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徐麗珍,女,共產黨員,1987年6月出生,福建省壽寧縣鳳陽鄉基德村村民。
2005年,在溫州市大南門名歐咖啡店當服務員的徐麗珍拾得1300萬元巨款歸還失主,並謝絕了1萬元酬謝。撿包事件發生後,徐麗珍成了新聞人物。之後,一項項榮譽紛至沓來,2005年被評為“感動溫州十大人物”,2006年被評為首屆“全國道德模範”,面對榮譽,徐麗珍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2010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旅遊管理專業學習,到校以後,徐麗珍同學從未向學院和同學談起獲得崇高榮譽的事,始終以一名普通的學生的身份,刻苦學習,誠信做人,熱愛集體,關心同學,積極追求上進,獲得老師、同學的一致好評,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先進事跡
1300萬元巨款的考驗
時間回到2005年4月6日下午。當時,徐麗珍正在浙江溫州市大南門名歐咖啡店當服務員。下午四五點鐘正是咖啡店裡顧客最多的時候,一桌顧客剛剛離去,徐麗珍立即上前收拾座台,突然發現桌旁的窗台上放著一個大皮包。
“這顯然是客人遺留的。”徐麗珍馬上意識到。她提起那分量不輕的包,追到店門口,沒有看到那桌顧客的身影,於是按店裡的規定把包交到辦公室,由大堂經理負責登記。
當大堂經理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打開皮包進行登記時,包里的東西把他們嚇“壞”了——護照和身份證、120歐元現金、16.3萬元的現匯現取匯票、十幾個存摺,其中一個存摺的存款餘額達1200萬元……金額總計超過1300萬元。
此時,徐麗珍已經回到大廳繼續忙碌去了。“我真的沒想到包里有那么多錢。”事後,徐麗珍說,“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咖啡店工作3個多月以來,拾到小皮包、手機等立即上交,對她來說,早已不是第一次。
咖啡店一邊報警,讓警方幫助尋找失主,一邊通過包內名片聯繫失主本人,最後終於將所有的財物“完璧歸趙”。當經理想起要告知徐麗珍一聲時,她已經和往常一樣下班了。當晚聞訊而來的電視台記者也撲了個空。
第二天,失主法國法華工商聯合會副會長王先生趕回咖啡店,一定要見見徐麗珍,並拿出1萬元現金要酬謝她。徐麗珍婉言謝絕了:“這是我應該做的。這錢我不能要。”那時,徐麗珍一個月的工資不過800多元,1萬元相當於她一年的收入。
徐麗珍說,之後發生的事情讓她感到忐忑,她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社會卻回報給她太多。很快,徐麗珍成了溫州的新聞人物。許多市民打電話給她,甚至專程來到咖啡店,不為喝咖啡,就為來看看這個善良的福建姑娘。 徐麗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個溫州小女孩在父母及奶奶的陪伴下來到咖啡店,一定要和她合影。“你把這么多錢都還給了失主,真是好樣的。”年輕的父母不停地誇讚徐麗珍。年邁的奶奶則對小女孩說:“長大了也要像這個姐姐一樣。”
2006年3月7日,在2005感動溫州十大人物評選揭曉暨頒獎晚會上,仍在溫州打工的徐麗珍一出場,觀眾席上就爆發出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評選活動組委會這樣評價徐麗珍:巨款是一道考題,來自貧困農家的女兒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案;一位新溫州人,用一顆金子般的心,詮釋著誠信的真諦;一個在她自己看來最平常不過的舉動,見證了一個不染塵埃的靈魂。
“我知道失主的心情”
16歲就開始外出打工的徐麗珍自然知道金錢的寶貴,但她說,她更知道丟失財物後的心情。在打工之初,徐麗珍曾連續遭遇“被偷”、“丟包”的經歷。
2003年國中畢業後,徐麗珍選擇了外出打工。當時,哥哥剛剛考上大學,為了湊他第一年的學費,貧困的家裡已經欠了一大筆債。
打工的第一站是福建省泉州市,徐麗珍在當地一家包袋廠做車工。進廠不久,她和工友的住處被盜,錢包和存摺都被偷了。徐麗珍回憶說,當時工作沒多久,被偷的現金和存摺上的錢都不多,只有幾百元。可是因為少了這幾百元錢,之後的兩個多月她只得靠東借西借才撐下去。
“這個丫頭,當時打電話回家都不敢說。”母親高淑姿說。“不說是怕爸媽擔心。”徐麗珍說,“他們知道了也幫不上什麼忙,只會多添了煩惱。”於是,直到過年回家,她才告訴父親,身份證“掉”了,得趕緊補辦,“出門打工用得著”。
