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留名府盧氏

後留名府盧氏

在三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後留名府盧氏積澱了厚重的宗族文化,為聚居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繳公糧三百多年來,後留名府盧氏祖祖輩輩都有著強烈的民族和社會責任感,愛國家、愛集體,勇於奉獻。 縱觀各個歷史階段,後留名府盧氏都為聚居地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做出了無私的奉獻。

綜述

後留名府盧氏,是河北省景縣後留名府盧氏的簡稱,是後留名府村盧訾氏及其所有後裔的總稱。
後留名府盧氏是中華民族盧氏的一個細小分支,源起“盧邑”(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屬“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盧氏支脈。

中華盧氏源遠流長中華盧氏源遠流長
後留名府盧氏約於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97年 ),由順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南關盧村,遷徙至河間府景州(今河北省景縣)後留名府村定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生息繁衍至第15世,人口由遷至時的四口之家發展為現今約600人的較大宗族(包括遷出人口約200人),居後留名府村第一大姓氏族群,並已遷徙發展到省內外其它多個地區。在三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後留名府盧氏積澱了厚重的宗族文化,為聚居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展望未來,後留名府盧氏前程似錦,充滿無限光明和希望。

歷史淵源和燦爛文明

後留名府盧氏是中華盧氏的一個細小分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

西周時期分封諸侯示意圖西周時期分封諸侯示意圖
燦爛的歷史文明。
中華盧氏至少有四支以上族群共同組成,其中最早最眾和歷史源流最清晰的數出自姜姓、源起 “盧邑”的一支,是為盧氏主脈。此支其
中華盧氏源流示意圖A中華盧氏源流示意圖A
人文始祖為上古時期炎帝(姜姓),後為夏禹時期伯夷(姜姓,受封於“呂”)、西周初期齊國太公姜尚(姜姓,呂氏,故又稱呂尚,字子牙),得姓(氏)始祖為春秋時期齊國正卿高傒(姜姓,高氏,受封於“盧邑”)。中華盧氏前後有兩個主要發祥地,即“盧
中華盧氏源流示意圖B中華盧氏源流示意圖B
邑”和“范陽”。盧氏在中國以及周
邊國家和地區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曾是多個朝代的名門望族,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明,做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後留名府盧氏作為中華盧氏大家庭中的一員,為自己宗族光輝燦爛的文明史而深感自豪和驕傲。

歷史由來及發展

後留名府盧氏聚居區地理位置示意圖後留名府盧氏聚居區地理位置示意圖
後留名府盧氏約於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97年前後)由涿州遷至定居,至今已有300年左右的歷史,生息繁衍至第15世,人口由遷至時的四口之家發展至現今近六百人的宗族(截至2008年底,其中包括盧氏夫人,但不包括已出嫁盧氏女兒)。後留名府盧氏聚居地,以後留名府村為中心,逐漸繁衍遷徙至周邊若干地區和省(區)市,並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了群體綜合素質,積澱了優秀的傳統和文明。1.歷史由來

大約於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97年前後),遷徙始祖由順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南關盧村,遷徙至河間府景州(今河北省景縣)後留名府村定居。遷徙始祖為盧訾氏(始祖母)。始祖遷至後留名府村時,一家共四口人,其中包括盧訾氏和二子一女。遷徙性質可能屬於民間自由移民,因投親當村劉姓而至。

2.人口發展

後留名府盧氏宗族人口發展較快,前後三百餘年,人口總數由遷至時的四口之家,發展成為近六百人的宗族,躍升為後留名府村第一大姓氏族群。現有人口主要集聚於後留名府、野廠村,並逐步發展遷徙至景州、衡水、邯鄲、石家莊、北京、天津、內蒙、河南、山西、吉林、黑龍江等省(區)市和國外。

3.人口素質

健康素質 歷史以來,整個宗族的健康水平較高。歷史上新生兒成活率較高,遺傳性疾病特別是遺傳性殘疾病的發病率很低,且無家族性傳染病大流行的記錄,因而平均壽命較長。另外,有著優良的健康長壽遺傳基因,且有強身健體的優良傳統,加之遠離社會惡習,

