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淺顯的說就是軍事行動中的:物料的研發設計,籌措,倉儲,配送,維護,撤離與處置人員的運輸,撤離,醫護
設施的建造,維護,運作與處置
服務的籌措與提供。
拿破崙從未使用過“Logistics”(後勤)這個詞。當然,就象他當時運用過戰略和戰術的原理一樣,他也運用過他那個時代的戰爭所必需的種種後勤原理。但是,當他確認戰略和戰術顯然是戰爭活動的兩大獨立部分時,他卻沒有認識到(或者為時太晚時才認識到),後勤工作乃是戰爭活動的第三個獨立部分。
主要思想
西方文字中的Logistics(後勤學)來自希臘文的形容詞,代表“精於算計”。羅馬與拜占庭帝國時代開始將此語用於行政。法國作家Antoine-Henri Jomini,最早將此語用於組織軍事行政。他把戰爭的理論構想成“三位一體”的部分:戰略,地面戰術與後勤。在二戰中,圍繞戰爭物資供應,美國軍隊建立了“後勤”(Logistics)理論。當時的“後勤”是指將戰時物資生產、採購、運輸、配給等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布置,以求戰略物資補給的費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務更好。後來,將軍事後勤體系被移植到現代經濟生活中,逐步演變出物流系統。
學科地位
幾乎每個平民都熟悉“戰略”和“戰術”這兩個術語,幾乎每個有見識的愛國志士都知道:戰略涉及的是調動和使用全國武裝力量的總計畫,而戰術涉及的是戰鬥方法。但是,如果我們單就那些專講戰爭科學和戰爭藝術的書籍閉口不談後勤的事實作出判斷,無可爭議的一個結論就是軍事家們自己對後勤幾乎也一無所知。雖然有些作者說過:後勤工作是戰爭活動的三大領域之一,但他們並未進一步加以說明,而且即或有所說明,也無非是談到運輸和補給而已。若米尼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因為只消一看他列入後勤工作範圍的種種活動之後,人們就會產生如下懷疑:留給戰略和戰術的活動,究竟還能有多少,(實在微乎其微)。但是這位男爵的說法是值得人們認真考慮的,因為大家記得,他在法軍征俄之戰中曾擔任拿破崙的軍史官,這就使他得以了解戰爭史上最聞名的一次後勤失敗的全部事實。
後勤如此不受學術界的注意,它在戰爭文獻中論述得如此之少,其中道理是很容易說清楚的。
戰略之於戰爭,猶如情節之於戲劇;戰術可比之為演員扮演的角色;後勤則相當於舞台管理、置辦道具及擔當演出的種種維持工作。對劇中情節和演員技巧激動不止的觀眾,往往會忽略隱藏得很巧妙的舞台管理的各種細節。在目前戲劇演出的條件下,要是認為導演的作用以及布景更換人、道具管理員和燈光技師的作用,即使不比演員的演技更重要,至少也是相等的,這很難說有什麼不正確。當然,上面所說的,已是戲劇演出晚近發展的情況,因為早期演劇,演員幾乎不得不全部依靠個人的表演技巧,去創造那些使人有真實感的地點和時間的幻覺。導演手法、製作精巧的布景、機械化的道具及其無懈可擊的效率,都是戲劇藝術新近才增添的東西。
後勤學而今在戰爭科學中受到重視,就如舞台管理在劇院中之受到重視一樣。原始部落之間的戰鬥,是在受到挑釁時一觸即發的行動,事先既沒有預定的計畫,也不需要準備特殊的戰鬥手段。這就是說,當時只涉及到戰術。及至有了多次戰鬥的經驗之後,有些聰明的戰士才向夥伴們建議,如果戰前預有計畫,就會占有對敵優勢。這種計畫自然而然地觸及到了策略。策略越來越多,其間又經過精心改進,一直發展到交戰不再是一天之內就見分曉的單個戰鬥,最後的結局只能指望一系列戰鬥的結果。因此,在這種最早、最簡單的多次性的連續戰鬥中,我們看到了戰略科學的萌芽。一旦交戰不再是一場短暫的一觸即髮式的戰鬥,戰前也就需要或多或少地加以組織並準備作戰手段,或者實施某種行動策略。如:必須準備好隱蔽地點、埋伏、交通運輸工具,並為服軍役期限更長、不能靠打獵為生的武士們提供給養。戰爭的這一發展階段標誌著後勤工作的開始。
不難想像的是,在早期的武士看來,上述後勤工作並不如他們的戰略(或計畫)重要,而計畫又不如實際的戰鬥重要,因為只有短兵相接才能直接影響戰鬥的結局。戰略、戰術、後勤三者之間的先後次序儘管至今為人們所公認,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歷史的推移,戰略越來越多地奪取了戰術的榮譽,後勤則已躋身於戰略和戰術兩者之間。(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不斷改進了作戰手段,新型武器陸續投入使用的結果,使得後勤工作的範圍日益擴大。與此同時,在戰爭科學這個總題目下,戰略和戰術談論得很多。
