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本書在對人獸共患傳染病的定義、分類、流行和防控進行總括的基礎上,系統地針對國內外重新出現的和新出現的對社會危害嚴重、公共衛生安全告急、經濟損失巨大引起的50餘種人獸共患傳染病,分別從病原學、流行病學、發病機理與病理學、臨床學、實驗室診斷、防控和最新進展等方面進行介紹和闡述。在附錄部分,收錄了與人獸共患病防治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檔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疑難雜症,但來自動物世界的莫名疾病卻對人類發起了接二連三的襲擊。先是20世紀末瘋牛病及口蹄疫的流行,給畜牧業帶來重大打擊;繼而有21世紀初非典型性肺炎的全球肆虐,在2003年初春的廣州,甚至在公車上打一個噴嚏,大家都會恐慌地給你讓座。筆者還清楚地記得在“非典”還未被廣泛認識時,作為廣東省SARS科技攻關專家組成員前往外地交流時,大家對來自“廣東的SARS專家”異樣的眼神;2004年伊始,當人們終於步出“非典”陰影,沐浴在新春的陽光下時,禽流感的警報卻在除舊迎新的爆竹聲中凌厲地響起,而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4月份,在一些國家愈演愈烈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這些都是什麼疾病?它們從哪來?其實,這些都屬於人獸共患病,一類可以在人和動物之間傳播的傳染病!人獸共患病本身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諸如狂犬病、鼠疫、結核之類的疾病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由動物傳播給人類未知的致命病毒的情況也並非現在剛剛發生,事實上,科學家早已證明歷史上許多可怕的人類疫病最初就來源於動物。

作者簡介

陸家海,男,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濟源人。1964年5月1日出生,1981年參軍,1992--1998年先後於解放軍農牧大學(現吉林大學農學部)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99--2003年在中山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現為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人獸共患病/疫苗學,傳染病及分子流行病學。2003年以來,在seance、Vaccine、BMC infectious Dieases、Physiol Ge—nomics等雜誌發表SCl論文16篇,在中國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人獸共患病概述

一、人獸共患病的分類

二、人獸共患病的特點

三、人獸共患病的危害

四、人獸共患病表現複雜的原因

第二節 人獸共患病的流行

一、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二、影響人獸共患病發生髮展的因素

第三節 人獸共患病的預防控制

一、我國人獸共患病預防控制的現狀

二、人獸共患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

第一章 由病毒引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第一節 致病性病毒概述

第二節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

第三節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第四節 甲型H1N1流感

第五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

第六節 森林腦炎

第七節 登革熱

第八節 黃熱病

第九節 愛滋病

第十節 狂犬病

第十一節 口蹄疫

第十二節 西尼羅熱

第十三節 新城疫

第十四節 尼帕病毒病

第二章 瘋牛病——由朊毒體引起的人獸共患病

第三章 由細菌引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第一節 致病性細菌概述

第二節 人感染豬鏈球菌病

第三節 沙門菌感染

第四節 李斯特菌感染

第五節 空腸彎曲菌病

第六節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感染

第七節 布魯氏菌病

第八節 鼻疽與類鼻疽

一、鼻疽

二、類鼻疽

第九節 鼠疫

第十節 結核病

第十一節 炭疽

第四章 由立克次體引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第一節 致病性立克次體概述

第二節 流行性斑疹傷寒

第三節 地方性斑疹傷寒

第四節 恙蟲病

第五節 Q熱

第五章 由衣原體引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第一節 致病性衣原體概述

第二節 鸚鵡熱

……

第六章 由螺鏇體引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第七章 由真菌引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第八章 由原蟲引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第九章 由蠕蟲引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附錄

文摘

插圖:

圖片圖片

第一章 由病毒引起的常見人獸共患病

第一節 致病性病毒概述

病毒(virus)是一類體積小、結構簡單、僅有一種核酸(RNA或DNA)、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只能在活的易感細胞內以複製方式進行增殖的非細胞型微生物

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其主要特點是:①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組和蛋白質外殼,沒有細胞結構;②在感染細胞的同時或稍後釋放其核酸,然後以核酸複製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嚴格的細胞內寄生性。

病毒廣泛分布於自然界,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在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約占75%。病毒性疾病具有流行廣泛、傳播途徑多、傳染性強、易發生併發症、後遺症嚴重、死亡率高等特點。有的病毒可引起持續感染、慢發感染;有的病毒與自身免疫病及腫瘤的發生關係密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病毒的檢測措施不斷改進,新病毒不斷發現。目前已將現有的病毒歸類於59個科或組,分別隸屬於脊椎動物病毒、無脊椎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五大類,還將僅具有病毒核酸或僅有蛋白質的感染性因子稱為亞病毒。亞病毒是病毒學的一個新分支,包括衛星病毒和類病毒等,是一些比病毒更小、更簡單的致病因子,主要引起動植物疾病。

朊粒亦曾一度歸屬於亞病毒,是醫學、生物學領域至今尚未徹底弄清楚的一種無核酸蛋白質傳染因子,在人和動物中引起以海綿狀腦病(TSE)為特徵的致死性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退化性疾病。例如,動物中的瘋牛病(牛海綿腦病)、人類庫魯病等。但經近年來的深入研究,不少學者認為朊粒不宜列入病毒範疇,其生物學位置待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