打工途中困難不少,但為了不給父母增添煩惱,徐麗珍給家裡打電話總是這樣“只報喜,不報憂”。還在家念書的時候,她就發現,在外打工的姐姐打電話回家只要說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爸媽就要傷心好幾天。自己出門後,她“學乖”了,每次打電話回家都說自己過得很好,更多的是對爸媽噓寒問暖。
2004年夏,徐麗珍改去浙江溫州市打工。因為溫州離家鄉壽寧縣近,有事回家也方便些。
可是,第一次踏上溫州市區時,徐麗珍又不小心把包遺忘在車站的公用電話亭了。雖然有了上次的經驗後,包里沒有放重要的東西,但畢竟還是讓那幾天的行程多了些許不方便。“以後碰見誰掉了東西,我就會覺得心裡和他一樣急。我知道失主的心情。”
兩次“丟包”經歷不曾讓徐麗珍怨恨過誰,卻讓她淳樸的心更能顧及他人。
即使是在泉州,徐麗珍說,她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被偷,也不是一連兩個月用水不方便,而是“廠里一到最忙碌的時候,老闆和老闆娘也都親自到廠里幫忙幹活。這讓我覺得做事情必須靠自己踏踏實實去做,沒有天上掉下餡餅的事情。”
或許正因為此,面對失主送來的1萬元酬金,徐麗珍不假思索地謝絕了。
困難重重不言片語
撿到一個包,還給失主,在徐麗珍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包里有1300萬元的巨額錢財。直到一批又一批的記者前來採訪,徐麗珍才突然覺得這是件“大事”,於是打電話回家報告了這個“奇遇”。
“天啊,怎么會有這么多錢!”無論是家裡的父母,還是在外讀書的哥哥和務工的姐姐,都這樣驚嘆。1300萬元,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即使只是1萬元的酬金,也能夠改變這個貧困農家的現狀。但聽到徐麗珍謝絕了那筆酬謝,一家人在電話里都說“你做得對”。
但是,錢卻一直是這個家庭的大問題。直到如今,徐麗珍一家仍然住在壽寧縣鳳陽鄉基德村一棟已建近百年的舊房中,屋子裡像樣的家具沒幾樣;哥哥上學欠下的幾萬元錢至今還沒有還上;為了補貼家用,除了麗珍姐妹倆長年在外打工,連母親也常在農閒時分到附近的縣城當保姆。
父親徐傳壽還記得,3年前,他過50歲生日時,徐麗珍寄回了外出打工積攢下的第一筆700元錢。“小妹(家人對徐麗珍的暱稱)在外掙錢不易,可是她一直省吃儉用,這幾年總共寄回了六七千元。”
村裡的鄉鄰們都說,麗珍從小就是個愛勞動、照顧家的孩子。上學時,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後免不了要在外玩耍片刻,徐麗珍總是早早地回家幫忙乾農活。當地每家每戶都種茶葉,出茶時節,採茶成了重活。徐傳壽說,小妹五六歲時就跟著一道去,提個小袋子學採茶,“等她十三四歲,就採得比我快了!”
徐麗珍記得的,卻是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點滴教誨。平日裡,家裡向鄰居借了米麵、借了油鹽醬醋,進城買回後總是要第一時間還上。五六歲時,她在村口的一家小店鋪門前拾到10元錢,回家交給父母,父母拉著她的手守在村口等到了失主。“爸媽從小就告訴我們,做人就要誠實本分。別人的東西就是不能要。”
載譽歸鄉
2007年9月,徐麗珍被評為全國誠實守信模範,訊息傳回壽寧鳳陽鄉,鄉黨委書記陳含玉說,“他們一家都是這樣樸實忠厚的人。”陳含玉介紹,當時,各級領導到麗珍家看望她的父母,問家裡有什麼困難,他們連連說沒有什麼困難。可是,陳含玉仔細一了解才知道,麗珍的父親徐傳壽身體一直有病,不能幹重活,而母親高淑姿前幾個月被毒蛇咬了一口,身上的浮腫直到現在也還沒完全消除。
“可是,他們卻什麼都不願意說。”陳含玉說,“有這樣樸實的父母,所以有這樣的兒女。在這樣艱苦的家庭環境,麗珍有這樣的行動更是難得。”
如今,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徐麗珍已被破格安排到壽寧縣楊梅洲旅遊管理處工作,並將成為壽寧旅遊的“形象大使”。她還報名參加了旅遊專業的中專課程學習,得以繼續當年被迫中斷的學業。
直到今日,談及“拾包”之事,徐麗珍說的第一句話還總是“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而她的父母也說,“如果碰到同樣的事情,她的大姐肯定也會這么做的,我們這很多同樣的孩子都會這么做的。”
模範感言
我覺得做事情必須靠自己踏踏實實去做,沒有天上掉下餡餅的事情。
新時代的道德楷模1
當今正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物慾的力量和深層多變的矛盾對道德秩序進行著衝擊。然而,一批從普通人中走出的道德榜樣,感動著人們,也引發人們的思考。這些楷模以人生之火,點燃了美麗的道德之燭,顯示了道德的精神力量,也展示了我們社會並非不能企及的一個更高的道德水平。他們,是新時代的楷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