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動性腦癱

簡介

徐動性腦癱是指由於腦基地區損傷引起的運動障礙或運動失調,

徐動性腦癱徐動性腦癱
表現為難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運動。徐動性腦癱約占所有腦癱的15%,病變部位在大腦深部基底核錐體外系統,上肢損害一般會重於下肢。在病兒活動時,常發現某些動作夾雜著許多多餘的動作,四肢及頭部在不停地晃動,而自己沒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徐動性腦癱的症狀常伴有語言障礙,吐詞不清,而智力多無明顯異常。由於上肢和語言障礙,故屬於獨立生活能力最難病型。

症狀

徐動性腦癱症狀表現為,在靜止時常出現緩慢的、蠕動樣、無規律、不能自控的、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通常累及全身,頭控能力差,面部常有怪異表情,有時反覆出現舌尖節律性伸出與縮回動作,軀幹和上肢的不自主動作較為突出。入睡後異常動作消失。

病因

出生前的原因要考慮:
①胚胎期腦發育異常,如小腦畸形、先天性腦積水或無大腦等先天性畸形;
②母親妊娠期間受外傷或患重症感染、妊娠毒血症、糖尿病以及放射性照射皆可影響胎兒腦發育而致永久性腦損害;
③母親妊娠早期患風疹、帶狀皰疹、巨細胞包涵體病、弓形體病等均可使胎兒中樞神經系統遭受損害而發病; ④早產兒;
⑤過期產兒,胎盤變性壞死,與早產兒同樣可引起低氧血症致胎兒腦缺氧;
⑥遺傳基因缺陷,家屬或直系家屬中有先天性遺傳疾病;
⑦其他情況,如父母親吸咽、酗酒、貧血、長期服藥等。
出生時的原因也要考慮:
①胎兒腦缺氧,分娩時間長以及產前使用麻醉劑、鎮靜劑皆可抑制胎兒呼吸,造成氣體交換障礙、臍帶繞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皆可致胎兒腦缺氧。此類患兒約30%有新生兒窒息的病史;
②腦出血,產傷、急產、難產、出血性疾病皆可致顱內出血。此類患兒約15%在新生兒期即有驚厥發作;③核黃疸,因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所致核黃疽,是引起手足徐動型腦癱的原因。
出生後原因主要有:
腦膜炎、腦炎或周身重症感染所致的腦病,頭部外傷所致的顱內出血,一氧化碳中毒等疾患。其次為重度營養不良、重度脫水並發腦靜脈血栓形成等。此類病因多明確,亦可診為某病的後遺症。

預防

對腦癱的預防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在懷孕期間的預防,第二是分娩時候防止造成小兒腦癱,最後就是嬰兒出生之後預防腦癱的方法。
1.實行婚前保健: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進行性衛生、生育和遺傳病知識的指導;
2.搞好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定期產前檢查;增加營養;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等。避免產前感染和服用禁忌藥,不接觸X線、化學毒物品等。加強孕晚期勞動保護,減少早產;
3.提高分娩的安全,加強產兒科醫生產時監護。合理使用縮宮素,普及新生兒新法復甦技術。避免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出生。預防窒息和顱內出血。
最後就是在嬰兒出生後的預防,要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保持新生兒臍部的乾燥、清潔。密切觀察黃疸的消長。開展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定期體檢(1~2月1次)同時預防高熱驚厥的發生。

表現

徐動型腦癱症狀表現為,在靜止時常出現緩慢的、蠕動樣、無規律、不能自控的、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通常累及全身,頭控能力差,面部常有怪異表情,有時反覆出現舌尖節律性伸出與縮回動作,軀幹和上肢的不自主動作較為突出。入睡後異常動作消失。

一、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

小兒腦癱症狀中,運動發育落後表現在粗大運動和(或)精細運動兩方面。判斷運動發育是否落後的指標很多,每個動作在不同年(月)齡中表現又不一樣,但一些主要指標在臨床套用時應熟練掌握。

正常小兒3個月時能抬頭,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兩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6~7個月時會獨自坐在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個月時會爬,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動。1歲時能獨自站立,1歲~1歲半時能行走。腦癱小兒在上述年齡階段一般都不能達到正常小兒水平。

腦癱小兒在新生兒時期常表現為動作減少,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正常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而且為交替的蹬踢。腦癱小兒踢蹬動作明顯減少,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正常4~5個月的小兒上肢活動很靈活,腦癱小兒上肢活動也減少。正常小兒在l歲以內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痙攣型腦癱偏癱型則表現為經常只利用一隻手持物或觸物,另一側手的活動減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狀。

二、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鏇前、鏇後肢體,了解其肌張力。小嬰兒可握住其前臂搖晃手,根據手的活動範圍了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還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根據足活動的範圍判斷其張力,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範圍大,張力高時活動範圍小。

檢查肌張力時還可以通過“牽拉試驗”來了解,此項檢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兒雙手,將其從仰臥位拉成坐位,觀察頭後垂的情況可了解頸背部肌肉張力。

腦癱科專家需要提醒的是,檢查肌張力時要注意,一些年齡較大病程較長的患兒,由於關節攣縮,以致關節活動受限,不要誤認是肌張力增高。

三、姿勢異常

腦癱患兒異常姿勢多種多樣,與肌張力異常及原始反射延遲消失有關。手足徐動型及共濟失調型表現與痙攣型不同,在第一年內,常安靜躺著,幾乎沒有自主運動,仰臥位時其姿勢與痙攣型相反,表現為下肢屈曲,髖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時,能控制頭在正中位。

四、反射異常

痙攣型腦癱小兒深反射(膝反射、二頭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躍或亢進,有時還可引出踝陣攣及Babinski征。腦癱小兒神經反射常表現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

治療

神經反射再成訓練法

是指在運用特定的訓練手法和技巧,結合康復師的引導。使得腦癱患兒大腦內部形成新的神經樹突,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新的神經反射通路,讓大腦能夠支配肢體產生新的運動習慣和姿勢,以糾正由於原始的腦神經樹突不能下傳運動意識而導致腦癱的症狀。小兒腦癱針灸療法

治癱十三針

是通過改變調理經絡氣血的原有軌道,修復出一條新的經絡通路或是刺激打通部分通路,來實現腦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治癱十三針

反向物理因子療法

是採用特殊的理療設備,即4-8電極片。在治療病變的肢體同時,對相反方向的肌肉群同樣實施治療,使得肢體在治療的效應場內全方位的接受理療的作用。這樣的治療是肢體的肌群產生協調作用和生理性的運功。反向物理因子療法

超音波水療法

主要是運用超音波水療的特性將治療不同類型腦癱的配方作用於腦癱患兒,通過刺激中樞神經,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使腦癱患兒建立新的神經通路,幫助患兒形成一種新的運動模式,從而達到治療腦癱的目的。 代氏配方超音波水療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