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胸部,在“俞府穴”正下方,下一肋間隙中。(詳見此胸部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氣喘突然發作的時候,可以指壓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達到效果,穴道指壓法治療氣喘發作。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彧中穴 Yù zhōng(KI26)(“或中”即“彧中”)
〖取穴方法〗位於胸部,當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一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為第一肋間神經,皮下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主治疾病〗咳嗽,氣喘,痰壅,胸脅脹滿,不嗜食。
〖人體穴位配伍〗 配風門穴、肺俞穴治外邪襲肺;配天突穴、間使穴、華蓋穴治咽喉腫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別名〗彧中穴。
〖穴義〗腎經的寒濕水氣在此化為天部陽氣。
〖名解〗彧,茂盛的樣子。中,與外相對,指穴之內部。彧中名意指腎經的寒濕水氣在此吸熱後化為充盛的陽氣。本穴物質為神藏穴上傳的水氣,至本穴後,水氣吸熱而化為充盛於穴內的陽氣,腎經氣血在此重又恢復其茂盛之狀,故名彧中。彧中名意與或中同,或為或之訛傳。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
〖運行規律〗循腎經上傳於俞府穴。
〖功能作用〗生氣壯陽。
〖治法〗寒則補針多留或灸,熱則瀉針出氣。
相關詞條
-
彧中
彧中穴是足少陰腎經主要穴道之一,主治:咳嗽,氣喘,痰壅,胸脅脹滿,不嗜食等。
概述 名解 穴義 定位 取穴方法 -
十四經穴訣
十四經 ,十二經脈和任脈、督脈的合稱。為經絡系統的主要部分。《十四經發揮》;“十二經所列次第,並以流注之序為之先後,附以任、督二奇者,以其有專穴也,總之...
手太陰(肺) 相關條目 -
十四經穴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指十二正經加任脈,督脈經穴總合,又稱“經穴”,與“經外奇穴”相對而言。《黃帝內經》分經論穴,記載穴名150個,總穴數為295個;《針灸...
解讀 中醫套用 -
十二經穴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指十二經所統屬的腧穴。據《針灸逢源》所載手太陰肺經11穴,手陽明大腸經20穴,足陽明胃經45穴,足太陰脾經21穴,手少陰心經9穴,手太...
解讀 中醫套用 -
神藏穴
神藏穴,中醫針灸穴位,位於胸部,當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
中醫穴位
,腳氣膝下腫,戰慄腿疼酸,霍亂轉筋急,穴中刺必安。呆痴針與灸,用此沒疏虞陽..., 勞傷形瘦損,氣蠱病諸般。 人過三旬後,針灸眼能寬。 取穴..., 霍亂轉筋急,穴中刺必安。 崑崙 崑崙足外踝,後向足跟尋。 月專腫腰尻痛...
穴位部分作用 如何找準穴位 穴位分布 穴位療法 按摩身體穴位的好處 -
足少陰腎經
、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共27穴,左右合54穴。湧泉...,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腧穴本經一側27穴(左右兩側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於下肢內側面的後緣,其餘17穴位於胸腹部任脈兩側。首穴湧泉,末穴...
概述 循行 主治 腧穴 穴歌 -
腎經
挺、遺精、小便不利、水腫、便秘、泄瀉,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腧穴 本經一側27穴(左右兩側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於下肢內側面的後緣,其餘17穴位於胸腹部任脈兩側。首穴湧泉,末穴俞府。本經脈腧穴有:湧泉、然谷...
概述 循行 主治 腧穴 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