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後窯鄉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花生、大豆、甘薯、馬鈴薯、穀子、糜子、赤豆等。多年來,糧食產量穩定在3000萬公斤,花生產量500萬公斤,大豆250萬公斤,薯類產量1500萬公斤。全鄉養殖業基礎較好,生豬飼養量達到10萬頭,黃牛飼養量達到4萬頭,家禽飼養量達到60萬隻。
交通運輸
境內交通四通八達,運輸便捷。境內有黑色路面14.2千米,“昌四線”省級公路和“七大線”縣級公路貫穿境內,交叉於鄉內中心點上,全鄉村村通沙石路,路況良好,阜新至四平高速公路穿越境內。
防汛工作
圖縣後窯鄉境內有遼河、招蘇台河兩涼堤防30多公里,沿線河床土質差,險工、險段多,而且全鄉還有低洼易澇地4萬多畝,防汛形式十分嚴峻。後窯鄉黨委、政府根據氣象部門預測和本鄉的是實際情況,從5月份就開始著手安排防汛工作,科學完善防洪預案和相關責任制,以村為單位對重點險工、險段、澇區條田溝、險房等進行了全面排查,對排查出來的隱患及時清除,鄉里還幫助沿河村民修繕險房並在主汛期來臨前安排好相關人員的轉移工作。2008年昌圖縣高度重視防汛工作,強化防汛隊伍建設,成立了由青壯年組成的防汛搶險預備隊。在主汛期加強預警監控,重點部位設專人看守、記錄汛情,及時上報水情。同時以村、組為單位,傳達搶逃險方案。今年昌圖縣儲備了足夠的防汛物資,昌圖縣已儲備塊石1000立方米,木樁60立方米,鐵線12噸,編織布1萬平方米,救生衣150件,移動排澇設備9台。做到發生設計標準內洪水時,把洪澇災害降到最低程度,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當地名人
“啊啊!”農曆1935年三月初五,一陣響亮的啼哭聲在昌圖縣後窯鄉小雙山子屯迴蕩。於家又添新丁,他就是於良。這清脆的啼哭,化作後來詩人的歌唱。50年後,於良的名字在一本本詩集的封面上、在一張張報紙上、一本本雜誌上、在一本本獲獎證書上……知道他是詩人的很多,而知道他是鐵嶺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職務的卻很少。詩歌走進於良的生命,還是大躍進年代的事。1958年他中學畢業,回鄉後幫農業合作社搞宣傳,用詩歌的形式寫標語。他的才華被公社幹部發現了,決定讓他到縣裡參加詩歌創作學習班。在學習班上,他寫了近百首歌頌大躍進、人民公社的詩,有20多首被選入縣裡編的《躍進花開遍地紅》集子中。正是由於他的成績,1958年末他被任命為金家公社文化館館長。到了文化崗位上,他寫詩積極性更高了,組織農民寫出了兩千多首詩,並送到縣裡展覽。當時的文化局長高岩看了農民詩讚道:"揮筆蘸乾遼河水,金城遍地是詩仙"。不久,於良的鼓詞《一夜春雨遍泥》被《遼寧民眾文藝報》發表。
播種期待著收穫,汗水閃爍著豐收的喜悅。於良的詩歌創作在1990年獲得由省作協、省詩詞學會頒發的《遼寧省詩詞創作十年豐收獎》,1991年獲《鏡泊金秋》全國首屆詩詞大賽三等獎,1993年獲《艾青杯》全國當代文學作品大獎賽創作獎,1994年獲全國當代文學作品《世界華人杯》作品賽特等獎。1995年獲省《望兒山杯》詩詞大賽二等獎,1996年獲省《怪坡杯》詩詞大賽二等獎,1997年獲《渤海杯》詩歌大賽二等獎一次、三等獎兩次。於良的名字被《中國當代文藝名人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詩話》等六部辭書收錄。現在,他為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遼寧省詩詞學會會員,鐵嶺市作家協會理事,詩詞學會副會長。於良正向中國文壇上七言律詩之最的目標進發。真可謂"大氣雄雲苑穹,無量海壠割稻菽"。他以詩為魂,面對命運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