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定義
形而上出自《易經·繫辭》原文“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儒家哲學中指無形的或未成形體的東西,與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東西的“形而下” 對稱。用來說明“道” (形而上)與 “器”(形而下) 的關係,即本源、本體和器物、現象的關係。
形而上者謂之道, (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體,超越一切世間存在,包括時空能量因果這些存在。 )
形而下者謂之器, (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載體。 )
註:這裡的“上與下”,指抽象的相對位置。道為上界,統領約束下界作為器的自然萬物。
所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其中“常”是恆的意思,《老子》原文中為“恆道”,在漢代為避文帝(劉恆)的諱,才改為“常”,“常”即永恆。
可以說出來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說出來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大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哲學範疇
按道家學說,形而上者是超越了一切世間存在,包括精神思想意識這些存在的。道是一切的本源所在,而人的思想意識精神是由道而生的、不永恆的存在,故萬萬不可認為形而上就是精神方面的抽象思維。人的精神思想意識,均屬於形而下的“器”,甚至於人建模創造的包括時間、空間在內的一切概念,也只是接近真理而並非真理,是形而下的“器”,我們所能說所能想的,均不離“器”的範疇,”道“是說不出想不出的,說出想出即變質離道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