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溯源
據傳,明嘉靖二十年(1511年),徐、顧、姜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徐姓先來,取名徐家莊。清初以河為界,分成前、後兩個村,因該村位於河北岸,故名後徐家莊。據民國版《增修膠志·疆域》載,清道光及宣統時稱後徐家莊,民國時稱後徐家 。
人口耕地
後徐家莊村全村耕地面積793畝,山林56畝,果園94畝。
2005年共有90戶,294口人,有張姓、王姓、韓姓、于姓、董姓、葛姓、李姓、蔡姓居民。
農業概況
後徐家莊村歷史上以農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突飛猛進,農副業、手工業齊頭並進。到2005年,該村有經濟林50畝,成材林20畝;2005年花生種植面積260畝,芋頭15畝,辣椒25畝,其他蔬菜種植面積55畝;有養豬專業戶2戶、年出欄豬200頭,養雞專業戶1戶、年出欄雞1000隻,全村牛存欄108頭,豬存欄300頭,雞存欄400隻,羊存欄60隻;有運輸專業戶3戶。扎發業逐漸興起,到2005年,農閒時節從事扎發業的婦女90餘人,人均年能收入2000元左右,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2004年人均純收入4665元。
文明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建設、道路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了全面發展,到2005年,該村有近20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有博士生1人、碩士生2人,有3人成為所在行業的高級專業人才,該村對獨生子女由集體統一繳納備用保險金。同時廣泛開展了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活動,使村民素質不斷提高,村風村貌煥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