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逄家會村

後逄家會村位於孫受鎮政府駐地以北3.5公里,農業、果業、蔬菜種植和養殖業在該村全面發展。

基本信息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逄氏由諸城西關遷此建村,因村在小河匯入大沽河處,故名逄家會河頭,後以村中水溝為界分為兩村,該村居後,稱為後逄家會河頭,1960年簡化為後逄家會村。

政區人口

該村位於孫受鎮政府駐地以北3.5公里,大沽河北岸1公里,村莊以西南隔水溝與院上鎮前逄家會相望,東邊與遲家會村連線。正南方向是大沽河。2004年全村占地面積701.8畝,其中,耕地面積480畝,村民72戶,人口244人。

經濟狀況

農業、果業、蔬菜種植和養殖業在該村全面發展。截止到200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70畝,其中小麥83畝,玉米180畝,糧食總產量92噸。花生138畝,總產29噸。蔬菜種植80畝,產量320噸,收入64萬元。養殖業有養鵝、奶牛、菜牛、豬羊等,養鵝專業戶2戶,年養1萬隻,奶牛2戶,6頭,大牲畜年存欄量38頭。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5萬元,人均收入5179元。

優勢產業

果業生產是該村生產的重點,因地處大沽河岸,地下水源足,水質較好,有利於發展水果。截止到2004年,全村果園面積240畝,平均每戶3畝,以蘋果為主,兼有山楂、桃、李等。該村有水果經銷大戶,所出產的蘋果都能及時全部運銷外地,帶動了果業生產的發展,果品年產量360噸,收入64.8萬元。

社會事業

截止到2004年,村委按《村莊規劃方案》投資5萬元,整修東西大街,並進行綠化。53戶農戶建新房,全村入醫保63戶,73%的農民用上了彩電、冰櫃,擁有運輸汽車兩部,機車是一般家庭的代步工具,全村固定電話58部,行動電話38部,有線電視入戶58戶。2003年,在村民張吉光的帶領,村民捐款1.5萬元,整修了進出村莊的中心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