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安鎮[遼寧撫順縣下轄鎮]

後安鎮[遼寧撫順縣下轄鎮]
後安鎮[遼寧撫順縣下轄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後安鎮,地處撫順市東部,距市區45公里,位於東經124°,北緯42°,全鎮地域面積363平方公里,總人口18000人 。

基本信息

後安鎮屬長白山龍崗余脈,後安鎮四季分明,溫度適中,屬大陸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溫度13.9℃,年平均降水量827mm。現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26個自然屯。東臨湯圖鄉,南臨本溪和馬圈子鄉,西與救兵鄉接壤,北與上馬鄉相連。省級公路沈通線,市級公路撫金線貫穿全鎮。它以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經濟環境,革命老區的光榮歷史,成為我縣東部中心鎮。

後安鎮自然資源豐富,全鎮耕地面積22892畝,其中:旱田面積18527畝,水田面積4365畝,農作物以玉米,水稻、大豆為主。全鎮林業資源豐富,是撫順市第一林業大鎮。林業用地面積45萬畝,森林總蓄積24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4.5%。我鎮森林中野生中藥材近百種,山野菜品種齊全,天然樹種達百種以上。

後安鎮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生態立縣”為統領、“一城兩區三業”總體發展思路不動搖,以“富民強鎮”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切入,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全力建設生態大鎮,夯實旅遊強鎮,發展經濟重鎮,加快建設平安和諧富裕美麗新後安”為發展思路,經濟、社會各項工作均得到較快發展。2013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7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完成1.7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210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36億元,鐵礦粉產量完成82萬噸,食用菌產量完成5500萬椴(袋),爭取婦女小額貸款1800萬元。後安鎮先後被評為遼寧省文明鄉鎮,遼寧省百強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生態鎮、全國“五好”基層關工委先進集體、三向培養對象婦女小額貼息貸款工作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後安鎮山川秀美,著名的三塊石國家級森林公園就座落在鎮域內。公園自1999年開發建設以來,以其優良的生態環境、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史跡,成為省內外遊客紅色旅遊、生態旅遊、農家旅遊的理想去處。是“國家級AAA級景區”,2014年正在努力打造“國家級AAAA級景區”建設。三塊石被評為“遊客喜愛的遼寧50佳景”、遼寧省科普示範基地、撫順市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三塊石風景區平均海拔600米,112座山峰,最高海拔1131米,園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8.1%,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東北野生人參,刺五加,天女木蘭,赤松子,另外還有猴頭菇,大葉芹,刺龍芽,野豬,狍子,翠鳥,哈什螞等動植物多達1500餘種。園區主要景點有鴿子洞、比丘洞、神龜出潭、白龍潭瀑布、鬼見愁、仙人台、大小三塊石、不老泉、遼東第一泉、抗聯遺址等,形成了集奇峰、幻洞、秀水渾然一體,如詩如畫的天然風景區。目前,公園周邊共有旅遊接待飯旅店31家,旅遊從業人員達300多人,年均接待遊客達到10餘萬人,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00餘萬元。並成功舉辦了第五至第九屆遼寧省三塊石登山比賽,擴大了三塊石在省內周邊城市的知名度。三塊石溫泉小鎮項目是後安鎮旅遊產業又一新興亮點,目前,第一眼溫泉井已竣工,項目招商正在進行當中。同時,青龍寺、海林禪寺等旅遊項目規模得到不斷擴大和完善,後安鎮正向撫順旅遊名鎮逐步邁進。

行政區劃

轄23個行政村:吳村村、曲沖村、坡仔村、潮港村、曙光村、安坡村、白石村、龍田村、金星村、壩頭村、六合村、多蔭村、群興村、樂來村、雨壇村、七星村、龍唇村、六底村、橋頭村、坡頭村、紅聯村、茶山村、後安村。

氣候資源

地處沿海地帶,屬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6℃,年平均降雨量2313毫米,擁有豐富海洋自然資源優勢,經濟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後安生產的傳統刀器及小海盛產的鯔魚聞名省內外。

經濟情況

後安鎮 後安鎮

2002年,後安鎮國內生產總值2.3億元,比上年增長19%,農民人均純收入2502元,比上年增長2.7%,農業總產值5044.5萬元,比上年增長3.6%;糧食總產量9265萬噸;瓜菜總產量11869噸,增長9%;水產品產量22097噸,增長7%;肉類總產量2108.9噸,增長9.1%;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6788萬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工業總產值9544萬元,比上年增長4.4%;財政預算收入511.1萬元,比上年增收163萬元,增長32%;出生率12.8‰、計畫生育率66.57%、多孩控制率8.56%。