後留名府盧氏人口狀況統計表後留名府盧氏人口狀況統計表
奠定了宗族快速發展的良好基礎。歷史以來,四世同堂的家庭屢見不鮮。
文化素質 宗族的文化素質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升。1780年後,有了國小畢業生,1900年後國小文化程度的人口達到10%,1948年前後國小文化程度的人口達到30%,1954年出現了國中畢業生和中專生,1963年有了高中生,1977年後有了大學生,2000年後有了研究生。如今,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所占比例達到了6.4%,略高於當地平均文化水平。
綜合素質 隨著時代發展,物質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加速向城市遷徙,生存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很多人加入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隊伍,部分人躋身白領階層,部分人走上了領導崗位。特別是近三十年來,隨著大批農村勞動力快速向城市勞動市場轉移,生存能力增強了,信息渠道拓寬了,社會視角擴大了,歷史站位提高了,因而全族綜合素質迅速提升,目前,徹底甩掉了在當地“人群大,素質低”的歷史落後帽子。4.經濟和社會地位

後留名府盧氏的生活水平和經濟地位以及文明程度和社會地位,是同中華民族的命運和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可以說,沒有中華民族的興旺和國家的強盛就沒有後留名府盧氏的今天。

後留名府盧氏職業分布情況簡表後留名府盧氏職業分布情況簡表
生活水平和經濟地位 以1947年“土改”為分水嶺,前後劃分兩個歷史階段。前一階段,較同村和周邊村莊其他姓族相對落後;後一階段,呈快速上升趨勢,近年則已成為比較強勢群體。
文明程度和政治地位 其歷史上的文明程度和政治地位是與生活水平、文化程度和經濟地位緊密關聯的,準確地說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得以徹底翻身解放,由“土孫相”家族逐步發展為現代文明群體,成為國家的主人公。

歷史貢獻

繳公糧繳公糧
三百多年來,後留名府盧氏祖祖輩輩都有著強烈的民族和社會責任感,愛國家、愛集體,勇於奉獻。全族人員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著鮮明的政治立場和觀點,自覺地以個人利益服從集體、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縱觀各個歷史階段,後留名府盧氏都為聚居地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做出了無私的奉獻。1.自古足額納“皇糧”

