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鹼中毒

鹼吸收後可引起鹼中毒和肝腎脂肪變性與壞死。

概述

強鹼類包括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鉀等。藥物接觸局部,導致局部充血、糜爛、潰瘍,甚至口腔臟器穿孔,以後形成疤痕,狹窄和變形。鹼吸收後可引起鹼中毒和肝腎脂肪變性與壞死。

臨床表現

1.皮膚黏膜受強鹼損傷後,發生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嚴重灼傷可發生休克; 2.誤服強鹼後,可發生口腔、咽喉、食道和胃的嚴重灼傷,嚴重者可發生食道、胃穿孔。可引起鹼中毒和肝腎損害。
診斷依據
1.強誤服或灼傷史; 2.接觸部分受腐蝕,肩部腫脹、灼痛,有發音、呼吸、吞咽困難,尚有消化道穿孔等情況出現。
治療原則
1.局部沖洗;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3.保護消化道黏膜; 4.有外科手術指征時可手術治療; 5.對症處理。
用藥原則
1.鹼灼傷皮膚後應立即用大量流水沖洗,然後塗以1%醋酸; 2.誤服者禁止洗胃,可立即予牛奶、食用醋或雞蛋清200ml; 3.早期套用1—2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預防消化道狹窄。
輔助檢查
1.對皮膚、黏膜灼傷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誤服者病情較重及老年意識障礙者,檢查專案可選擇檢查框限“A”、“B”、“C”。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徵消失。 2.好轉:症狀體徵基本消失,但遺留有疤痕或消化道狹窄。 3.未愈:症狀體徵均未改善。
專家提示
該病主要為誤服或在工作中不慎所致,加強防護是關鍵。誤服時禁止洗胃以防消化道穿孔。如有消化道穿孔應及早手術。皮膚黏膜接觸後應徹底清洗,家庭如有此類物品要嚴加保管防止誤用及意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