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簡介
徐璐玲,山東濱州人,筆名“徐霜北”。南開大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史丹福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研究員。在財政部辦公廳從事政策研究工作十餘年,多年參與起草國家預算報告和重大財政政策課題研究。著有《21世紀前十年的中國經濟政策》、《縣域發展與中國現代化》、《人民幣匯率怎么了》、《文明演化與政策秩序》。二、主要觀點
1、現代財政治理三定理——1)內生定理:“魚不可脫於淵”,財政分權治理內生於經濟體制變革。即使正式規則發生變化,若不存在與其一致的財政關係,往往引起財政分權的混亂。
2)善治定理:財政分權的功能是提供公共產品的劃分邊界、激勵經濟成長與制度創新。當財政分權關係滿足兩個條件時,將導致“善”的制度改進:體制演進中,財政分權的發展不應阻礙制度創新;假定製度不變,財政分權關係的發展不應導致逆向選擇。
3)協同定理:公共財政與財政分權是協同發展的。為了體現政府職能變化與財政分權的選擇關係,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為公共產品的分界進行適應性調整(均衡),這是一個永動機式的調整,將永久繼續下去。(《文明演化與政策秩序》)
2、事權與財權匹配是財政分權的核心
——我們迫切需要根據事權來配置財權,“一級事權”就是要解決政府職能合理設定的問題。“一級財權”最根本的問題是分稅制里的稅基問題,各級政府都應該有自己大宗、穩定、與事權相配套的稅源。(《文明演化與政策秩序》)
3、中國進一步財政分權改革的三原則
——1)總體上財政應向地方政府適度分權;2)向地方政府的財政分權不應損害中國經濟成長效率;3)向地方政府的財政分權應以民主財政制度建設為基礎。(《文明演化與政策秩序》)
4、財政政策“四缺口模型”
——力鼎國內以需求為導向的巨觀政策,首先應當改善財政政策“四缺口模型”。缺口一:結構調整;缺口二:收入分配;缺口三:自動穩定器;缺口四:消費預期。(《21世紀前十年的中國經濟政策》)
5、建立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三位一體”思路
——今後一個時期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三位一體”的,以商業性保險、社會慈善事業為補充的,覆蓋完整、水平適度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21世紀前十年的中國經濟政策》)
6、我國農村消費行為的六個特徵
——農村消費行為狀況體現為:1)以實惠型消費為主,具有價格敏感性;2)實物性消費下降,貨幣性消費增加快;3)物質性消費多,精神性消費少;4)消費時段集中;5)消費方式趨同;6)消費心理謹慎。(《21世紀前十年的中國經濟政策》)
7、縣域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三個問題
——1)縣域發展的壓力給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壓力:縣域經濟各地競爭勢頭足,且由於縣域經濟在地獄和人才以及技術資源等方面的條件限制,使得縣域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這樣粗放式的發展壓力“傳導”給環境保護工作。2)縣域環境保護投入不足,制約著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無論從執法人員素質、資金還是設備投入看,縣級環保執法機構都是省、市、縣三級中最差的。3)縣域經濟發展方式增加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難度: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以中小企業居多,且多是民營企業;這些企業本身存在規模小、資金投入困難等現實問題,這就使得其在產品選擇和技術裝備上考慮環境因素少。(《縣域發展與中國現代化》)
8、人口紅利與對外貿易的關係
——長遠來看,我國在“人口紅利”期通過貿易順差換回了外匯,積累了外匯儲備,並向海外輸出資本,這其實等於在海外儲蓄了一筆資金。這些儲蓄將來還會通過貿易逆差用掉。“人口紅利”期的貿易順差其實是在海外儲蓄養老金的結果。(《人民幣匯率怎么了》)
9、人民幣國際化的“三級跳”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無論其路徑如何,必將經歷“三級跳”。第一級,成為次區域貨幣,也即東亞貨幣。第二級,成為區域貨幣,也即亞洲貨幣。第三級,成為世界貨幣,最終目標是成為和美元、歐元三足鼎立的主要國際貨幣之一。(《人民幣匯率怎么了》)
10、以提高工資替代人民幣升值作為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途徑
——提高工資是解決貿易順差以及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的重要途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美、日以及歐盟等國家之所以強烈敦促人民幣升值,是因為不願意看到中國採取能夠取得相同效應的替代方案,比如提高工資水平。究其原因,中國工人工資的提高對已開發國家維持其社會經濟的中心地位並不有利。首先,中國工人工資提高結果是提升中國的內需;其次,工資提高后使得那些跨國公司再也無法獲得如此廉價的勞動力;再次,工資提高也會衝擊已開發國家的社會政策。基於自身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考慮,當前中國更應該採取提高工人工資而非大幅度提升人民幣匯率的措施。(《人民幣匯率怎么了》)
三、經典語錄
1、“做財政工作首先應該把經濟蛋糕做大,做大經濟蛋糕首先要把國內需求擴大。”2、“每一個世界經濟發展周期都是由一次新技術革命的演變所決定的。21世紀前1/4的時間裡,將會出現一個世界經濟長周期的新高漲。”
3、“縣域發展,不僅取決於法治化,而且受益於法治化,法治不僅是縣域發展的條件,更是一種潛在的資源;法治發展水平是縣域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4、“世上哪有那么多的不平。趴在上游飲水的狼,聲聲告誡下游的羊污了清潔的水源,就是吃掉你的因緣。”
5、“如果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踏腳石將不會穩固。為什麼不穩固,因為我們正在耗盡‘三個紅利’:人口紅利、資源紅利和環境紅利。”
6、“世界真的很小,幾戶人家擠得滿當;我家節儉,辛勞了多年的積蓄常常借貸與他家。他家富貴,過慣了富裕的日子,有錢還在處處打白條。”
四、研究領域
中國巨觀經濟政策和國家戰略、經濟政策與政策秩序、國家財政智力、國際貨幣體系與資本流動等。著有:1、《縣域發展與中國現代化》,劉建平 徐璐玲等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2、《文明演化與政策秩序——多維的財政分權》, 徐霜北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3、《21世紀前十年的中國經濟政策》, 徐璐玲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4、《人民幣匯率怎么了》,徐霜北 許正中 高常水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