農業情況:後安鎮總面積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萬畝,水田9001畝,旱田畝,農業人均耕地畝,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農業工作思路:平原村莊大力發展以冬季反季節瓜菜為主、禽畜飼養為輔的種養業,丘陵村莊大量種植熱帶高效水果作物,沿海村莊重點發展海水養殖業。鎮有水聲

水庫。全鎮現種植各種熱帶經濟作物及熱帶水果農民有1.1萬戶,農民新種的名優水果有荔枝、龍眼。2002年,後安鎮胡椒種植面積3000畝,鳳梨種植面積畝,檳榔種植面積畝,龍眼種植面積畝。冬季瓜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鎮已形成吳村洋、曙光洋等多個瓜菜生產重點基地,種植面積達到6000畝。種植的主要品種有西瓜、黑皮冬瓜、椒類等。同時積極發展海淡水養殖業,全鎮海水養殖面積達1200畝。

工業情況:在後安鎮落戶的工業主要有萬州木業有限公司、順峰木材有限公司、速達木材廠。

政務公開

後安鎮 後安鎮

2003年為民辦十件實事1、實現興安街硬底化;2、開通安坡、曙光、潮港高標準鄉村公路。3、建設龍安路;4、創建省級文明生態村六底盟村、曲沖村,創建八個市級文明生態村;5、籌資修建雨壇風排渡槽及引水支渠;6、建設興安西街。7、建設群興村、坡仔村、橋頭村支部辦公室;8、扶持野海鴨、七彩山雞飼養項目,並帶動周邊農戶規模化發展。9、建鯔魚混養示範基地;10、曙光村民人畜飲水工程。

年財政收支預算情況

總收入計畫安排564萬元,比上年完成數512萬元,增收52萬元,增長10%。1、本級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14萬元,比上年完成數480萬元,增收34萬元,增長7%。2、稅收返還及體制補助收入400萬元。3、專項補助收入90萬元。4、轉移支付收入55萬元。5、調入資金10萬元。6、上年滾結餘16萬元。

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後安鎮 後安鎮

2003年全鎮人均純收入2700元,比上年增長7.9%;國內生產總值24070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業總產值5574萬元,比上年增長10.5%;鄉鎮企業總產值22287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工業總產值13743萬元,比上年增長1.4%;糧食總產量9265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第三產業收入4291萬元,比上年增長13%;計畫生育率在73.7%以上,計畫外多孩率控制在5%以下,出生人口統計標準率14%以上。

文明生態村

盟村:文明生態村位於後安鎮西北部,地處半山區。全村113戶,918人,其中常住人口876人,外出人口42人。近年來,該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種植鳳梨360畝、橡膠203畝、檳榔80畝、果蔗250畝、苦瓜100畝。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該村已投入建設資金41.7萬元,村民投工投勞4535個,修建進村道路1條,長1500米,環村道路1條,長1390米,水泥硬化橫縱道路6條,總長1161米,硬化戶間道路861米,水泥硬化排水溝2780米,架設路燈33盞;建起宣傳文化室1間,標準化排球場1個;建設休閒娛樂場所4處;植樹1260棵,栽花200株,鋪設草坪350平方米;改水改廁35戶,安裝電話46部;清理垃圾雜物600多車。

文開園村:文開園文明生態村位於萬寧市後安鎮西北部,轄區面積0.57平方公里。全村85戶458人,其中常住人口323人,外出人口135人。該村原始林木保護完好,建有70畝的原始森林保護區一個。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種植胡椒、鳳梨、檳榔、漿紙林和反季節瓜菜,形成規模化、產業化。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3200元。

該村是2005年民眾自發創建的省級文明生態村,目前已投入建設資金59.13萬元,民眾投工投勞6800個。修建環村道路一條,長2300米,寬8米,村內橫縱道路14條,總長1550米,全部實現水泥硬化,硬化面積3000多平方米;硬化排水溝18條,總長2720米;計畫架設路燈85盞,已架設48盞;建起“共青號”青年文化廣場1個,宣傳文化室1間,標準化燈光籃球場1個;建設沼氣池、豬圈、家庭戶廁35套;建設休閒景點2處,植樹800棵。

上坑村:上坑文明生態村位於後安鎮西北部。全村70戶,350人。近年來,該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胡椒、鳳梨等熱帶經濟作物,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該村已投入建設資金39萬元,村民投工投勞3500多個。修建進村道路2條,總長1000米,環村道路1條,長900米,水泥硬化橫縱道路5條,總長800米,硬化排水溝6條,總長3600米,架設路燈8盞;建起宣傳文化室1間,標準化排球場1個;建設休閒娛樂場所3處;鋪設草坪1500平方米;改水改廁60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