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湘

清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898年7月18日)出生於連江縣蓼沿鄉白沙村(今名金沙村),系徐會楚長子。湘自幼穎異,雖開口說話較常人遲,而7歲入私塾讀書則已顯其聰敏穎悟過人,且勤學善問,志向高遠。13歲時所作文章詩詞文理皆有可觀。師長鄉老皆寄予莫大期望。湘果以優異成績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學。民國3年(1914年),湘17歲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法科專業。湘在北大學習期間,正處國民革命關鍵階段和“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的蓬勃興起。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已被各個帝國主義扶植的軍閥所竊取。湘憤國事日非,輒發抒所見於筆端。湘與福建老鄉郭夢良等人積極宣傳基爾特社會主義②,曾在上海著名的《東方雜誌》和《時事新報》上發表許多論文,並被《時事新報》征為訪員。其間還回福州演講,在家鄉連江組織甲寅俱樂部(甲寅系民國3年乾支紀年)。湘在北大6年,學業優秀,思想活躍,文章超群,深受北大校長蔡元培、教育長鬍適等器重。梁啓超見湘文章風采亦嘆為逸才,呼其為小友,時相往來,暇則招作文字之談。湘北大畢業後,即被上海《時事新報》聘為編輯主任。後又相繼擔任上海專門學校教務長、北京春明學校教務長。當時正處軍閥混戰,政局動盪,湘日夜潛心學問和著作,因而積勞成疾。民國14年(1925年)3月,湘因母病回故鄉白沙省視,家人見湘身體亦已瘠羸,再三勖其靜神養氣。不料因其母去世而悲痛萬分,病情加重,親屬急送湘到福州省立醫院診治,經搶救無效,於同年四月初六(陽曆4月28日)歿於醫院,時年27歲。湘在蓼沿家鄉娶有妻室,生一子。在北大期間繼娶同學陳天予(籍江蘇省無錫縣),生一女,據傳遺腹還有一子。湘逝世後,他在北京和福州等地諸友聞噩耗無不悲切。同年7月,經諸友籌辦,在福州西湖為其湘召開追悼會。梁啓超、蔡元培、胡適、林長銘等皆送輓詩輓聯悼念。梁啓超讚嘆湘有大本之才,所恨天授之學而不與之年,竟齎志以沒,徒令人仰慕而不見其展大才也。同年10月,湘好友郭夢良亦病逝。湘繼室陳天予曾回榕贈郭夫人廬隱一幅對聯曰:
基爾特主義銷沉,有日遇六幾,握手莫談度外事;
兜率天③心腸破碎,無言慰廬隱,傷心都是未亡人。
註:①本文系據章振乾先生提供的有關線索,以及蓼沿鄉金沙村老提供的其湘妹婿楊修祈撰寫於民國36年的傳記初稿和《東海郡徐氏房譜》整理而成,內中史實未經進一步考證。僅供參考。
②“基爾特社會主義”系英文音譯,即行會社會主義,是20世紀初英國工人運動中出現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代表人物潘蒂(1875~1937年)。
③“兜率天”系梵文音譯,意為受樂知足而生歡喜之心。《彌勒上生經》稱他現住兜率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