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藤象二郎

後藤象二郎

後藤象二郎(1838-1897年)幕府末期、明治時期的政治家。 1882年屈服於政府的懷柔政策,與板垣退助一起出國遊歷。 由於後藤象二郎不是堅定的倒幕派,在以後的明治政府中不可能占據主流。

後藤象二郎後藤象二郎

後藤象二郎簡介

(1838-1897年)幕府末期、明治時期的政治家。日本明治維新時代政治人物。原仕土佐藩主。土佐藩出身。曾在江戶開成所學習,後成藩政的中心人物。1867年促使藩主勸諫德川將軍退位。1867年,坂本龍馬與後藤象二郎一起完成了“船中八策”,主張將軍奉還大政,把國體改為君主立憲制。“船中八策”中的許多條文。日後被原封不動地搬入明治新政府的憲法和各種法律規章中去。
他說服藩主山內豐信山內容堂)向幕府提出奉還大政的建議。歷任維新政府的參與、參議等職。1873年(明治6年)征韓論戰失敗後辭職下野。1874年組織愛國公黨,參與提出《成立民選議院建議書》。1881年與板垣退助組織自由黨。1882年屈服於政府的懷柔政策,與板垣退助一起出國遊歷。其費用是三井公司在政府指使下提供的。據說後藤知道這筆費用的來源。1887年借修改條約問題掀起反政府的大同團結運動,但被收買。1889年以後歷任遞信大臣、農商務大臣。1894年因設立交易所問題受彈劾而辭職。他很早就關注朝鮮問題,曾對金玉均等進行援助。
後藤象二郎是土佐藩的武士,土佐藩在倒幕運動中也頗為活躍,和長州、薩摩、肥前一起,稱為“四強藩”。但是土佐藩傾向於“公武合體”,即削弱幕府的權力,形成朝廷和幕府共同掌權的局面,而不是徹底推翻幕府。後藤象二郎曾奔走於京都和江戶之間,當幕府第二次征討長州失敗後,為了實現“公武 合體”,後藤促使德川幕府自發地交出統治權,即“大政奉還”。大政奉還以後,京都的小朝廷成為正式的權力中心,隨即就開始征討幕府。
由於後藤象二郎不是堅定的倒幕派,在以後的明治政府中不可能占據主流。於是後藤追隨西鄉隆盛的“征韓論”,1873年西鄉隆盛趁伊藤博文等人出國考察之際,改組政府,把後藤象二郎選為參議。當時的參議實際上相當於副總理,開始只有四人,薩摩長州、土佐、肥前四藩各出一人,後來增加為六人。由於當時還沒有成立國會,這六個參議就成了實際上的最高決策者。

藝伎妻子

後藤的妻子小仲,原先是京都先斗町的藝伎。先斗町和只園隔河相望,也是京都的花柳勝地、溫柔之鄉。後藤原先在京都時很少去只園,經常泡在先斗町,當地的人都知道他。後藤當上參議之後,京都就流傳起這樣的歌謠:“京都三條酒家女,如今參議貴婦人。”六個參議中,木戶孝允、後藤象二郎兩個參議的夫人都出自京都藝伎,可見藝伎在明治時期的社會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