產生負向影響,驗證了收入分配對公共品需求層次的正向影響。第6章分析了中國從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的路徑,描述了目前中國公共品需求表達和決策機制,中國公共品根據用腳投票和支付意願來進行需求識別,目前中國農民對低層次公共品需求滿意度高,對社會依存層次和延伸層次公共品表現出強烈需求。第7章是分析結論及建議,遵循公共品需求一般規律、建立順暢的公共品需求表達與決策機制以及完善參與式預算是建立需求導向的公共品供給體制的探索。

本書的創新之處表現在:

(1)構建了一個從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打破以供給為出發點的公共品研究模式。公共品需求研究在於分析公共品需求一般規律,最佳化公共品需求管理,構建滿足居民需求的公共品有效供給機制,實現公共品供需均衡。

(2)基於人類的需求特點,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對公共品需求層次進行了重新劃分,分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管理需求、發展需求、社會依存需求及延伸需求六個層次,這六個層次由低到高,呈階梯狀上升。從長期看,居民公共品需求呈現出階梯狀的層次上升;從短期看,居民公共品需求呈現出明顯的數量變化。不同層次公共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是有差異的。低層次公共品無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曲線不受價格的影響。更高層次的公共品,需求價格彈性更為敏感。

(3)公共品需求變動既包含數量的變化,又包括層次的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對公共品需求產生正向影響;收入水平對公共品需求產生正向影響,收入分配對公共品需求層次產生正向影響;稅收負擔對公共品需求產生負向影響;人口因素對公共品需求產生負向影響;巨觀經濟政策對於公共品需求的影響取決於政府的作用目標;技術進步對公共品需求產生負向影響。用6個假說進一步修正了中位選民模型,在模型中進一步突出了財政幻覺的影響,並求解出公共品稅收價格與公共品覆蓋範圍內居民數量之間的直接相關性。基於經濟發展水平、人均收入、基尼係數、稅收負擔、人口水平、財政幻覺和全要素生產率,驗證了收入水平、稅收負擔對公共品需求產生正向影響,收入分配狀況、人口因素、財政幻覺和技術進步對公共品需求產生負向影響。通過VAR模型證明了稅收負擔對居民公共品需求產生滯後影響;基於全國數據的面板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公共品需求影響因素作用的大小存在地區差異;基於山東省數據的分析證明了公共品需求影響因素體現出層次差異性。目前的公共品供給水平能夠滿足當前水平人口的需求;居民能夠感受到稅收負擔,從而做出相應的公共品消費選擇;政府的巨觀調控機制,尤其是多年連續的積極財政政策,使得居民赤字幻覺明顯,拉高了居民的公共品需求;中國公共品供給導向明顯。

(4)構建了公共品需求層次變動影響函式,突出了收入分配在影響公共品需求層次變動中的作用。基於“農民收支結構變遷與公共服務需求”的調查,對農民村莊環境改善的延伸層次需求進行分析,發現收入分配對公共品需求層次變動產生正向影響。

(5)基於“農民收支結構變遷與公共服務需求”的調查,對農民垃圾處理支付意願進行分析,發現農民的垃圾處理支付意願與性別、文化程度、家庭規模、家庭成員中村幹部人數和對村莊環境滿意程度密切相關。

(6)基於“農民收支結構變遷與公共服務需求”的調查,分析出農民目前表現出對低層次公共品較高的滿意度,對社會依存層次和延伸層次需求強烈,這與農民對各種公共品的滿意度相吻合。農民公共品滿意度也表現出較大的收入差異。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概念界定與研究假設

1.3 研究方法

1.4 本書結構與主要內容

1.5 創新與不足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公共品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2.2 公共品需求表達機制

2.3 公共品供需均衡模型

2.4 需求導向的公共品供給制度

2.5 小結

第3章 理論分析(Ⅰ):公共品需求分析

3.1 公共品需求層次分析

3.2 公共品需求影響因素

3.3 公共品需求函式

第4章 理論分析(Ⅱ):公共品需求的滿足機理分析

4.1 公共品需求表達

4.2 公共品需求識別

4.3 公共品供給決策

4.4 公共品供給執行

第5章 實證分析(Ⅰ):中國公共品現實需求

5.1 公共品需求層次描述——基於農村公共品的統計描述

5.2 公共品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第6章 實證分析(Ⅱ):中國公共品從需求到供需均衡分析

6.1 中國公共品需求表達與決策途徑

6.2 中國公共品需求識別

6.3 中國公共品供給滿意度分析——以農民對公共品的滿意程度為例

第7章 結論及建議

7.1 結論

7.2 建立需求導向的公共品供給機制的建議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