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應登

彭應登

彭應登,環境地理學博士,教授級高工,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累積影響派”的代表,城市大氣PM2.5累積效應的早期研究者。

簡介

男,1964年6月出生於湖南省湘潭市。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地理學博士,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區域環評與規劃、大氣污染控制研究工作。先後參與完成了北京市“藍天工程”、科技部“北京市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源排放研究”、“北京市無組織源控治對策研究”、環保部“典型城市揚塵污染特徵和防治技術途徑研究”、負責完成了北京市“北京市大氣中PM10和PM2.5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區域開發環境影響評價技術研究”、“北京50周年大慶能見度改善的應急措施研究”、“北京氨排放來源與控制”等多項課題的研究。獲得部級環保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三等獎各一次,主筆編寫專著5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收錄6篇、EI收錄5篇。1998年分別入選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並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首屆青年科學獎。曾任北京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世行GEF海河項目環境專家,現為國家環境保護部環評常聘專家庫成員、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專家組成員、環境保護部城市環境管理專家庫成員、水利部水保專家庫成員、北京市發改委專家庫成員和北京市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成員,國際期刊《nature》、《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及《環境科學研究》等期刊的特約審稿人。

主要論著

區域開發環境影響評價,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年
流域資源管理—方法與實例,彭應登編譯,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年
戰略環境評價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國環境科學,1995年06期
累積影響研究及其意義,環境科學,1997年01期
城市大氣PM2.5污染控制的意義與途徑,海峽兩岸青年科技交流文集,1999年
北京氨源排放及其對二次粒子生成的影響,環境科學Vol.21(6),2000年
北京大氣微粒時空累積效應研究,環境保護,2000年07期
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對策分析,日本《龍谷法學》第35卷第3號,2003年
北京市機動車污染控制對策分析,日本《龍谷法學》第36卷第2號,2003年
北京大氣污染控制的五個難點,中國經濟報告,2006年第2期
機動車污染控制對策研究,日本《龍谷法學》,2008年2月特輯
北京市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現狀、問題及對策,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中國城市PM2.5污染狀況及防治途徑,中國經濟報告,2012年第1期
北京PM2.5污染特點及防治途徑,節能與環保,2012年第3期
北京近期霧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對策分析,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3年,第3期
北京“藍天工程”助力環境改善,城市管理與科技,2013/4
北京の大気汚染の現狀と原因分析(その1),http://www.spc.jst.go.jp/hottopics/1407/r1407_peng1.html

北京の大気汚染の現狀と原因分析(その2),http://www.spc.jst.go.jp/hottopics/1407/r1407_peng2.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