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由來
據傳該村系清鹹豐年間(公元1851~1860年),周百和從龍王廟(今張應鎮)遷來立村,名周家大村。後因村內建一座觀(世)音菩薩廟,遂逐漸將村叫做觀音堂。解放後以自然溝為界,發展為前後二村,此為後村,簡稱後堂。
政區人口
位於鎮駐地東北,東鄰張應鎮,南靠前堂,西接里岔河北,北毗甘溝莊。2005年底,全村共90戶,305人。
經濟狀況
2005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277萬元,人均純收入5337.7元,農業機械總動力430千瓦。
2005年底,全村共90戶,305人。
據傳該村系清鹹豐年間(公元1851~1860年),周百和從龍王廟(今張應鎮)遷來立村,名周家大村。後因村內建一座觀(世)音菩薩廟,遂逐漸將村叫做觀音堂。解放後以自然溝為界,發展為前後二村,此為後村,簡稱後堂。
位於鎮駐地東北,東鄰張應鎮,南靠前堂,西接里岔河北,北毗甘溝莊。2005年底,全村共90戶,305人。
2005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277萬元,人均純收入5337.7元,農業機械總動力430千瓦。
在中國有很多以觀音堂命名的禪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澳門觀音堂,澳門觀音堂又稱普濟禪院,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最大的禪院與最具規模的廟宇 。 普濟禪院為中國古...
長治觀音堂 萬州觀音堂 觀音堂文化大道 觀音堂牛肉觀音堂,位於大同城西7.5公里的一座小山崗上。建於遼代。曾毀於兵火。 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大同,觀音堂再次毀於兵火。現存的建築系順治8年(公元165...
山西 廣東 四川 山東 河南前觀音堂村隸屬於山東省膠州市里岔鎮,位於里岔鎮駐地東北,東鄰林家莊,南靠里岔村,西接里岔河北,北毗後觀音堂。2005年底,該村共210戶,618人。
觀音堂鎮位於陝州區東部丘陵淺山區,地處澠池、宜陽、洛寧三縣結合部,地形地貌概況基本為:“四山五嶺一分平”。總面積 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50690 ...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方特色 地貌特徵 名勝古蹟觀音堂村隸屬於武功縣大莊鎮(原屬於觀音堂鄉)是原觀音堂觀王村、觀何村、觀獨村(獨家溝)合併後的全稱。
簡介 萬頭髮酵床養豬小區觀音堂,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南中環街與新晉祠路西南口萬科國雅城吳家堡村中,毗鄰風景秀麗的汾河岸邊,坐落在煙波浩渺的晉陽湖風景區內,是太原市五好宗教場所...
寺院簡介 歷史 修繕和恢復 住持觀音湖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位於湖北東北部孝感市孝昌縣小悟鄉境內,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省道S243(安大公路)擦湖而過,交通便利。旅遊區內群山連綿、溪水...
景區概況 景區概況 美麗傳說 景區文化 景區特色後溝村,位於榆次區東趙鄉,與壽陽縣相鄰,全村有75戶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區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可考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莊建築接近陝北窯居,...
簡介 農耕文化遺產 民居建築 古村寡民 線路提示廖觀音(1886—1903年1月15日),女,四川金堂縣人,清末紅燈教起義首領之一。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從紅燈教主曾阿義學“神拳”,借宗教宣傳反清...
時代背景 廖觀音的身世 廖觀音起義 相關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