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配音

後期配音

演員在後期階段的任務是錄對白。在錄音室里,面對放映出來的畫面,演員一面看著自己在銀幕上的表演,儘可能地尋找到自己在拍攝時對角色的感受,尋找到人物正確的心理動作和感情的變化脈絡,一面配出動情受聽的台詞。同時,非常重要的是要對上口型。這個過程就是屬於後期配音。

概述

後期配音後期配音

攝製組工作的後期階段是將紀錄在膠片上的每一個鏡頭由導演、剪接師經心篩選與取捨後,按一場戲、一場戲地順序組接起來,形成畫面連線的半成品;再由導演和錄音師把各場戲的對白(角色所說的話)、效果、音響、音樂(包括電影中的歌曲)等錄製在磁片上,經混合錄製成各種音響連線的另一半成品;最後經由攝影師對組接好的畫面進行配光、調色等工藝處理,然後,把全部音響以光學手段混合錄製在畫面的膠片上,成為一部成品,即完成拷貝。此時影片的全部製作才算完成。

演員在後期階段的任務是錄對白。在錄音室里,面對放映出來的畫面,演員一面看著自己在銀幕上的表演,儘可能地尋找到自己在拍攝時對角色的感受,尋找到人物正確的心理動作和感情的變化脈絡,一面配出動情受聽的台詞。同時,非常重要的是要對上口型。這個過程就是屬於後期配音

過程

後期配音後期配音

錄對白時,演員看到的已經是有順序的、有情節發展的畫面組接。演員拍攝時,沒有可能一氣呵成地進行創作,但此時演員卻可以進一步使畫面中的表演通過連貫而富於感情變化的語言,使之完整化。當然這種連貫仍是有限度的。因為演員對已拍過的戲、說過的台詞,難以一下子全部準確地表達出來,因此錄對白時,仍是一卷一捲地錄(每卷長度約三五十尺──一二百英尺不等)。錄音師和演員都希望通過對白,把影片質量提高一步。作為聲畫合一的視聽藝術,這是兩個重要方面的結合。

現實生活中,語言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表達思想、傳遞情感的重要手段。電影這樣一種以逼真性、紀實性為特點的藝術,自然不可能沒有語言。當然,電影的發展是從默片開始。之後,就不僅有對話,還有音響、旁白、獨白等等形式。生動的畫面和豐富的語言使視覺形象更為逼真可信和具有感染力。

語言是構成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俗話說:“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正說明語言在相當大的成份上代表了人物的性格。又如人們常說的“聽其言,觀其行”,“聽話,聽音”等待,都說明語言和人物的密切關係。語言是人物內在意志的體現,也常常是意識的流露。由於環境、職業、修養等等的不同,必然形成每個人各自不同的語言習慣、語調和語氣。由於生理條件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聲音和音色。演員對語言的把握處理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方面。

電影中的人物語言一般較少、較精練。這就對電影演員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處理得適當,恰到好處,不能過火,不能誇張,而且能使觀眾聽得清楚。

困難

後期配音後期配音

電影的後期錄音對演員表演是十分不利的。演員要在錄音棚里,看著畫面,對著人物的口型,一句句地重新表演。這是否能達到當時表演時的準確無誤,達到準確的語言動作、語氣,往往值得懷疑。現在由於一些演員另有拍攝任務,或是攝製組為了省錢,常常請配音演員來配,這是極不理想的做法。這對演員也是一個損失。為使銀幕形象從外觀、形象到感情的表達和語言的傳達都到一種統一和諧,配音最好是由演員自己來完成。這就要求從事電影的演員不僅掌握表演技能,同時要有正確的發聲方法、正確的吐字發音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演員沒有這種能力,自然也只能依賴配音演員來彌補了。

電影中生活化的語言同樣並不是自然主義地、原始地保持演員自身所習慣了的自然發聲方法和狀態,恰恰相反,演員的語言訓練更艱苦枯燥。沒有一個自我克服缺點的過程是難以達到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能力的。

電影演員在人物準備階段就應反覆揣摩、練習人物說話的語氣,試著用什麼樣的語調才能表現這個人物的特有個性,並在後期錄音時,儘可能地達到表演時所出現的人物準確狀態。如果在現場表演時,覺得有不足之處,還可以做一次最後的努力。

後期配音對演員造成一定的困難,尤其對初次走進錄音棚的人更是如此。但它同時又給予了演員一次再創作的機會,所以,現在有人稱配音為三度創造,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發展

