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剛[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副教授]

彭志剛[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副教授]

2004年畢業於南加州理工大學並獲博士學位,是《地震研究快報》(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主編。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精度斷層結構成像、地球介質時間變化、地震震源特性和其時空模式、地震激發和長微震等。其在國際知名期刊 Nature Geoscience、Sciences、GRL、JGR、GJI、 BSSA等發表文章50多篇,於2010年獲得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獎和美國地震學會裡克特青年科學家獎。

1975 年出生,祖籍中國四川省眉山市,現任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地球和大氣系(School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博士生導師。

199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地球物理和計算機套用雙學士學位,2002年於南加州大學獲電子工程碩士學位,2004年於南加州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現為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地球與大氣科學學院副教授。他曾獲美國地震學會(SSA)的Charles Richter Early Career Award,Kavli Fellow等多項重要獎項,曾擔任Bulletin of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SSA)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JGR)的副主編,現擔任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SRL)主編。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清晰斷層結構反演,地球介質時間變化,地震震源特性,地 震誘發,慢地震,和地球深部介質等基礎研究。其研究過去五年在美國收到一百多 萬美金資助,來源包括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NSF),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南加地震中心 (SCEC)等。迄今為止在國際雜誌 (Nature Geoscience, Science, GRL, JGR, BSSA)上發表文章 60 余篇,並受邀在諸多重要 國際會議和知名院校演講。2010 年至 2013 年任 BSSA 副編輯,2011 年至 2013 年任 JGR-Solid Earth 的副編輯,2013 年 7 月至今擔任 SRL 主編。彭教授是眾多國際會議的組織委員,其研究成果曾被新華社和世界主流科學媒體所報導。 彭志剛於 2010年獲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獎(NSF Career Award), 2010 年獲美國地震學會(SSA)里氏青年科學家獎 (Charles Richter Award), 和所在的地球和大氣系年輕教授獎 (Young Faculty Awar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