所有現代戰爭的作戰記錄都大聲抱怨這種疏忽:歷史周而復始,戰爭接踵而來,而傳之於世的卻是作戰手段準備得很糟的種種故事。戰爭已經工業化,因而戰前的訓練和戰爭的準備也變成了商業那樣的活動,而且規模龐大,涉及眾多的部門。它同商業活動一樣,為了確定恰當的分工、估算應付局勢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以及為了避免重複和浪費,這一切都是能在事前進行分析的。
後勤之所以默默無聞,還可以用另一個事實來加以解釋,那就是戰爭本身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儘管在過去的三十四個世紀中, [ 作者註:I·S·布洛克:《現代武器與現代戰爭》序言。 ] 有三千一百六十五個年頭髮生了戰爭,其中有案可查的戰爭約為八千次; [ 作者註:J·諾維柯:《戰爭及其公認的好處》,紐約,1911年,第14頁。 ] 但人們必須承認,戰爭的發展是緩慢的。我們現在知道,可以認為是作戰環境的自然條件有以下五種,即:陸上、水上、空中、地下和水下。迄今為止,只有第一和第二兩種環境中的作戰行動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其他都還處於試驗階段;空戰還不可靠,只能起輔助作用,水下戰爭的情況也一樣,地下戰爭由於使用了戰壕和坑道,只能說小有發展。待到各種環境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戰爭的發展才會令人滿意。而本世紀以來的迅速發展已經能使人們對新的戰場作出生動的構想;地上和水上的作戰行動已產生了人們所能想像到的最佳效果,對達到戰爭的最終目的作出了最大的貢獻;因為在陸上和水上遇到的阻力比起地下和水下來要小得多。當空戰的方式和方法得到大大發展的時候,人們的注意力就將更多地集中到地下和水下。等到各種作戰環境都能得到利用,那時戰爭才是一種盡善盡美的藝術。
學科啟示
走向全世界和平的道路在於使戰爭手段臻於完善。只有使人們不敢發動戰爭,和平才能到來。作好戰爭的準備,人們自然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其時交戰雙方都沒有機會發動一場成功的進攻。要是各國的戰爭準備都能達到攻方制服不了守方的地步,才能使人們無窮無盡的精力投向其他生活樂趣方面去,而不會讓他們的同胞在工業和戰爭上受到損害。到那時候,衡量世上成就的標準將從奪取而變成為同胞服務。現代戰爭已喪失神秘性和騎士精神,而與商業性及工業化發生了密切聯繫,並因之而使“商業性方法”適用於戰爭。近百年來,每一次戰爭的教訓,都突出了商業性因素的重要性。因為一個民族在和平時期象是一個工業的蜂窩,所以一旦國家處於戰爭狀態,它就成了一個武裝的民族——每個人不是直接投入戰鬥,就是參與保障作戰。在這項艱巨任務中,為要有效地工作,就必須“協同配合”。凡是要完成的任務必須遂一地分門別類,凡是分配完成各項工作的人都要妥善安排,以免造成重複和浪費。這一切幾乎完全是屬於後勤範圍之內的工作。
如果甲國正在準備戰爭,它不可能將它的大部分準備活動隱蔽起來;它搞軍備的大部分費用必定要為公眾所知;由於軍隊龐大,即使一年或兩年之內也不可能訓練成功,而軍隊的存在是保不住密的;最小的軍艦,也要在造船廠建造好幾個月,至於大型軍艦則要造幾年之久;即使是打防禦戰,沒有隱蔽在遠海島嶼中的前方基地,也不容易奏效。這一切都必須預先籌劃,及早著手建設。此外,同哪些國家結成聯盟,通常也要早作安排;還要開展教育運動,政治家和教育工作者要向人民講話,喚起國人對民族災難或國家“命運”的普遍關注。準備戰爭的活動就象一個實際的宣言那樣,要把自己的目的說得一清二楚。乙國如果能有總參謀部那種形式的現代機構,它就能了解甲國的種種活動,並將甲國的平時活動與甲國上一次戰爭之前的情況加以比較,就能對甲國的意圖作出可靠的判斷。乙國的總參謀部還能搞到甲國在戰爭爆發之時及戰爭爾後各階段資源轉化為作戰手段的材料,並對之進行分析。掌握了這些材料,乙國還要估計它本身的資源轉變為作戰手段的程度,以對付甲國的戰爭準備。此時我們面臨的任務便兼有戰略和後勤這兩個方面,那就是:戰略制訂利用己方兵力的計畫,而後勤則為它提供必需的手段。
後勤學同任何其他科學一樣,也可以使用“理論”後勤和“套用”後勤這兩個術語。“理論後勤”是對後勤的理論進行科學的研究,亦即對後勤在戰爭科學中的作用、範圍及其一般的組織,進行科學的探討。而“套用”後勤則是以“理論後勤”為基礎,根據一般的原理,具體研究諸如進行戰爭準備時後勤的分工和戰時如何進行持續保障等問題。因此,介紹“理論”後勤用不了多少篇幅,而“套用”後勤包含的問題很多,諸如給養及其他補給品的後勤、運輸後勤、戰爭財政後勤、造船後勤、軍火製造後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