目前,電影多數仍採取後期配音的程式來完成影片製作,但也有一些影片為取得良好的實景效果,採取同期配音的辦法。這對演員能否流利地完成人物的台詞、清楚地吐字和準確地表現語言動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演員不能很好地掌握語言技巧,則難以勝任同期配音和多機位拍攝的要求。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這種趨勢是可能的。

由於翻譯片越來越多的影視生產的需要,中國已形成了一支較強的配音演員的隊伍,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配音演員,並在語言的表現力、感染力等技巧方面進行了專門的探討和進行了大量的藝術實踐活動。在這方面每一位專業演員都應當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語言表現能力。當然,也應避免形成一個固定的語調模式。

後期配音只是針對那些在現場拍攝時未進行同期對白配音所必須有的階段。如果已進行了同期對白配音,電影演員在一個攝製組的創作任務就告完成。

配音技巧

後期配音後期配音

1、傳統的循環圈配音技巧

傳統的後期配音方法被稱之為“循環圈配音”。主要套用在後期配音工藝中的語言錄製,或部分同期錄音工藝中的語言補錄。它的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由剪輯師將需要配音的畫面段落分剪為若干小片段,然後將空白的35毫米磁片剪下成與畫面片段同等長度的磁片片段。接著將畫面片段和磁片片段分別頭尾相接,做成循環圈後在放映機和錄音機上同步聯鎖運行。演員在語言錄音棚中看著畫面上的說話口型,進行語言配音。當獲得了令人滿意的語言效果後,再將畫面和磁片片段的頭目拆開,分別接回到原先的畫面樣片和聲音磁片的前後順序中去。這樣就完成了後期語言配音的基本過程。

通常為了配音方便,一般兩二句話就可以分成一卷循環圈。本畫面可分成十餘卷左有的循環圈。為了在後期配音過程中保證聲畫同步,通常需要在畫面片段的前面接上一段引導片。這個引導片被叫做理達片,上面標有各種同步用的數字記號。在畫面片段的尾處還要接一段空白片,使循環的畫面有一個結束的記號。

畫面片段的前後加了理達片和空白片,所以剪輯師將35毫米磁片剪下成與畫面同等長度時,應包括理達片與空由片的長度。配音開始時,畫面被放映到語言錄音棚的銀幕上。隨著循環腳的不停運轉,配好的語言聲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被記錄在磁片上,直到配出令導演和錄音師滿意的聲音。配音完成後,剪輯師要將已錄好音的磁片和相對應的畫面卷重新接起來,並且將這些畫面段落接回至原來剪輯完成的工作樣片中,恢復配音工作前的鏡頭順序。在語言配音時,由於放映機與錄音機採用了同步馬達聯鎖裝置,因面畫面與磁片保持著同步狀態。但需要有一個同步點使畫面和聲音片段在合卷時能實現準確的同步。通常是在畫面循環圈的理達片上的數字3處貼上一塊錫箔。運行過程中它能夠觸發振盪器開關在循環圈運行到數字2處時發出“嘀”的聲音,並被記錄在磁片上。“合卷”時,將畫面上的數字2與聲帶上的“嘀”同步對準,就可以使聲畫循環圈保持同步了。

2、現代的ADR配音技巧

現代的後期配音方法被稱之為“ADR配音”。所謂的ADR是“自動對白替換”。主要套用在同期錄音工藝中的語言補錄。它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將同期錄製的現場參考聲轉錄到35毫米磁片上,在與畫面保持同步的狀態下,由剪輯師將其接成—條配音時的現場參考語言聲帶。然後將這條參考聲帶和畫面、空白磁片聯鎖在一起,同步放映、還音和錄音。演員戴耳機在語言錄音棚中監聽這條同期參考聲帶,根據畫面上的藝術要求進行語言配音,所配的語言則被記錄到錄音機的空白磁片上去。

在配音過程中,只在畫面所需要配錄的位置進行配音。其它已使用同期錄音的語言位位置則僅做配音時的參考。ADR的其他方面同“循環困配音”工藝相同,既可以將補錄的畫面分成循環圈片段,也可以將畫面和磁片行補錄。 我們可以看出,採用ADR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在配音過程中使用了現場同期錄製的語言作為配音時的參考聲音,使得演員在配音過程中可以找到拍攝時所具有的現場表演感覺,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後期配音的藝術質量。ADR的配音方法可以使一場戲的同期語言和後期配音保持最大程度的連貫性。如採用整本配音。除可以減少傳統循環圈配音方法中的畫面及磁片分卷和合卷等位置的勞動強度外,還能節省大量的磁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