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彭紹東,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湖南師大教育技術學碩士學位點學術帶頭人,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課程教師,“計算機及先進技術在教育中的套用”國際程式委員會委員(CATE2011、2007)。1984年至今一直從事教育技術(電化教育)領域的工作、學習與研究。已出版著作6部,發表論文100餘篇。2003年3月,“信息技術教育學新學科與課程建設”獲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機器人教育、廣義蒙太奇、網路教育發展戰略、信息素質、信息技術教育病理論、教育技術的定義與命題、混合式協作學習、教學設計自動化等方面的論文發表後,被廣泛引用。研究方向
教育技術原理、信息技術教育、混合式協作學習、教學設計自動化。工作經歷
1984年8月至1997年8月,在湖南省新邵縣教研室、電教站、教育電視台從事電化教育培訓、管理、研究及電視編導等工作。2000年8月至今,在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技術系任教。為本科生開設過教育技術學導論、信息技術教育學、教育技術課程教學論、微格教學技能訓練、電視與網路寫作等專業課程和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為碩士生開設過教育技術原理、信息技術教育研究、人工智慧與教育、教育技術前沿研究專業課程。2011年,承擔了課程與教學論博士點的“多媒體與網路教學研究”選修課程教學,主持創建了“信息技術教育學”精品課程網站(。
所指導的碩士生(包括教育碩士)中,至2010年底已畢業21人,2011年即將參加答辯的有8人,另有12人在讀。其中多人被評為省(校)優秀畢業生。
學習經歷
曾就讀(含進修)於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北京師大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華南師大電化教育系、上海師大理工信息學院教育技術系(獲教育學碩士學位)、華東師大教育信息技術系、北京師大教育技術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科研情況
出版著作
[1] 專著:《信息技術教育學》,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2004年1月修訂本(69.1萬字)[2] 主編(3):《教育技術學導論》(面向21世紀本科專業主幹課程統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 主編:《國中信息技術教師用書第一冊》,湖南師大出版社,2006年8月版
[4] 主編:《國中信息技術教師用書第二冊》,湖南師大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 主編:《國中信息技術教師用書第三冊》,湖南師大出版社,2006年8月版
[6] 主編:《國中信息技術教師用書第四冊》,湖南師大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發表論文
[1] Interactive Rule and Control in 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CCCE2011 (EI檢索).2011.5(獨著)[2] Cohesive Subgroups Analysis of Asynchronous Cognitive Interactive Network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CCCE2011 (EI檢索).2011.5(獨著)
[3] The Sickening Phenomen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GCCCE 2003.2003.12(獨著)
[4] Pathology Analysi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ll. GCCCE 2003.2003.12
[5] The Diagnosis, Cure and Preven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ll. GCCCE 2003.2003.12(獨著)
[6] The New Development of IT Education: Robot-Based Education. GCCCE/NEIF 2002.2002.6(獨著)
[7] The Outlin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dagogy. GCCCE/NEIF 2002.2002.6(獨著)
[8] 人工智慧與人工智慧教育.《2004教育技術國際論壇》.2004.7(獨著)
[9] Discipline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dagogy". 《2002教育技術國際論壇》.2002.12(獨著)
[10] Humanistic Theory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2教育技術國際論壇》.2002.12(獨著)
[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he Strategic Focus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GCCCE/ICCAI2001. 2001.6.(獨著)
[12] The Definition and Proposi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CCCE/ICCAI2001. 2001.6(獨著)
[13]General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dagogy. Improving Study.2001.8(獨著)
[14] 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網路教育發展之比較. GCCCE99.1999.6(獨著)
[15] On Modes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GCCCE99.1999.6(獨著)
[16] Formation of the Integrable Ware Theory and Its Bases. GCCCE98.1998.6(獨著)
[17] 論機器人輔助學習,《教育研究》,2002年增刊(獨著)
[18] 教學設計自動化的定義與發展述評,《電化教育研究》,2011.1(獨著)
[19] 從面對面的協作學習、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到混合式協作學習,《電化教育研究》,2010.8(獨著)
[20] 解讀教育技術領域的新界定,《電化教育研究》,2004.10(獨著)
[21] 信息技術教育病理論,《電化教育研究》,2004.5(獨著)
[22] 信息技術教育人本論,《電化教育研究》,2003.3(獨著)
[23] 論機器人教育(上),《電化教育研究》,2002.6(獨著)
[24] 論機器人教育(下),《電化教育研究》,2002.7(獨著)
[25] “全國電化教育考察萬里行”所蘊含的精神財富,《電化教育研究》,2002.5(獨著)
[26] 信息技術教育學論綱,《電化教育研究》,2001.10(獨著)
[27] 教育技術的定義與命題,《電化教育研究》,2000.10(獨著)
[28] 蒙太奇理論與實踐的拓展(上),《電化教育研究》,2000.8(獨著)
[29] 蒙太奇理論與實踐的拓展(下),《電化教育研究》,2000.9(獨著)
[30]人類教育革命的概念、劃分標準與基本規律——論人類教育革命與教育技術之一(上),《電化教育研究》,1998.4(獨著)
[31]人類教育革命的概念、劃分標準與基本規律——論人類教育革命與教育技術之一(下),《電化教育研究》,1999.1(獨著)
[32] 構建德育電教系統工程,積極開展全民思想政治教育,《電化教育研究》,1997.1 (獨著)
[33] 構建電化教育系統工程,促進農村教育整體改革,《電化教育研究》,1994.4(獨著)
[34] 試論新形勢下中國電化教育的深化改革與加快發展策略,《電化教育研究》,1994.1(獨著)
[35] 論中國農民電化教育發展戰略 (上),《電化教育研究》,1990.2(獨著)
[36] 論中國農民電化教育發展戰略 (下),《電化教育研究》,1990.3(獨著)
[37] 論電化教育心理實驗,《電化教育研究》,1988.1(獨著)
[38] 錄像培訓師資的專題教學法初探,《電化教育研究》,1986.3(第一作者)
[39] AECT2004教育技術定義的解讀與啟示,《中國教育報》,2004年9月26日(獨著)
[40]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評析,《中國教育報》,“e-Education”版面“專家觀點”欄目2003.7.24(獨著)
[41] 信息技術教學原則的九點思考,《中國教育報》,“e-Education”版面“專家觀點”欄目2003.2.13(獨著)
[42] “信息素質”與“信息素養”辨析,《中國教育報》,“e-Education”版面“專家觀點”欄目2002.10.3(獨著)
[43] “零起點”的反思,《中國教育報》,“e-Education”版面“專家觀點”欄目2002.9.12(獨著)
[44] 匯流排檢測法在微機故障診斷中的套用,《中國電化教育》,2000.2(獨著)
[45] 試論“電化教育”向“現代教育技術”過渡的必然性,《中國電化教育》,1999.5(獨著)
[46] 積件思想的形成與理論基礎,《中國電化教育》,1998.1(獨著)
[47] 研究電視教育對象,按需施教,《中國電化教育》,1998.4(第一作者)
[48] 樹精品意識,創名牌欄目,《中國電化教育》,1997.9(第一作者)
[49] 建立和培育我國電教市場體系初探,《電化教育》,1994.4(獨著)
[50] 建立和培育我國電教市場體系初探(續),《電化教育》,1994.5(獨著)
[51] 識字詞,解課文,《電化教育》,1994.6(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