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珍[杭州師範大學教授]

徐國珍[杭州師範大學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國珍:女,漢族,山東省慶雲縣人。是一名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中國修辭學會理事,中國文學語言研究會理事,中國修辭學會閱讀鑑賞研究會副會長,華東修辭學會理事,浙江省語言學會理事,國家級國語水平測試員。

主講課程

現代漢語、普通邏輯、國語教學、修辭學研究專題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修辭學。

主要貢獻

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論著一部;另有兩人合著小書一本;參編詞典等4部;擔任《現代漢語》教材副主編一部。上述成果中獲市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三次,省高師優秀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次,省教育廳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主持市社科、省社聯重點課題各一項;獲省社聯學術專著出版資助一項。

科研成果

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專著一部;合著小書一冊;參編詞典、教材等5部;擔任《現代漢語》教材副主編一部。主持省市級課題四項;獲省市級科研獎七項;獲省學術專著出版資助一項。其中——

(一)近年來主持的主要項目

1、《仿擬研究》(2001——2002),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重點課題(02040)

2、《仿擬行為的認知原理闡釋》(2004——2005),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重點課題(04Z38)

3、《論仿擬造詞法的構成理據》(2006——2007),杭州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B06YY01)

(二)近年來主要的獲獎項目

1、《從空符號到新詞──論辭彙系統的特點及其發展軌跡》(《浙江師大學報》1995年第3期),浙江省第二屆高師優秀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996年)

2、“仿擬研究系列論文(一)”,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獎(2001年)

3、“仿擬研究系列論文(二)”,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編號20030077)

4、《仿擬研究》,浙江省社聯首屆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理論研究類)二等獎(浙社科聯[2006]43號)

5、《論仿擬造詞法的內部理據——漢語造詞法理據探析的個案研究》(《漢語學習》2007年第6期),杭州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杭政辦函[2009]385號)

(三)近年來的主要論文:

1、“喻仿”的由潛到顯及其制約因素(《修辭學習》1996年第2期)

2、論仿擬生成中的個性制約因素(《修辭學習》1997年第2期)

3、論仿擬辭格接受的心理機制(《陝西師大學報》1997年第4期)

4、仿擬·摹仿·點化--就兩本修辭學史著談對仿擬格的認定(《青島海洋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5、二十世紀仿擬辭格研究綜述(上)(《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6、文化語境在仿擬生成與接受中的功能(《修辭學習》2001年第2期)

7、綜論仿擬辭格的界定(《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8、二十世紀仿擬辭格研究綜述(下)(《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9、仿擬與辭彙系統的辯證關係(《修辭學習》2002年第2期)

10、論仿擬辭格的語用理據(《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3期)

11、仿擬行為心理機制探析限(《雲南師大學報》2002年第4期)

12、論《紅樓夢》對話中的仿擬藝術(《紅樓夢學刊》2003年第2輯)

13、廣告中仿擬的負偏離現象及其對策(《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9期)

14、仿擬格與社會的"共變"軌跡(《澳門語言學刊》2004年第5期)

15、仿擬行為的認知功能及認知策略(《修辭學習》2005年第5期)

16、仿擬行為的認知結構及認知過程(《語言研究》2006年第1期)

17、論仿擬造詞法的內部理據——漢語造詞法理據探析的個案研究(《漢語學習》2007年第6期)

18、《論仿擬造詞法的外部理據——漢語造詞法理據探析的個案研究》(《修辭學習》2008年第1期)

19、《對外漢語修辭教學研究概述》(《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9年第1期)

20、《“茶歇”的“背後”和前景》(《語文建設》2009年第3期)

21、《論字母詞語套用的“四化”策略》(《畢節學院學報》2010年第10期)

社會影響

徐國珍教授從事仿擬辭格專項研究二十年,在國內修辭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二十世紀中國語言套用研究》(於根元著,書海出版社1996)、《中國現代套用語言學史綱》(於根元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20世紀中國修辭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成果,高萬雲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等史著中都有專門介紹。其專著《仿擬研究》(25萬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為杭州市社科、浙江省社聯重點課題研究成果,獲省社聯、杭州師範學院學術專著出版資助。該書在國內修辭學界獲得較高評價,

