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與紅軍西征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寧夏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叢書名: 紅色經典故事系列 平裝: 110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27043805, 7227043800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彭德懷與紅軍西征》的撰寫,參閱了前輩的革命回憶錄、人物傳記、寧夏地方文獻史料和大量報刊的研究文章,因受編寫體例所限,文中未能一一注出,只在書後以參考文獻的形式出現。農家書屋,是一項文化建設工程。在形式上,它是“傳承中華文化、轉變農民觀念、培養新型農民的最基礎最有效的平台”,體現的是“小平台大陣地,小圖書大文化”的作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作為叢書策劃者,我希望這套叢書不但能夠彌補寧夏歷史文化研究——紅色文化領域的不足,而且能為寧夏經濟文化社會發展、鄉村文明與和諧社會的推進、文化建設與紅色旅遊文化的提升,尤其是精神文化的提升發揮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以其獨具的時代意義和實用價值面向更為廣泛的讀者。

彭德懷與紅軍西征彭德懷與紅軍西征
編輯推薦

《彭德懷與紅軍西征》:紅色經典故事系列

目錄

引子
紅軍西征時的彭德懷
西征前的國際國內形勢
掛帥西征指揮全軍作戰
蘇維埃政權建設
貫徹執行民族政策
爭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爭取張國燾實現三軍會師
接觸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
掛帥西征取得勝利
參考書目

序言

70多年前,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在寧夏,紅軍到達陝北後西征的主要地區也在寧夏。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紅軍長征和西征,在現代戰爭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歷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變”的爆發。紅軍長征與西征的過程中,在寧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這就是時下所說的“紅色文化”或“紅色文化資源”。
寧夏的紅色文化,除了紅軍長征、西征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遺產,應包括四大部分。
一是自然文化遺產,以六盤山為其代表。這是毛澤東用詩化的形式頌揚和描寫過的重要山脈。一首《清平樂·六盤山》,使六盤山走向全國,聞名世界。在六盤山身上體現著雙重色彩,它既是自然風光優美的山巒,吸引過漢唐帝王和文人墨客登臨,又是數十年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大山。

文摘

(杭)、新(泉)、連(城)各縣蘇區,發展了泉(上)、清(流)、歸(化)縱橫數百里的新蘇區。在實戰中,彭德懷創造條件,調動敵人,圍城打援,於運動中巧妙殲敵,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
蔣介石第四次“圍剿”慘敗後,不顧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擴大,積極進行第五次“圍剿”準備,他一面向美英帝國主義大量借款,購買飛機、大炮,一面聘請外國軍事顧問培養“圍剿”軍事骨幹。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開始了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圍剿”。此時,中央蘇區和紅軍在“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下,拋棄前幾次反“圍剿”的戰略方針,執行李德等人提出的“禦敵於國門之外”“不失寸土”的錯誤方針,推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與數倍於我軍的國民黨軍隊正面迎擊。第五次反“圍剿”戰役,持續一年之久,紅軍指戰員英勇頑強,連續作戰,給國民黨軍隊以重創。蘇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參軍參戰,鼎力支援戰爭。但是,由於“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戰略方針,使得這次反“圍剿”戰役遭到嚴重失敗,迫使紅一方面軍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突圍向西實行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8.6 萬人,以紅一、紅九軍團為左翼,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翼,紅五軍團為後衛,掩護龐大的中央縱隊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向南突圍,然後沿贛、粵、桂邊去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