在1940年日本鬼子占領以前的清朝封建社會和中華民國的歷史階段,後留名府盧氏雖然生活並不富足,但以國家利益為重,從來都是如期足額繳納“皇糧”,為國家和民族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2.積極投入抗日救國鬥爭
開展地道戰開展地道戰
1940年春節日本鬼子領後留名府村,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投降期間,盧氏宗族積極投身於艱苦卓絕的抗日救國鬥爭。族內積極開展挖地道、“堅壁清野”等反掃蕩運動,並多次成功掩護了中共地下黨組織和八路軍游擊隊;1941年,盧書訓受地下黨組織指派,協同他人利用百姓趕集機會,擊斃了時任日本侵略軍翻譯的罪大惡極的漢奸分子,從而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當地人民民眾的抗日熱情;青壯年多次參加了破壞日軍鐵道運輸線(德石鐵路)的鬥爭;婦女們積極募捐物資和組織兒童團站崗放哨,有力配合了反掃蕩鬥爭。盧氏宗族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做出的無私貢獻永記史冊。3.積極支援和參加解放戰爭
送子參軍上前線送子參軍上前線
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盧氏宗族除以物力和人力大力支援解放戰爭外,還有青年積極參軍參戰,甚至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了寶貴的生命。1947年,盧訓然回響黨的號召,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奔赴解放戰爭前線,後在戰鬥中英勇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其為烈士)。盧訓然的大無畏犧牲精神,為盧氏宗族贏得了光榮和驕傲。4.積極參加農業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革
積極參加農村土地改革積極參加農村土地改革
1947年冬至1948年春,當地進行了土地改革。盧氏富裕戶表現出極強的國家主人翁精神和高尚情操,使土改工作順利完成,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讚揚。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盧氏宗族順應社會潮流,以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為重,除生產資料公有化以外,還積極出資、出物,組建了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村供銷社,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5.以主人翁姿態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積極參加勞動大協作積極參加勞動大協作
解放後,盧氏宗族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在不同的崗位埋頭苦幹、拼搏進取,默默地為集體、為國家、為中華民族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積極參加勞動大協作,為集體經濟發展作貢獻。高級社特別是人民公社成立後,經常以“大協作”的形式組織生產。盧氏宗族中大批男女青壯年,服從領導,聽從召喚,拋家舍業,經常到周邊村莊或其它區縣從事平整土地、修路、打井、挖渠、建水庫等重體力勞動。大家日夜苦幹,風餐露宿,無論多大困難,都出色完成任務,屢屢受到上級領導褒獎和周邊百姓稱讚。1955年秋季,盧繼昌、盧書桐在參加連鎮大運河抗洪搶險中突遇暴雨雷電襲擊,因公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奉獻,政府和百姓們永遠不會忘記。
巾幗不讓鬚眉,婦女爭當生產一線排頭兵。“後留名府村盧家有一隊‘娘子軍’個個都像‘穆桂英’。”這是建國後至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三十多年間,後留名府鄉及其周邊村鎮人人皆知、眾口皆碑的贊語。那個年代,農業基礎設施極其薄弱,生產力高度落後,
巾幗不讓鬚眉巾幗不讓鬚眉
農業生產主要靠人力,生產勞動特別艱苦繁重。但是,盧氏宗族的女子們愛集體、愛國家、愛勞動,頑強拼搏,艱苦創業,巾幗不讓鬚眉,個個都是排頭兵。她們同男子一樣拔麥子、玉米、趕車、耕地、打場、挖渠、修路、起豬圈、擰轆轆澆菜園,甚至下土井挖淤泥,幾乎男子能幹的髒活、重活、技術活,樣樣都能幹。她們用辛勤的汗水譜寫出一個時代盧氏女眷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勞動、特別能奉獻的“娘子軍進行曲”,當年, “先進生產隊”的獎旗和獎狀上,濃墨重彩地記載著“娘子軍”和“穆桂英”們的大名。
根治海河十年,造福千秋萬代。1963年夏秋季,華北海河流域遭受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此後的十年間,國家實施了規模浩大的根治海河工程。每年秋季至次年麥收季節,盧氏宗族都要派出十餘個身強體壯的小伙子,推上獨輪車,帶上挖土工具和行李,加入到浩浩蕩蕩的治河大軍中去。他們主要奮戰在衡水、滄州、廊坊、天津和邯鄲地區,實施疏浚、拓寬古河道、迷水渠和開挖新河道的工程。
根治海河根治海河
小伙子們常年住窩棚,睡草鋪,甚至風餐露宿,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勞動強度卻異常之大,平均每天要勞動十二個小時以上。他們手腳打泡、磨出血是常事,甚至有人累得吐血,但從不叫苦叫累,堅持輕傷不下“火線”。他們春秋冒風沙,夏天頂烈日,冬季斗嚴寒,多次奪得“勞動競賽流動紅旗”和“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年年都出色完成了上級交給的艱巨任務。他們用十年血汗,換來了海河流域人民子孫後代的長期幸福安康(此後,海河流域再沒有發生過類似1963年規模的特大洪澇災害,土地鹽鹼程度逐年下降),人民將永遠銘記,歷史將永遠銘記。

優良傳統和族訓

三百餘年來,後留名府盧氏傳承著“范陽盧氏”的優良傳統,並不斷發揚光大,由此激勵著一代接一代奮發圖強,譜寫了宗族發展的歷史華章。概括起來,其歷史優良傳統和族訓是:
勤儉持家,奮發圖強;
敬老愛幼,家和業興
團結開明,廣交益友;
安於本分,遵規守法;
和衷共濟,同甘共苦;
齊心協力,共謀發展。

展望未來 再創輝煌

展望未來,前途充滿無限光明和希望,二十一世紀將是盧氏宗族全面跨越發展的嶄新的歷史階段。全體族人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團結一致,戮力同心,奮力拚搏,銳意進取,共同書寫著新世紀跨越發展的輝煌篇章。其發展戰略是:
1. 發揚優良傳統,光大歷史文明。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治家。
2. 跳出落後循環怪圈,追逐現代社會文明。
破除迷信,挑戰命運;計畫生育,解放自己;克服自卑,開創未來。
3. 勇立時代潮頭,銳意拼搏進取
認清形勢,搶抓機遇;敢想敢幹,銳意進取。
4.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人才培養
以投資的觀念培養人材;親職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
5. 加強內部管理 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