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記法

(3)鈍:遲鈍,笨拙。 (4)札錄:抄錄。 (10)約:少。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強記法創作年代:清代作者:梁章鉅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張稷若(1)曰:“歷城葉奕繩(2),嘗言強記之法云:‘某性甚鈍(3),每讀一書,遇意所喜好,即札錄(4)之。錄訖六七段。掩卷即就壁間觀所粘錄,日三五次以為常。’務期(5)精熟,一字不遺。粘壁既滿,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6)中,俟再讀有所錄,補粘其處,隨處隨補,歲無曠日(7)。一年之中,約得千段;數年之後,腹笥漸富。每見務為泛濫者,略得影響(8)而止。稍隔時日,便成枵腹(9),不如余之約(10)取而實得’云云。——此真可謂困學(11)要法。”

作品注釋

(1)張稷若:張爾歧,字稷若,號蒿庵,濟南人,明代末年諸生,入清朝後沒有做官,不求聞達,他做學問以篤志力行為本,著作有《蒿庵集》、《蒿庵閒話》等。(2)歷城:即今山東省歷城縣。葉奕繩:山東歷城人,有文采,善劇曲。(3)鈍:遲鈍,笨拙。(4)札錄:抄錄。(5)務期:務必做到。(6)笥(sì飼):盛飯食或衣物的竹器。(7)曠日:空缺、荒廢的日子。(8)影響:指粗淺的印象。舊說“影隨形,響從音”。“影”和“響”都是表象的東西,後引申為“不真實”、“表面的”等意。(9)枵(xiāo消)腹:空腹。意為“一無所有”,“一無所得”。(10)約:少。(11)困學:遇到困難然後學習。這是張稷若自謙的說法。《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困學,後指刻苦學習。

作者簡介

梁章鉅(1775—1849),字閎中,又字茞林,號退庵,福建長樂人。嘉慶年間(1796—1820)進士,道光年間(1821—1850)官至江蘇巡撫,兼代兩江總督。著述七十餘種,筆記有《退庵隨筆》、《浪跡叢談》、《歸田瑣記》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