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海飛
1971年冬出生於江南小鎮諸暨楓橋,少年時候在村莊裡成為侍弄莊稼的好手,後又花了三年時間在軍營操搶弄炮,曾在兩家工廠里生產碳氨和藥品,現在一家報社做編輯,閒時生產一種叫“小說”的文字。
1994年聽到小城蟬聲響亮,於是有了動筆寫作的念頭。100餘萬字的小說、散文散見《小說界》、《雨花》等一些報刊雜誌,像是故鄉土埂邊上開放的一朵朵小花。
目錄
序…………………………………駱寒超
海飛的細節…………………………葉舟
一個人的生活路線…………………自序
你很像我以前的一個朋友
牙科醫生的下午
你很像我以前的一個朋友
馬力和劉虹在離婚的路上
一九七六年的收音機
一九七一年的香水瓶
刀子是鋒利的
沈園
民警劉備的愛情生活
這個夏天你幹了什麼
消失的唐
向著火車奔跑
雷陣雨
向著火車奔跑
像是子彈在唱歌
夜晚比白天更乾淨
腳踏車
槍斃
逃亡
弄堂有風
秋天的憤怒
溫暖的南山
秀秀
野麥嶺的春天
匪聲
秋天的憤怒
背起書包上學去
後巷的蟬
蝴蝶的歌唱
櫥窗愛情
小小偷的春天
少女小魚的十五歲夏天
像鳥一樣飛翔
後巷的蟬
風景
預產期
飛翔的魚
閃亮的胡琴
後記
序
駱寒超
海飛這部小說集的出版,將標誌著浙江的小說創作走向全國又跨前了一步。我這樣說並非意味著這本小說集已經達到了如何成熟的地步。容我坦言,在我相當仔細地閱讀完這本近500頁的集子後,真正使我認為是成熟的,大概只有《溫暖的南山》《後巷的蟬》《雷陣雨》《腳踏車》《弄堂有風》等為數不能算多的幾篇。我之所以敢於作出開頭的那個判斷,乃在於從這本小說集中我發現了海飛這個新人的創作潛能。正是這種潛能,將會促使海飛進入一個全新的層面,成為新世紀現實主義文學“浙軍”中一份重要的力量。
每一個具有一定創作成就的作家,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必然有其能成為作家的特定生態環境。海飛雖然還年輕,社會閱歷也不會太深廣,但他畢竟不是一個只出沒於校園、守著書篇、“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他出生在鄉鎮交界的邊緣地區,盛產香榧而出名的諸暨市楓橋鎮,拉過煤,做過保衛,編過工廠小報……這就是說:他是從囂鬧的、紛繁複雜的、充滿種種現實生存矛盾的基層社會滾過來的。因此,他對這些年來江南小城鎮處於改革開放中的社會脈搏感應十分敏銳。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平民百姓既茫然而又希望著的、既貧窮而又充滿愛的“眾生相”,也就成了他那生態環境中的生活敏感區。所以在他的小說里出現的,是小販、剃頭匠、計程車司機、小劇團演員、鄉鎮企業家、教師、公務員、個體醫生、單純的少女、含辛茹苦的農婦、醉漢、賭棍、三陪女、人販子等等。他關注他們的命運,並通過他們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演繹的或悲劇、或喜劇、或鬧劇、或醜劇,來展示他們人性的堅守、撒裂、異化,而所有這些文字,則成了海飛在這樣的生活敏感區中牢牢把握著的審美敏感點。於是,他所完成的小說文本,也就成了青年作家海飛不同於眾的文學生態動人的呈現。
這樣的文學生態是和處於深化改革中的中國社會文化生態疊加在一起的。可以說:海飛的小說不僅是當下中國社會文化生存狀態的反映,更是當下中國人精神狀態的深刻體現。從真實的意義上立論,這本小說集有其令人珍視的現實主義深廣度。
在浙江,海飛和闕迪偉頗有相同之處。他們幾乎擁有完全相同的生態環境,不過,闕迪偉年長而成名早一點。闕迪偉從他最初的創作——中篇小說《莽莽叢林》開始,一直堅持走一條表現改革之年社會文化生態的創作路子;在地域風情生動的描繪中把改革之年的社會發展態勢,通過典型人物的外在生態與內在心態展示出來。這是現實主義的正宗追求。海飛也走這條路。他也通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來展示改革之年的社會發展態勢,但他並不到此駐步,還深入地去探求改革時代人性演變的特徵。通過種種社會外象而深入進人的靈魂深處挖掘真實的人性,是很值得珍視的一種追求。魯迅曾一再提出最高的創作境界是表現人的全靈魂,我們沒有理由不珍視。在中篇小說《溫暖的南山》中,張滿朵這個象之所以給人以如此強烈的震撼力,就在於透過她悲慘的人生經歷,我們看到了她靈魂深處既愛又恨,既恨又愛,愛得複雜,恨得艱難,在愛愛恨恨難分明中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給她的弟弟張滿龍夫婦,給予這片土地上善良的人們,從而完成了一尊如聖潔、尊嚴的人性雕塑。
正是立足於對人性的表現,也就使我們讀了這本小說集有更接近於時代真實之感。因此,海飛提供給我們的是一幅幅比當下流行的、專注於對外在生態作花彩繽紛描繪之作,給人印象深刻得多,也感人得多。這裡有對生存作反思之作,如《一九七六年的收音機》、《一九七一年的香水瓶》,有對一代精神失落者命運錯位的表現,如《你很像我以前的一個朋友》、《馬力和劉虹在離婚的路上》、《這個夏天你幹了什麼》、《化蛹為蝶》,有相濡以沫的人性溫愛表現,如《夜晚比白天更乾淨》、《腳踏車》、《風景》,更有對人性尊嚴與個性自由的帶血的呼喚,如《秀秀》、《野麥嶺的春天》,等等。正是這些作品中所表現的種種人性,匯合成了我們改革時代一代人的全靈魂。說真的,我忘不了《夜晚比白天更乾淨》中提供給我的深深感受:不幸的人世間最純潔的是不幸者;《腳踏車》使我感受到,人性交流中溫愛的沉重和沉重的溫愛,還有《小小偷的春天》、《化蛹為蝶》中現代人的孤獨感。但我更感受到人性尊嚴的可貴——在《溫暖的南山》、《秀秀》、《野麥嶺的春天》等作中; 這些作品中倔強而聖潔的靈魂,是我們偉大民族的精血哺育出來的,其審美價值也就更高了。
在此,特別要提一提《後巷的蟬》,我讀過後的激動不下於十幾年以前讀到王旭峰的短篇《五月端陽》。正是《五月端陽》使我讀罷就肯定了王旭峰會有更大的前程;讀了《後巷的蟬》,我同樣感到海飛也會有更大的創作前程。這篇小說中兩個煙花女殘破的人生在同空間異時間中的相同命運,似乎是一種生命輪迴的象徵表現,正像她們似乎有好的結局一樣,生命的輪迴也會最終走向美滿嗎?我不得而知。但小說的思緒和藝術表現策略,便我感到一種現代主義的更高境界——個體象徵所賦予的形而上生命體悟。這是一個信息:海飛已在致力於作現實主義的超越。
我等待著這場超越的成功。
2002.12.10.於西子湖畔棲霞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