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齋

得心齋

得心齋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在佛山汾江河畔有個“接官亭”(過去來往佛山的官員多乘船從水路而來),專為來往的官員作休息之用。

介紹

得心齋得心齋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在佛山汾江河畔有個“接官亭”(過去來往佛山的官員多乘船從水路而來),專為來往的官員作休息之用。接官亭附近有間德記肉店,除早市賣鮮肉外,剩下的肉便用來做飯菜供應過路客人,因此每天的肉所剩無多。

傳說

一天黃昏,德記做完生意正要關門,忽然來了幾個官差,說是有個官員要在此用膳,要德記立即準備。店主亞德聽說後連忙道:“今天的肉已賣完,實在無法為官員做菜了。”官差一聽,厲聲道:“老爺已在接官亭等著,有肉要做,無肉也要做出好菜來。”亞德無奈,只好立即動手做飯。好菜那裡找呢?急壞了亞德。他細心一想,鮮肉是無法弄到了,就用下腳肉碎做幾個菜應付吧。於是亞德便做起菜來。原來,亞德平日賣肉,把那些賣剩的肉碎、豬蹄之類或用滷水醃,或用醋泡,從不浪費,一些窮人家買不起鮮肉就買這些下腳。今天,亞德拿出這些下腳,用心製作了幾道菜。那官老爺一來已很餓了,二來他們平常吃的都是上肉山珍,沒有吃過這些“下腳”東西,他們吃著吃著,覺得味道與往常大不相同,不但味美而且是佐酒的好菜,不知不覺道:“好味,好味。”吃得眉開眼笑,便讓官差把亞德叫來問道:“你這幾盤菜是些什麼肉?”亞德一聽,以為官老爺責怪他拿下腳招待,連忙解釋道:“老爺息怒,實不相瞞,今天老爺到店,肉已賣完,只好拿些滷水豬蹄做菜。”那官老爺一聽覺得很新鮮,說:“原來豬蹄也這么美味。以後我們如再來這裡就吃這幾道菜。”官老爺仰頭往路邊一看:“啊,這裡是必經之路,今天吃的是豬手,那是得心應手了。好,乾脆你這店就叫得心齋吧。”亞德如夢初醒,想不到這些豬蹄碎肉不但救了他,還得到官老爺的賞識。於是便把“德記”店改名為“得心齋”,從此,更精心地製作醞扎豬蹄,購買的人越來越多,“得心齋”的名聲從此大振,因此,佛山得心齋醞豬蹄的名譽,不脛而走。

風格

得心齋的醞扎豬蹄不僅本地人喜歡購食,即外來遊客亦莫不以一嘗為快,很多遊客還購買回去品嘗或饋送親友。得心齋的醞扎豬蹄遠銷至廣東全省及港澳各地,全盛時期日銷百數十罐,往往供不應求。調味方面,該店師傅也很講究,他們設有專櫃,由師傅來站櫃檯,製成品放在盆內,用滷水淹著,放在上面,顧客光顧多少,他就切多少,如果外來客人,他必問明攜往何處,有多少路程,什麼時候食用,他就根據這些情況,替顧客調好味,等到吃的時候,味道恰倒好處。後來有些無恥商人,企圖魚目混珠攙奪得心齋的生意,在附近另設一間燒臘店,亦以醞豬蹄來號召,取名“老德心齋”,他以為加一“老”字,顧客自然會慕名而來,但假的還是假的,詭計騙不了人,這種卑鄙行為,徒令人冷齒而巳。
  解放後,兩店合併,改名為“新得心”,店址選在佛山市禪城區昇平路7號今址。經過公私合營轉為國營商店。營業額一直都占全市同行業中的首位。最近為了保存佛山著名土特產的聲譽,恢復了該店的原始老招牌一一得心齋。由於佛山古鎮改造需要,德心齋已由原佛山市禪城區昇平路7號,搬遷至佛山市禪城區文華北路16號營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