台灣的《中國語文》和新加坡的《聯合早報》上也曾刊發過有關書評;並被哈爾濱師大中文系列為研究生修辭學課程的參考書。據學術期刊網所載材料統計,至2009年止,其論著、論文被引用數約150人次。

主要論文

1 、從空符號到新詞──論辭彙系統的特點及其發展軌跡《浙江師大學報》1995年第3期

2 、“ 喻仿” 的由潛到顯及其制約因素(《修辭學習》1996年第2期)

3 、論仿擬生成中的個性制約因素(《修辭學習》1997年第2期)

4 、論仿擬辭格接受的心理機制(《陝西師大學報》1997年第4期)

5 、論仿擬生成中的語境意義(《浙江師大學報》1998年第1期)

6 、論仿擬格運用的得體性策略(《錦州師院學報》2000年第1期)

7 、仿擬·摹仿·點化--就兩本修辭學史著談對仿擬格的認定(《青島海洋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8 、仿擬的複雜化和藝術化摭談(《修辭學習》2000年第2期)

9 、二十世紀仿擬辭格研究綜述(上)(《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10 、文化語境在仿擬生成與接受中的功能(《修辭學習》2001年第2期)

11 、綜論仿擬辭格的界定(《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12 、仿擬格與命名藝術(《修辭學習》2001年第5期)

13 、二十世紀仿擬辭格研究綜述(下)(《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14 、仿擬與辭彙系統的辯證關係(《修辭學習》2002年第2期)

15 、論仿擬辭格的語用理據(《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3期)

16 、仿擬行為心理機制探析限(《雲南師大學報》2002年第4期)

17 、仿擬與口語修辭(《修辭學習》2002年第5期)

18 、論《紅樓夢》對話中的仿擬藝術(《紅樓夢學刊》2003年第2輯)

19 、廣告中仿擬的負偏離現象及其對策(《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9期)

20 、仿擬格與社會的" 共變" 軌跡(《澳門語言學刊》2004年第5期)

專著介紹

《仿擬研究》,25萬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該書為杭州市社科、浙江省社聯重點課題研究成果,獲省社聯、杭州師範學院學術專著出版資助。該書在國內修辭學界獲得較高評價,如“考察二十世紀修辭學研究成果,針對一種辭格,如此全面深入的探討,無論資料之豐碩,觸角之廣遠,觀點之新穎,內容之富美,從各種角度綜合評騭,無疑是最令人矚目的傑作”(台灣著名學者沈謙教授語);“《仿擬研究》整個寫得極精彩,首章的論述很有理論價值,其後各章語料豐富,分析精到”(澳門語言學會會長程祥徽教授語);“對仿擬辭格進行了廣泛而系統的研究”“研究的方法細緻全面”“富有個性”(北京國際關係學院吳家珍教授語);作者“較為充分地把握住修辭學邊緣性的特點,除運用了修辭學原理外,還廣泛藉助語義學、語用學、邏輯學、文化學、文學以及上述美學、心理學等知識,對仿擬辭格進行了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的跨學科、綜合性研究,因此新意迭出,在仿擬研究的完整性、系統性、綜合性及前述的深入性等方面,居於國內仿擬研究的領先水平”(復旦大學博導宗廷虎教授語);該著的特點為“廣”“深”“新”“細”,不僅“為仿擬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角度,也打開了整個辭格研究的視野”(南京大學博導王希傑教授語)……

本書還被中國修辭學史研究的專家宗廷虎先生列入2001年至2002年修辭學研究十個分支領域(或特定角度)中的第一部專著(見宗廷虎《新世紀的春雷――2001年至2002年修辭學專著評述》,《中文》2003年第1卷第1、2期)。並被哈爾濱師大中文系列為研究生修辭學課程的參考書。

目前已見書評5篇,其中兩篇為台灣和新加坡的知名學者所寫,分別發表於台灣的《中國語文》和新加坡的《聯合早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